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遗传学教学尝试

2018-03-27 09:26张亚妮孔伟娜王玉华梁海华
生物学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遗传学生物学教学活动

张亚妮 孔伟娜 王玉华 梁海华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9)

基于当今世界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改革,培养优秀人才一直都是社会的讨论热点。而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好坏。教学活动承担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等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1]。因此,结合当今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遗传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与细胞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他生物学学科交叉渗透,内容繁多,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在生物学教学体系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2]。如何配合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应对学生,获得更好的遗传学教学效果是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10 多年的遗传学教学,提出多元化遗传学教学模式,包括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创新与改革。针对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提出几点拙见,共同探讨。

1 深化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界限不断淡化,交叉复合愈加明显。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新型生物学人才是大学生物学教育的目标。但是,在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形势下,教师负荷不断加重,教师教学之间缺乏沟通,大部分课程各自为营,内容交叠重复,缺少融会贯通,知识严重碎片化、孤立化。而遗传学作为一门高年级的主干课程,对于生物学知识起到非常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引导遗传学知识和其他生物学科的关联性,将貌似割裂的知识整合,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将不同生物学知识碎片重新构建、整合,启发更深层的生物学研究思想。例如在讲授转座子内容时,加入如何构建细菌转座突变体库及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等内容,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微生物遗传学的相关内容相统一,使知识具有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遗传学发展较快,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内容。在遗传学教学活动中更广、更深地引入这些最新研究成果,拓展深化教学内容,并加强与基础知识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遗传学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分支学科,作为授课教师不可能对这些领域内容和前沿有及时深入的了解。为拓展教学内容,将学科人才优势利用到教学活动中,邀请相关专业教授走进课堂,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开拓知识领域,带领学生将遗传学中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加深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以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目前,本课程组实施这类活动已有5年,例如在讲授核外遗传的内容时,邀请本学院“利用拟南芥研究叶绿体功能”研究小组做专题讲座; 在讲授人类基因定位的内容时,邀请本学院“利用斑马鱼研究人类短指症”的研究小组做专题讲座。学生对于专题讲座反响非常强烈,极大提高了他们对遗传学、生物学的兴趣,并点燃了他们心中将来作为生物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小火苗。这就是经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 以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选拔制度影响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很易成为被动的认知信息的接受者、简单重复记忆的知识搬运者。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往往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潜在性和理解知识的差异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病,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引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因此,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使命是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演绎教材中的内容,引起学生产生注意是最关键的第1 步[3]。遗传学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相关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其次,让学生分享课堂权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4]。遗传学通常在大学高年级开设,此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也已经有了他们所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因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自选与遗传学相关的科学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撰写小结并制作PPT,向全班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遗传学科学问题。通常,作为教师和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着学生幽默风趣的演讲、精致唯美的画面,以及每个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大家完全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将学生的主动性也发挥到极致。这种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3 建立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

人才质量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人才道德素养则是人才质量的关键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类,因此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心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人物,应该是知识、道德的典范,并有义务开辟滋养优良品质学生的土壤。教学活动的成果也有显、隐性之分,显性表现在学生“才”的获得,隐性是学生“德”的体现。在全社会比较浮躁、道德底线不时被跨越的当今,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大学教师更应注重在课堂上传授这种隐性的东西。现在的大学课堂,少了絮叨,也因此少了几分温馨。教师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定义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里,疏于对教学秩序、教学情绪的管理,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愈来愈少,教师与学生成了匆匆过往的陌路人,而所谓的人才培养也就只是流于形式了。因此将课堂作为培养心智全面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当今社会环境中,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与独特见解。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在教学中兼并德与才施教,是教学活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关系模式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作为教师,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并安放他们年轻的心。首先,作为大学教师应该是人格魅力和智慧都出类拔萃的教师,是道德的模范,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仪表仪容、人格特点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建立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喜欢教师,愿意并乐意上课、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教学才能成为学生和教师都彼此享受的过程。另外,教学活动中注意捕捉学生的表情,尊重学生的上课情绪,并及时调整上课方式,排解教学活动中的疑惑。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低头、皱眉时,是讲授内容没听懂还是教师授课方式生硬无趣,此时教师都要及时暂停,与学生积极沟通,重新转换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回归课堂。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职责的负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不注重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课只能是事倍功半。

4 结束语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具主动创新型人才是近几年来高校培养人才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目前,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越来越深,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学核心基础知识是生物学教学的首要任务。遗传学在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进入教学活动成为主体,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生物学科还在飞速发展,对于遗传学的教学改革也要继续发展,也将继续深入。

猜你喜欢
遗传学生物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