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财阀的解体与重新联合

2018-03-27 07:25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财阀本社解体

孙 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33

在战后对日本的处理过程中,财阀作为日本对外战争的经济基础和策划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才对其做出了拆分、原有成员不得继续参与公司经营等处理。作为国策会社的三菱财阀,是日本财阀企业典型性代表之一,竭尽全力为日本的对外战争服务。解散财阀的决定实施后,时任三菱掌门人的岩崎小弥太却认为三菱财阀没有战争责任,拒不执行解散财阀的命令,三菱财阀的解散处理也是在其死后才得以顺利进行。岩崎小弥太试图逃避自身的战争责任,将自身的责任绑架于日本国家责任之上。但事实胜于雄辩,三菱财阀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晰地表明了作为国策会社的三菱财阀,是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

一、社长专制主义与三菱财阀自行解体的障碍

三菱财阀成立之初与其他财阀相比,一个突出特点是“社长专制主义”,这一特点一直保持到战后三菱财阀的解体之时。在成立到财阀解体,三菱社一共经历了四任领导者,分为了岩崎弥太郎、岩崎弥之助、岩崎久弥、岩崎小弥太四人。“社长专制主义”指的是三菱财阀的领导者,一直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掌握着财阀的绝对领导权,直接负责企业的计划和运行。

1875年5月,岩崎弥太郎制定了“三菱轮船公司规则”,其中关于公司体制的条文中明确规定:“三菱虽然拥有公司的名称和组织形态,但完全是岩崎家族的事业,与其他集资建立的公司不同,所以,有关公司的一切事务以及褒贬升降等必须仰仗社长的独裁”。[1]这一条文的奠定了三菱财阀社长专制主义管理体制的基础。1893年,三菱合资公司成立时,这一管理体制也随之继承下来。随着三菱事业规模的扩大,分支企业逐渐增多,所有事务均由社长一人决定的规定执行起来难度加大,因此,1917年三菱财阀先后使分公司独立核算,但在合资公司设立理事会,确立了社长与高级经营者的联合决策制度,这是对社长专制主义的改革。但有关理事会职制规定,社长出席理事会,理事会的所有决策都必须得到的社长的裁决和认可,如此一来,三菱财阀的改革只是换了一种经营方式,并没有改变社长专制主义的本质。1937年,三菱合资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三菱社时,废除理事会,新设审议机构董事会和执行机构常务会,但社长的最后裁决权依然被保留下来。

三菱财阀之所以实行社长专制主义,这与三菱财阀的出资人单一直接相关。到1937年三菱财阀改组时只留有6000股分给七个外姓股东时,三菱财阀的出资人始终是岩崎家族,即所说的三菱是岩崎一家的产业,资金系统的封闭性也决定了社长专制主义的传承。此外,三菱的岩崎弥太郎创立之初,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社长的决断力来实现快速发展,这也与三菱财阀政商和国策会社性质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菱财阀的这一特点,在战后财阀解体时,因为此时的三菱财阀社长岩崎小弥太不同意财阀自行解体,认为表示:“三菱并未勾结军部挑动战争,我并不认为三菱对社会做过什么违反信义的行为而必须解散。我们协助了战争,因为对国家政策全力以赴是三菱的基本信条,并没有什么可耻的。而且,就一直信任的三菱的一万三千个股东的信义来说,也绝无自动解散的理由”。[2]这使得在财阀解体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三菱财阀的解体过程比较艰难,在岩崎小弥太去世后,三菱财阀的解体才得以顺利进行。

二、三菱财阀自解体过程

根据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出台的财阀解体文件等相关政策,三菱财阀在1945年9月25日,三菱财阀的监事会主席田中完三在三菱本社贵宾室同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经济科学局局长雷蒙德C克莱默进行了初次会谈。会谈结束后的9月28日上午11时,三菱财阀召集各社长召开公司例会,田中完三就会谈情况同各社社长做了说明。10月1日,根据28号的会议协商结果,三菱财阀向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提交陈述书[3],就联合国军最高指挥部针对财阀所犯的战争责任进行了说明,此陈述书同时送达了三菱财阀各分社社长。陈述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大体内容为:第一部分介绍了三菱财阀的大致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强调了三菱财阀并没有同其他财阀联合而垄断市场利益;第三部分强调了三菱财阀并没有通过同业组合机关等机构取得在产业界的独占地位;第四部分则强调了三菱财阀并没有依靠政府或者军部的委托而获得不当利益,指三菱财阀在战争期间的利润里非常低;第五部分则以一贯之地强调了三菱财阀的政治不参与原则。三菱财阀陈述书的提交,表明了三菱财阀有意地为自身的战争责任做辩解,从本质上就不愿承认自身的战争责任,进而达到不解体的最终目的。

针对此种情况,1945年10月8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开始对三菱财阀展开调查。10月21日,岩崎小弥太在东京同终战事务局总裁儿玉谦次会谈后,知晓了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关于财阀解体的坚决态度,(会谈结束后,岩崎小弥太因身体原因,离开东京、在大阪进行疗养,此后病重入院,于12月2日离世)。10月21日下午,经过三菱财阀主要成员协商后做出了三菱本社解体的决定。1945年10月22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个自发解体财阀发表联合声明,主要有以下四点:“1、各本社解体;2、各本社保有的证券及其他资产由政府指定机关接收;3、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个家族成员从关系会社离职;4、由各本社派遣到各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管理者从各自公司离职”。[4]

10月22日,三菱财阀出台了三菱本社解散的根本方针。10月24日,三菱财阀派代表同终战事务局总裁儿玉谦次商讨了三菱本社及分社改造问题。11月1日,三菱会社以岩崎小弥太的名义对公司内部发表了名为“告辞”的解体声明[5],其主要思想概括为:本社遵照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的意见,三菱财阀决定解体,并希望三菱财阀全体员工今后本着三菱财阀“大义为公”的宗旨,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日,三菱财阀对外也公开发表了财阀解体声明,主要内容为同意三菱财阀解体,并按照财阀解体根本方针的要求退职、退股。从对内对外两份声明来看,三菱财阀的解体并非自愿,是迫于时局的无奈选择。对内声明中依旧强调了三菱财阀“大义为公”的宗旨,将自身的战争责任引向国家,逃避自身的战争责任。

11月22日,三菱财阀资产处分开始执行,但其中明确规定:“1、经申请后,三菱财阀的公司债务可正常偿还;2、三菱财阀掌舵者岩崎五家(岩崎孝子、岩崎彦弥太、岩崎久弥、岩崎隆弥、岩崎恒弥)的日常支出经申请后应正常支付”。[6]12月31日,三菱本馆及商事会社所属建筑物由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部接收。

1946年2月23日,三菱本社解散申请书提交持株整理委员会,在申请书的第四项中提到“解散的必要理由为根据帝国政府的方针,是为了国家事业的民主化进程”[7],这一理由的提出,在回避三菱财阀战争责任的同时,显示了三菱财阀为国家民主事业做出了自身的牺牲,显示了三菱财阀的“高风亮节”。

1946年9月6日,持株会社整理委员正式进驻三菱本社并接收全部财产,三菱财阀的清算进入具体执行程序。9月30日,三菱本社临时股东会选聘铃木春之助、石黑俊夫为清算人,二人11月1日开始工作,并接受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的监督。

1947年3月13日,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制定岩崎十一家为财阀家族制定,5月6日,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接受三菱财阀的有价证券,7月3日,三菱商事会社解散,7月29日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引渡指定岩崎十一家有价证券,9月30日,三菱合资会社解散。直到1952年4月21日,三菱财阀本社清算工作完成,三菱财阀的自解体过程才最终完成。

从三菱财阀自解体过程来看,三菱财阀在解体之初到自解体完成,三菱财阀始终没有承认自身的战争责任,不管是财阀解体声明,还是之后公开半公开的文件中,都在刻意回避这一问题,并且认为自解体是对日本民主事业的贡献。三菱财阀回避战争责任的做法,为日后三菱财阀的重新集结埋下了伏笔。

三、金曜会与三菱的重新组合

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对财阀的拆分,是出于“有垄断性格的财阀具有非和平性和非民主性,是拥有战争目的的”等方面的思考,对财阀作出了解散和拆分的处理,但三菱财阀从上到下的态度,始终是不承认和反思自身的战争责任问题,认为自身配合解体是出于日本民主事业发展的考虑。所以三菱财阀在自解体的过程就伴随着三菱财阀以新的组织形式重新组合的问题。

1946年6月15日,三菱协议会正式废止。但三菱财阀在给各社社长的废止通告中中声明,常务联络会(水曜会)以及总务科长打和会(火曜会),经理部课长打合会以非正式的形式依照惯例物语联络事务的必要而存续着。6月17日,金曜日午餐会召开,代替原来的三菱协议会。在金曜日午餐会通知中规定:召开的时间为每周星期五上午11点半,地点在三菱银行本店二楼会议室,成员为三菱财阀所有直系及分系会社社长参加。

1946年6月20日,三菱财阀向日本政府提交了成立经济研究所的申请书,指出经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关于三菱财阀有关的资料,以用于调查研究”[8]。9月17日,总务科长打合会正式更名为火曜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保持变。金曜日午餐会的召开和火曜会的召开,标志着三菱财阀所属企业的再联合已经开启。

三菱财阀的再联合走在最前端的是三菱商事公司,三菱商事公司在解散后,在其基础上于1950年成立了光和实业株式会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所改变,改为扶持日本,以此为契机,光合实业会社恢复了原有的名称——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并且将原有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的子公司逐步先后吸纳进来。由于内部联系的不中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很快就恢复活力,发展成为日本第一大综合性商社。

1950年1月21日,日本政府颁布了财阀商号及表彰禁止使用的政令。在三菱财阀拆分的过程中也贯彻了这一条政令。但是随着美国政策的转变,三菱财阀拆分后的企业于1952年5月又统一恢复了三菱称谓,中日本重工业改称为新三菱重工业、西日本重工业改称为三菱造船、东日本重工业改称为三菱日本重工业、日本化成工业改称为三菱化成工业、新光レィヨン改称为三菱レィヨン、太平矿业改称为三菱金属矿业、东京钢材改称为三菱钢材、长崎制钢改称为三菱制钢、光合实业改称为三菱商事、千代田银行改称为三菱银行、朝日信托改称为三菱信托。

三菱财阀原有直系企业重新使用三菱商号,被认为是三菱财阀中心复活的暗示。1953年,代表着三菱财阀最高联络机关的金曜会又开始定期召开,金曜会成为三菱系各企业间的链接纽带,三菱银行依旧起着为三菱系各企业融资的功能,通过三菱银行的从中协调与沟通,老三菱财阀的影子跃然纸上。

战后在财阀解体问题上,时任三菱的掌舵者岩崎小弥太去将自身的战争责任绑架与日本国家的战争责任之上,以此来推卸自身的战争责任,达成不执行盟军占领委员会下达的财阀自解体的目的。三菱财阀的这一做法,在事实上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目的,岩崎小弥太在去世之后,虽然三菱财阀的自解体得一顺利进行,但三菱财阀的解体过程并不彻底,三菱财阀原有的产业间的联合还尚在,并且一直持续。在战后,随着美国政策的改变,三菱各系统之间的联合已公然化,并且明确是恢复了“三菱”这一解体时禁止使用的名称。在战后改革中,对财阀战争责任的不追究及财阀解体政策执行的不彻底,是三菱财阀走向从新联合的根本原因,三菱系的军工生产在战后日本的军工生产中依然占有很高的比重,让我依稀看到“老三菱”的影子。

猜你喜欢
财阀本社解体
本社征订广告
本社征订广告
日本财阀的兴与衰
财阀历史与日韩经济战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征订启事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地震式”政局动荡让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