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

2018-03-27 09:27李拥军李兆新刘翔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孝感市生产现状再生稻

李拥军 李兆新 刘翔

摘要:再生稻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种植历史达1 700年,湖北省曾是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孝感市曾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开展了再生稻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孝感市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通过分析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报道的研究材料结合从事再生稻推广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适度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现状;建议;孝感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3-001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3.002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history of ratooning rice in China has been recorded in 1 700. Hubei province was one of the largest ratooning rice area in the country. Xiaogan city was one of the largest grown areas in the Hube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application of ratooning rice was carried out. The planting area of the ratooning rice was gradually expanded in Xiaogan c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es,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ratooning rice was report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tooning rice by analyzing in Xiaogan city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tooning rice;production status;suggestions;Xiaogan city

孝感市有充足的再生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光、水资源,大部分地区是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1]。农业部出台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2015年湖北省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再生稻发展工程”。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16-2020年)也把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作为工作重点。发展再生稻是湖北省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一批高产再生稻种的选育和推广,给再生稻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发展再生稻是促进水稻生产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有效途径。

1 孝感再生稻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

1.1 孝感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孝感有文献记载种植再生稻约有1 000年的历史,《宋史·五行志》记载:“景祐元年(1034)十月,孝感、应城二县稻再熟。”这种再生稻是逢丰收年气候条件合适才大面积发生,故予以记载[2,3]。民国时期,湖北省的湖沼地区及江汉下游两岸,再生稻随处皆是,其中汉川、武汉三镇等处为盛[2]。

孝感再生稻(又称蓄翻荪),解放初在汉川湖区或中北部低洼稻田多采用再生稻技术[4]。1956年全省再生稻收获面积达到13.87万hm2,平均约600 kg/hm2,栽培较多的孝感县,该年蓄有再生稻2.67万hm2,约占中稻面积70%以上,其中“银坊主”为0.37万hm2,平均约1 50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达3 750 kg/hm2以上[5]。其后,再生稻生产处于自发和零星状态,再生稻面积逐年下滑。20世紀80年代进行示范推广,但发展面积不大[4]。

1.2 孝感市再生稻生产现状

从2013年开展试验研究,构建了“杂交香稻全程机械化一种两收过吨粮集成技术体系和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各县市区均有再生稻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的汉川、应城、孝南、云梦和孝昌等5个县市区,这5个县市区再生稻面积2.31万hm2,占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的61.7%,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汉川市。示范区平均增产4 474.5 kg/hm2,增产稻谷13.9万t,增收3.88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杂交香稻全程机械化一种两收过吨粮技术创新与示范” 2016年10月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汉川、应城、孝南等县市农业企业、合作社通过发展香稻再生稻,收购的再生稻谷比普通杂交稻稻谷高1.6元/kg左右,打造了“汉北河”牌和“柘乡”牌再生稻香米,含包装约27元/kg,供不应求;湖北香润大董香米(再生稻),只认购不销售;“渔子河” 牌茉莉再生稻香米、玫瑰再生稻香米,“富水河”牌再生稻香米销售价格为20元/kg以上,再生稻产业化正在形成。

1.3 孝感市推广再生稻的有利条件

1.3.1 气候条件适宜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跨北纬30°23′-31°52′,属亚热带季风温湿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5~16.5 ℃,南部高于北部;≥10 ℃的积温平均为5 091.9 ℃[4];10 ℃的初日都在3月下旬,终日多在11月中旬,初终间日230 d以上;全年无霜期238.3~250.6 d,由北向南递增[4]。常年日照时数2 020~2 190 h,日照率43%~47%。年降雨量1 090.8~1 218.8 mm,70%降水集中在4~9月。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北地区年际8、10、12 ℃初日提前以及20、22 ℃终日推后[6]。

1.3.2 适宜种植再生稻面积大 孝感市水稻面积22.531万hm2,双季晚稻面积2.6万hm2(历史上双季稻面积曾达到15.1万hm2以上),各县市区都种植过再生稻,适宜推广面积可达到6.67万hm2以上。特别是近年来种植小麦、油菜冬季作物的效益很差,甚至亏损,冬闲田面积大量增加,有利于次年中稻再生稻早育秧、早移栽。

当前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农田不断抛荒,在此背景下,推广再生稻的社会环境已具备。王贵学等[7]分析,孝南、孝昌(原为孝感)属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云梦、应城、汉川属鄂中南部平原亚区,大悟、安陆属鄂中北丘陵岗地亚区。孝感市的大部完全可以满足再生稻生长需要[8]。

2 孝感市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稻田灌溉不同步

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有的年久失修,干旱年份不能及时灌水,降雨多的年份不能及时排水。有的田间道路不配套,机械收割时运输机械开到田里,或收割机往返运送稻谷,增加了对稻桩的碾压。

2.2 适宜再生稻的高产品种少

种植品种主要是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稻米有香味,易发生稻瘟病;天两优616产量较高,稻米香味不浓,销售价格优势不突出。从2013年引进品种开展筛选试验,未发现两季高产、稳产、抗性和品质均优的主导品种,对再生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3 收割机不配套

发展再生稻必须实现机械化。现有收割机不适应,收割头季稻时,碾损较大,收割机履带会碾压30%~40%的稻茬,导致再生稻成收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产量[9]。收割机履带碾压后会影响再生芽的生长,造成生育期推迟。

2.4 栽培技术不到位

一是基层农技人员到农村、田间现场指导少;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妇女,这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下降[10],栽培技術不到位,再生稻的产量低于其他地区;三是播种期达不到要求,有的到4月5日后才播种;四是栽插密度不足;五是头季稻晒田不到位或收割时排水不及时,收割时将稻桩碾压过深,影响再生芽的萌发;有的在头季稻收割后没有及时上水护蔸,对再生芽的生长不利;有的因种植较分散,不能按高产栽培的要求进行水分管理;六是对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防治不及时,影响再生芽的萌发;七是促芽肥施得过早造成头季稻贪青迟熟,加重病害,头季稻收割也推迟。

2.5 直播面积大,影响再生稻推广

孝南、云梦等地习惯水稻直播且种植面积大。直播的播种期往往在4月中下旬甚至更晚,多选择常规糯稻品种或生育期短的杂交稻品种,有的年份再生稻不能安全齐穗,不利于两季高产。有的直播是生育期较长的粳稻品种,不能作再生稻栽培。

2.6 重视不够

对发展再生稻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再生稻生产上升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产业发展政策不明朗,对农民种植再生稻缺少关注和支持。部分地区农民认识不够,抱着有收就收、无收就丢的态度,没有真正作为一季庄稼种,蓄留再生稻的保收率不高[11]。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很少。

2.7 气候因素影响再生稻高产

研究表明,休眠芽萌发期的高温干旱和抽穗扬花期的阴雨是影响再生稻成功率和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12]。孝感市有的年份七、八月高温干旱,影响再生稻休眠芽萌发,有的年份秋季低温阴雨,再生稻结实率下降,不利的气候因素会导致再生稻产量不高。春季的倒春寒或夏季的洪涝灾害也会影响再生稻的生产。

3 对策建议

3.1 政府部门重视,加大资金扶持

建议各级政府领导要重视再生稻的生产,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再生稻推广和生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主推技术,应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组,科学论证,搞好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将发展再生稻作为稳粮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把发展再生稻提高到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发展再生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再生稻的发展。建立奖励机制,制订出台奖励办法,对推广再生稻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种植规模、关键技术落实、示范产量等作出明确规定,量化考核后视情况对相关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2 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设施

头季稻收获后,是再生芽幼穗分化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特别敏感,若缺水会造成茎杆失水,再生芽分化生长受阻。因此,要求头季稻后期有满足灌浅水的水源保证,特别是在头季稻后期易发生高温伏旱的地区,水源保证显得尤为重要[13]。

3.3 农机农艺结合,改进配套机械

一是尽量选用再生能力强、基部节间小、茎杆坚韧弹性好的再生稻品种;二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三是调整插秧机的行距,在保证栽插密度的情况下尽量留出收割机的行车走道;四是减轻收割机重量、调窄履带宽度,尽量减少对稻桩的碾压;五是收割机安装秸杆切碎装置。

3.4 研究推广同步,提高栽培技术

湖北再生稻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规范技术模式,实行全程机械化,加快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4]。继续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试验,建立高产示范区,让农民眼见为实,促进大面积推广,增收农民收入。

一是筛选和推广中稻全生育期135 d左右,再生力强,抗稻瘟病,再生芽萌发快,两季产量能达到1.5 t/hm2以上的品种;二是从3月15日开始,争取3月底以前完成播种;三是栽插达到24万蔸/hm2,每蔸5苗;四是适时追施促芽肥和提苗肥;五是适时晒田;六是及时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

3.5 广泛宣传发动,扩大种植面积

采取会议、电视、报纸、网络、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种植再生稻的意义、增产机理和增产效果等,调动广大农民的种植热情,促进大面积推广。

3.6 壮大龙头企业,创建再生香米品牌

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按照“六统一”的要求(统一优良品种、机械栽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收割、品牌销售),组织再生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要通过香稻产业化工程扶持和壮大香稻产业联盟,继续打造和创建再生稻香米品牌。

参考文献:

[1] 费震江,董华林,武晓智,等.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5977-5978.

[2] 郭文韬.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发展[J].中国农史,1993,12(4):1-6.

[3] 游修龄.中国稻作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 羅东荣,郭少明,汤新金.孝感市农业志[M].武汉:崇文书局,2011.

[5] 蔡 农.再生稻利用的可行性[J].湖北农业科学,1987,26(4):40-41.

[6] 刘 敏,刘安国,邓爱娟,等.湖北省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6):746-752.

[7] 王贵学,黄友钦,陈国惠,等.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3):202-206.

[8] 湖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展再生稻生产促进湖北粮食产能提升[J].世纪行,2012(8):18.

[9] 郑普兵,周 巍,代春桃,等.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Z1):116-118.

[10] 孙浩燕,李小坤,任 涛,等.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分析与展望——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稻米,2015,21(3):24-27.

[11] 罗 昆.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01-3002.

[12] 蓝天琼,刘成家,高家旭,等.开县再生稻栽培现状及解决对策[J].南方农业,2011,5(12):94-96.

[13] 张义君.再生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26-27.

[14] 何红卫,乐明凯.把品质和效益放在首位[N].农民日报,2015-11-09(3).

猜你喜欢
孝感市生产现状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励精图治 领翔高飞——记孝感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