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8-03-27 06:48张玉碧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玉碧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促使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情感得到熏陶。但是,低效、无效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严重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义务展开探究,积极探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一、要让学生喜欢“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一般说来,要让一堂阅读教学课堂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导语的设置上是很讲究的,导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课文教学的开始因地制宜、清楚恰当地导入,同时又能吸引学生步入课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同学们心情怎么样?你们在年三十都做些什么?(当然很高兴了,可以得到父母亲人给的压岁钱,可以吃许多鲜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开心…….)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呢?她跟你们一样过得开心幸福吗?(学生产生猜想)就让我们带着疑惑进入课文学习吧!”这两则导入,后面一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的导语不单单只是课文开篇的导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导语。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多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读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生对文本多读的重要性。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发展,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者信息、同类文章等的相关资料书籍,丰富知识面,扩大阅读视野,以便在学习课文时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掌握良好的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不要只偏重知识能力的学习,更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一篇文章既要让学生从中学到基础的文本知识,又要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閱读习惯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也是大脑吸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同时也需他们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并展开积极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可以这么说,阅读是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如果能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常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略读,快速阅读全文,简单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扫读,快速确定具体信息;整体策略,理解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时将词语和句子放到整篇文章当中去理解。这样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

三、引导学生多朗读

朗读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去品味重点词句,发现文章内涵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通过朗读,还利于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储存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字,这样,当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其语言用词也会更加准确,语句也会更连贯,写出来的文章也具有可读性。另外,也可指导学生课前朗诵,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到阅读学习状态当中。也可结合课文主题指定重复朗读的部分,加深学生对重点段落的印象,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营造出来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既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用心体会蕴含在语言当中的感情,尤其是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较为含蓄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作品内涵极为重要。例如,在欣赏课文《草原》时,课前可以先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营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后,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文字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鼓励学生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用心去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再将作者的感悟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感悟。文章的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也要多让学生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候作品中的美感和学生的情感不容易达成一致,这样,也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内涵笼罩一层阴影。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功能,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者氛围,更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时空想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有助于小学生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分析《火烧云》一文时,鉴于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上这节课钱,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让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真实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再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讲解,整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出来,而且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既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好的阅读习惯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后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下);2013年03期.

[2]叶洋;;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浅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9期.

[3]魏永宁;;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J];神州;2012年33期.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