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小学经典诗文吟诵教学研究

2018-03-27 07:25许程华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国学

许程华

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 广西玉林 53760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都是精选出来的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古诗文韵律优美、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用字凝练简洁,其中包含丰富的文化涵养、人文情怀等,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兴趣以及敏感力,同时还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审美观、价值观、爱国情怀等等。而经典诗文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极其深远的,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经典诗文吟诵教学重视起来,使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经典诗文吟诵教学策略。

一、吟诵美文,陶冶情操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校对吟诵经典诗文活动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吟诵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日有所诵”活动,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吟诵内容,让学生每天早读时间进行吟诵,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不但能够发现其中的趣味性,并能够在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培养起对国学经典的感情,并受其中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培养起学生高尚的情操,并能够对中华文明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二、积累美文,滋养心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让学生的文学底蕴得到提升,学生必须要不断进行积累,这也是让学生能够对经典诗文进行熟读、背诵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情感。通过进行小学经典诗文吟诵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加积累,读的越多,背的越多,则其所积累的也越多,从而打下扎实的文化底蕴基础。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逐渐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教师在进行经典诗文吟诵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吟诵竞赛。由于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以及爱表现的心理,因此通过竞赛形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经典诗文吟诵的积极性,并能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使学生养成高尚、积极、乐观的人格。

三、品味美文,感悟经典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待开发,可塑性很强,而记忆力也处于训练以及养成阶段。通过吟诵经典诗文,让学生逐渐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不但对学生记忆力进行了训练,还会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认识、理解。学校可以通过六一、国庆等特殊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吟诵经典文艺汇演等,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从而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吟诵经典诗文中,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品味其中精华,更好地感悟古典文学之美。

四、亲子共读,增进亲子关系

开展经典吟诵获得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在家中与孩子共读经典,在这种亲子互动中,不但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变得更加亲密,增进亲子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另外家长也能够通过该种形式与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家长在这项活动中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可以为孩子做更好的榜样,从而为学习型家庭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好学生是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素养,提升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象,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项需要终身进行的事业。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经典吟诵,调动起学生的吟诵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心灵的启迪、情操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同时长期坚持吟诵经典诗文,能够在充分感受经典诗文之美的基础上,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情感,这有利于进行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利于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处于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学习情趣以及深厚情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以及各类抒发爱国情怀、生活感悟,描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等的经典诗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而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到经典诗文吟诵之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对经典诗文吟诵教学加以重视,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吟诵国学经典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国学经典融于学生血液,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