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3-29 00:30喜俊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医学院校学会

喜俊霞

(桂林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1]近几年来,经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我国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社会上心理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医学院校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摆脱心理问题的干扰,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之中,成为各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顾名思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正常,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从广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达到的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2]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目前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我们学校各个二级学院新生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整理归纳结果,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

1.1.1 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新生在考入高等院校之前,他们一直都处于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升学做准备.而在步入大学校园后,自己要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他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转变观念,更要学会与老师、学生如何交往,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新生入学后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女,个性突出,思维活跃,自尊心很强,一旦出现人际交往不顺利,就产生内心自卑心理,难免表现出失落感和茫然感.在调查中,发现非自愿入学新生和考分较低的新生最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往往因为选择志愿不情愿,学习基础知识较差,难以适应新环境等原因,导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甚至厌学.

1.1.2 经济负担方面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改革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学习必须缴纳一定的学费,然而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来说,筹集高昂的学费就成了一个难题.为了可以顺利进入大学读书,学生不得不申请生源地贷款或者东拼西凑借钱.在长期经济压力状态下,他们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怀疑,逐渐失去积极进取的勇气,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当前的青年大学生在自尊上有很强的要求,情绪比较容易波动,这种由于高昂学费带来的精神压力,无疑会产生无可奈何、自暴自弃的心理.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说,缺乏自信、脾气暴躁;适应社会能力较差;人际交往障碍;个性心理品质不健全,等等.因此,就难以养成坚持不懈、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1.1.3 人际关系适应性有待提高

心理状况关键取决于一个人的人际交往状况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大学生个体因在认知、情绪和价值观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交往时方法各异,结果也就不同.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一部分学生常常因为交际能力差而经常事与愿违,心理失落,自我否定自己,并因此陷入焦虑和苦闷困境中,无法得到缓解和解决.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许多学生开始迷恋上了虚拟世界,他们整日沉溺于网络世界,结交网络好友,反而不再愿意回归现实生活.由于疏于平时在现实中与身边的教师、同学等沟通联系,加之缺乏与任课教师的日常联系,导致学生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1.4 情感强烈却缺乏稳定性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情感的发展对今后人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学生敏感性较强,情绪波动多变,感情细腻而丰富.然而由于社会经验浅薄,人生阅历较少,情绪波动大,缺乏稳定性,容易出现急躁脾气,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远离家乡或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平时和父母联系较少,他们彼此年龄、性格的接近,容易在日常接触中拉近距离,逐渐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妥善处理方式,没有慎重地对待男女之间的爱情,最终不欢而散,行同路人.有的甚至为情所困,导致产生心理阴影,这无疑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2 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

进入高校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习目的方式等都与高中有很大区别.相对于单调枯燥的高中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比较轻松自由,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具有专业探索性.在医学院校中,鉴于专业课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些学生未能转变学习观念,未能及时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以至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经常性考试失败、挂科补考甚至多次重修,导致出现逃课厌学、缺乏自信等心理状况;一些学生甚至一味地考虑自己个人利益,自私自利、功利心重,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或者个人好恶原因,入校后难以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逐渐学会随波逐流,整日虚度光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尤其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从而产生自卑、烦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1.3 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

目前,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8.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或求职活动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焦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有一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拔招聘人才时仍存在较明显的“性别歧视”,不少单位青睐成绩、表现一般的男生,也不愿要各方面都优秀的女生;二是许多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迷茫,找不到自身的准确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三是一些家庭对子女要求过于严格,期望值过高.因此,面对以上情况,大学生普遍没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充足的心理准备,以此感到人生茫然、迷惑不解和焦虑不安.

2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措施

2.1 积极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指掌握心理学并接受过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员对受询者的帮助过程.[3]鉴于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学校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要因人而异,要面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必须从考虑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合适的心理咨询内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个别咨询或者团体咨询等心理咨询方式,有条不紊地开展系统的心理咨询工作.而且,高校要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中心,精心配备一支各方面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队伍,通过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地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正确面对现实,认识自己,走出心理困扰,并指导他们学会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正常地学习交往等,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2 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可以开设独立的必修课.通过专业心理教师有计划系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让学生全面多方位、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己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其次,可以在有关课程中加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课程专业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渗透到相关的课程中进行,把两者课程的内容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领悟到心理健康知识.再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理解能力情况,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尝试开设难易适中的心理健康选修课.最后,可以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开设讲座,让大学生接触学习到最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发展前沿等,以此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运动中实际生活中去.

2.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首先,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我们要及时给予耐心引导和帮助,以便引导他们振作起来,逐渐学会正视现实,迎接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其次,要经常教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技巧.要加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对人际交往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养成诚信做人、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优良品质,获得真诚深厚的友谊.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学会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孤僻内向以及害怕恐惧社交的同学,我们可以循循善诱,对症下药,通过适当的团体咨询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增强集体荣誉感,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中.

2.4 重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利充实大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还可以有效缓解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的情绪.日常生活中,学校定期举办的演讲、辩论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优势特长,大胆施展才华,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通过学生亲身参加这些活动,促进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深深懂得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我校每年组织举办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资助感恩、诚信教育”主题教育等活动,均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健康愉悦的心态中学会感恩回馈社会,更充实丰富了大学生的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2.5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应对措施

首先,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注重教育学生经常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学会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培育心理承受力.其次,对自己不要期望太高,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惑,时时刻刻注意拥有一颗平常心,学会洞察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并根据自己确定的生涯规划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奋斗路线.再次,要学会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大学生应当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学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学会自我调节,使心理趋于稳定,坚持不懈奋斗下去.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是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我们医学院校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循序渐进地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此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医学院校学会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会分享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学会分享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