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特草成分及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8-03-28 05:12陈学国
山东化工 2018年18期
关键词:麻黄碱卡西去甲

滕 姣,赵 丹,陈学国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法化学系,辽宁 沈阳 110035)

1 概述

恰特草(Khat),又名阿拉伯茶,是一种植物,属无患子目,卫矛科(Celastraceae)常绿开花灌木,主要生长在非洲东部、阿拉伯半岛地区海拔1500至2500米之间的地区,尤其适合在多雨、酸性黏土区域生长[1]。

历史上,最早报道恰特草的是瑞典植物学家彼得·福斯科尔(Peter Forskal)[2]。恰特草的起源地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大家公认的是其于15世纪前后,先在埃塞俄比亚被大范围使用后,逐渐被传播到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区。全球范围内,在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也门等国家在内的非洲好望角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嚼食恰特草流行国家,嚼食恰特草人群大约有500~1000万人。在这些地区,大概有80%~90%的成年男性及10%~60%的成年女性将嚼食恰特草作为每天的日常活动之一。恰特草一般是在清晨采摘,树枝、茎、叶子分别包装,随后即在市场上出售。恰特草一般是直接咀嚼新鲜的嫰叶,也可晒干后打成粉末泡水喝或者食用干树叶[3]。

2 化学成分

恰特草中已知的化学成分有200多种,主要是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化合物、鞣酸、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生物碱类主要包括苯烷基胺类和阿拉伯碱类,苯烷基胺类生物碱主要包括卡西酮(Cathinone)、阿茶碱(Cathine)和去甲麻黄碱(Norephedrine)三种[4]。卡西酮是恰特草中最主要的精神活性物质,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安非它明非常相近,因此被称为"天然的安非它明"。

3 药代动力学研究

嚼食恰特草时,叶子和茎的汁液被汲取进入口腔后,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90%的生物碱类成分被释放出来,这些活性成分中,60%经口腔粘膜吸收,其余部分经胃、肠粘膜吸收。单次经口吸食后,半个小时即可见效,药效可以持续3h,血液中卡西酮的浓度大约2h后达到最高值。恰特草被嚼食进入体内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大部分都被代谢,只有少于7%的原形药物通过尿液排出,卡西酮的主要代谢物是去甲麻黄碱,但也会有少量的去甲伪麻黄碱[5],随后,在24h内,去甲麻黄碱和去甲伪麻黄碱会以原形被缓慢的吸收和排泄。

据报道[6],卡西酮类物质II相代谢反应主要包括甲基化反应、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硫酸化反应。Bedada W等人[7]考察了恰特草和CYPs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恰特草能显著抑制CYP2D6和CYP3A4的活性,CYP2D6酵素活性和卡西酮/去甲麻黄碱的比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CYP2D6在卡西酮转化为去甲麻黄碱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

据报道,恰特草的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

4.1 主要作用

嚼食恰特草能产生一种类似兴奋剂的兴奋状态,并能提高警觉性和欣快感,进而引起思维活跃、心情激动,导致无法入睡,尤其是伴随饮酒发生时,更容易失眠。有报道[8]称,嚼食大量的恰特草会加剧与狂躁有关的疾病、精神病、暴力行为的反应,增加抑郁症自杀和幻觉出现的风险。

嚼食恰特草被认为可以提高记忆力、警觉性和思维能力。研究发现[9],恰特草的摄入可以提高试验者处理冲突的反应能力,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西蒙效应。单独使用恰特草并不影响语言学习能力与记忆力,但是如果嚼食恰特草的同时,吸食烟草则会降低语言学习能力、影响记忆力。研究发现[10],恰特草提取物对小白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有选择性影响[11]。Mohammed F等人[12]利用白鼠,全面研究了恰特草与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关系,发现恰特草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暴露对学习和记忆力没有影响。

4.2 次要作用

4.2.1 心血管系统

诸多研究报道认为恰特草和卡西酮与高血压和心跳加快有关,咀嚼恰特草也会引起心悸、四肢湿冷出汗,增加患心源性休克、中风和死亡的风险。研究发现[13],嚼食恰特草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是因为恰特草增加了血管舒张压,而且,血压升高程度与嚼食恰特草持续时间有关。

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还表明,摄入大量的恰特草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引起心电图发生变化。Admassie E等人[14]借助老鼠进行了恰特草的急性和慢性药理作用研究。在食用高剂量的恰特草2~3h后,老鼠血压显著升高。在低剂量长期摄入条件下,尽管3h后的血药浓度仍然高于基值,但是一周内的数值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恰特草可能不会导致血压的逐渐升高,但是,会引起心肌损伤标记物上升,也会导致溶血和心内膜下心肌坏死,这表明恰特草有可能会引起心脏损伤。

4.2.2 生殖系统。

据Mwenda JM等人[15]报道,亚慢性或长期食用恰特草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阳痿,影响剂量依赖性兴奋能力。Mohammed F等人[16]研究发现,恰特草提取物对雄性老鼠性行为的影响产生了双向作用,少量摄入会增加,大量摄入会减少,而雌性大鼠的表现虽然与雄性的不同,但是摄入量越多,性行为次数越少。Asrade S等人[17]研究了恰特草在抗着床作用的可逆性和可能的机理,小鼠在喂食恰特草21d后,表现出的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明显。

4.2.3 肝脏和肾脏

虽然有报道证实恰特草与急、慢性肝脏毒性有关,然而,也有报道与之矛盾[18]。吉布提的两个案例报道称在大量恰特草使用者身上并没有发现肝病,索马里的一个案例则称病理报告显示,一名患者的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与恰特草引起的肝毒性一致[19]。其他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研究表明,虽然大量嚼食或者接触恰特草会引起肝脏中毒,但是,与恰特草相关的肝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

有关恰特草对肾脏的影响的文献不多。有一个关于使用“浴盐”药片导致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报道,这些药片中含有β-酮基安非它明类药物,是卡西酮的衍生物。动物实验发现,在高剂量慢性使用的雌性老鼠中,恰特草会诱发中毒性肾损伤。

4.2.4 糖尿病

文献中有关于恰特草和糖尿病影响的相互矛盾的报道。Al-Sharafi等人[20]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了评估,发现嚼食恰特草人的醣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常人。另有研究称,在糖尿病患者中,嚼食恰特草降低了大约61%的血糖水平。Betrie AH等人[21]研究了恰特草对啮齿类动物体内葡萄糖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恰特草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但他们似乎对糖尿病没有作用,而黄酮类成分则能降低血糖。因此,尽管黄酮类成分可能是恰特草中降低血糖的主要物质,但是,其他成分可能抵消了其降糖的效果,从而使粗糙的恰特草提取物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增强葡萄糖耐受性的效果,而对正常人或动物的血糖没有影响。

4.2.5 其他影响

嚼食恰特草引起的危害与影响还包括胃肠道问题、食道炎、胃炎、延迟性肠道吸收以及口腔白色角化病[22]。嚼食恰特草,口腔是消化吸收的第一关,长期咀嚼会导致口腔粘膜白色角化病变,而且该症状随着恰特草的使用年限和频率增加而更加严重、发生率也越高,然而,并没有证据证明恰特草能导致口腔癌的发生。Tadesse W等人[23]为了评估恰特草对胃肠道的影响,进行了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研究,结果发现,急性暴露的溃疡大鼠的溃疡程度会加剧,损伤溃疡指数会升高,慢性暴露的大鼠则没有太大变化。

5 结论

综上所述,恰特草对嚼食者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器官都有作用。恰特草对大多数器官,尤其是大脑,都有不利的影响。此外,卡西酮被认为是恰特草使用依赖或成瘾的主要成分,这也是恰特草成为管制毒品的主要原因,但是,恰特草中还含有其他生物碱,比如阿拉伯茶碱,而我们对其药理作用却一无所知。因此,恰特草问题跨越了许多学科,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个难题,进而充分认识恰特草的地位,充分发挥恰特草的功效与作用。

猜你喜欢
麻黄碱卡西去甲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陶土瓶与花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氯麻黄碱的检验研究
斗牛士之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止嗽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
斗牛士之死
去甲斑蝥素抑制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