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提升

2018-03-27 07:39王忠荣
关键词:素养信息语文

王忠荣

一、提出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可谓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影响其成长或者发展的程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题中之义。

二、理论依据

《小學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到十几次之多,其中关于信息素养的说法主要有:“前言”中“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程目标”中“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评价建议”中“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可见,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实践途径

(一)了解学习信息

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信息的输入,而这种输入如果是主观积极有意识的,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必备的语文学习信息,例如学习一首古诗,可以让学生知道作者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平事迹等,绝句或律句的古诗体裁信息,写作时代背景。如学习写作要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学习一篇课文要掌握字、词、句信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等。预习时要注意先读通顺课文,做到“六不”(不读错、不读破句、不截断、不回读、不添字、不漏字),圈画词语、编列节次,理解词语,粗知大意等。

(二)扩大信息量

1.在课外阅读中扩展信息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80万左右,撰写读书笔记 不少于120篇,作为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年级挑选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养成习惯,书读多了,自然会“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扩展信息。

2.利用媒体扩大信息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触角可以延伸得更深更远更广,课堂教学所呈现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也由此扩展。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时,就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展现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岷山雪”等景象,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领悟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战斗历程和红军将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自主交流中沟通信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让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如理解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法、用找近反义词法、联系上下文法等;概括内容可以采用连段意法、归纳法(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等;还可以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访问参观、请教询问、社会实践等。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先告诉学生可以用通读前言、目录、后续的方法知道书的作者、内容梗概,然后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初步感知“反复叙事”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的方法找出与“三打白骨精”相似的章节结构,使学生懂得略读,接着以《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破魔王孙行者三借芭蕉扇》为例精读和赏读,最后总结如何来阅读名著和经典,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这样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才能在对知识的自我探索中有所疑问和思考,进而迸发创造的火花。

(四)引导处理信息

1.培养学生通过分类、归纳、筛选、统计、组合等方式对初始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潜在的或现实的信息资源,包括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深化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

2.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给学生更多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机会。如: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交流、展示。如小组协作幻灯片、编辑文稿、自办电脑小报、创新绘画等,参加以网络为手段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设计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教育性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搜集处理运用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

4.及时积累处理信息。学生接触到了信息后要注意及时积累、处理。例如同样是暑假外出旅游时遇到堵车,看到交警在40度的高温下指挥交通疏通道路,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写作信息(真实的写作素材)无动于衷,而一位学生及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信息库)中,在苏州市写作比赛中他利用这一信息写成了作文《烈日下的警服》获了奖。

应当指出的是,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和小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培养提升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味道的信息,不能帮了“别家的忙,荒了自家的田”。当然,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信息,提升语文信息素养是最好不过的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