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探讨

2018-03-29 02:01
传媒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工作者受众理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在大数据环境下,新闻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现阶段,信息来源比较混杂,信息大量涌现,且社会各界人士对新闻的态度通常是没有特别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的能力。同时各类新闻无论在哪一个平台中进行传播,都必须遵守全面性、深刻性以及客观性的原则。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改变新闻的传播手段,可以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供保障。

一、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

(一)对新闻传播效率的影响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最看重的是新闻报道过程是否新颖和及时。而就现阶段而言,大数据不断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内,通过网络对新闻进行传播。这样不但可以根据每一位受众和读者的喜好,为他们提供更多类型的报道,同时也可以对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大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除此之外,各类新闻工作人员以自身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与科学技术合理且有效地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在海量数据中对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挖掘和筛选。同时对这些数据详细、认真地进行调查取证和整理之后,将其编辑成为新闻稿件。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质量。

(二)对新闻传播渠道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类型、数量越来越多,且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数据信息逐渐趋于多样化和碎片化,而各种数据信息的呈现方式大部分是以非结构化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的渠道进行拓展,促使新闻传播过程以多样化的渠道进行。在新闻渠道拓展之后,传统新闻媒体所具备的主导性能逐渐被削弱,各类新闻咨询通常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自媒体平台发展得愈发迅速,使得各类新闻信息的来源不断增加,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具有时效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分析整理,使之形成数字报告,并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实时发表。这样不仅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也极大地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

(三)对新闻传播手段的影响

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内,改变了很多新闻读者以及受众的主观地位,逐渐从观众、读者的地位变成新闻传播者、新闻制造者以及新闻编辑者。这样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互动能力。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各个媒体之间形成了一个高速协调的网络。在进行新闻传播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分析、整理以及发布之后,在网络上形成一定的效应。而这种效应体现在受众人群可以对其进行自由评论,并且通过评论、再创造等方式对新闻进行有效传播。

二、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

在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受到的影响主要是人们的传播理念在不断变化。任何事物的变革都遵循着观念先于行动。因此,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大数据传播观念,才能使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得到切实应用。而新闻传播者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数据为主理念。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现代,到处充斥着数据服务,媒体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纯。同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从信息收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变换以及数据清理等方面入手,按照数据仓库中提供的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应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集、规则处理、决策树、实例推理等大数据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使新闻工作者挖掘到大量的隐藏信息,并将其应用的新闻稿件中,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数据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质量。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弊端正不断被暴露出来,首先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加大,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催生了网络媒体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环境当中,无论是信息数量还是流通速度都在不断变快,传统媒体信息渠道获取范围较窄,所以无法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环境,例如: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将自己的受众定位划分在老年范围内,纸质媒体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其不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生产速度较为缓慢,所以无法与当时时代发展形势有效连接。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想要做好新闻传播工作就需要坚持自身准确性、严谨性的理念,加强数据化建设,积极更新当前理念,优化信息输出流程。

第二,树立服务为王理念。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资源非常复杂和庞大,无论是现代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面对这些资源时,都要以受众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需要贯彻落实“服务至上”理念。首先,利用大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按照用户需求有目的性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新闻内容。如在“今日头条”中,其等位及时为用户找寻独属他们的“标签”,在搜寻到用户“标签”之后,为其推送感兴趣的新闻。这样使受众人群可以及时了解到时下所发生的各类社会事件,从而促使新闻行业得到发展。其次,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为其提供友情链接。如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各类相关联的新闻信息进行友情链接,并通过各种公众号分析用户行为,当用户在观看完某一则新闻之后,为其推荐与该新闻相关的其他新闻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树立服务为王理念时,不能盲目进行信息输出,如果用户得到信息与心理预期内容有所出入,就会从满意度上有所改变。因此工作人员要在前期做好新闻集成、分析、计算工作,只有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例如:“一点咨询”APP,该客户端是当前新闻传播范围较广,且受众满意度均比较高的一个网络客户端。在APP建立最初,管理人员就找准其发展定位,致力于对用户定位,并将整合的信息标签化,最终按照标签分类进行统一数据信息传达。在这种理念下,社会群众的需求被最大化满足,这也是其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定义新闻服务属性时还需要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调整、改善,加入更多服务类内容。例如:某微信公众号主推招聘内容,但在推送求职信息的同时也加入了“求职技巧” “面试妙招”等内容,这与用户本身需求是一种衍生共同关系,所以点击量、关注度也会随之增加。在目前很多新闻传播媒体中都有“附加链接”的插入,不仅仅全方位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更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二)优化新闻传播的方式

对于过往的新闻传播方式来说,主要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进行考察,然后编写相关稿件。这种工作方式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参考价值不多,严重浪费了新闻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采集到的新闻信息具有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需要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跨界与融合。在大数据环境下,现代高科技会引领新闻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阶段,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例如:在“据说春运”这个栏目中,是央视与百度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通力合作的一个新闻报道节目。中央电视台是我国媒体的向导,而百度是我国最大的企业之一,百度新闻更是享誉全国。两大组织充分地进行融合,剔除独立发展理念。这样会大大增加新闻传播的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多渠道了解新闻的需求。由此可见,新时期背景下,想要实现新闻传播的高效、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在建立服务理念、创新意识的同时,积极改革当前输出渠道。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在前期提高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度,正确看待发展形势。例如: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传统模式是由记者进入现场进行实地采集,但是在目前,手机、相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让信息输出接受效率不断提升,因此如果依然沿用传统信息采集模式就会导致内容在采集—整合—编辑—输出的过程中失去时效性。由此可见创新新闻传播渠道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新时期背景下工作人员可以转化这种采编方式,在网络上收集视频资料,再对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内容报道,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同时也提高了内容输出的时效性。

(三)优化新闻生产机制

在大数据环境下,优化新闻生产机制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只有改变新闻生产方式才能促使新闻传播领域不断发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优化新闻生产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从自媒体中寻找新闻信息。近些年来,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受众不再是单纯接收新闻信息的人群,同时也是制造和传播新闻信息的主体。因此,新闻记者要从这些自媒体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将当下发生的事件实时发布出去。例如:在央视配楼发生火灾的新闻事件中,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市民的消息远远快于主流媒体得到消息的速度,其中,有的市民将火灾现场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在这种情况下,新华社在大约6分钟之后,将相关快讯迅速发布到网上。这说明在大数据环境下,新闻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渠道对新闻进行搜寻,这样既可以提高新闻质量,又可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效率。②媒体平台整合。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使各个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需要从媒体平台入手,将其进行整合,促使新闻传播更加高效和精准。例如:中央电视台新建了央视国际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对新媒体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将公交移动电视、IPTV、手机电视以及网络电视等拍照移交到央视。央视在我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传播平台,通过整合各个媒体,使新闻传播效率大大增加,同时也拓宽了其传播渠道。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领域虽然面临着些许困难,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经过上文分析可得,在大数据环境中,首先要树立起全新的传播理念,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夯实基础,其次,通过各种优化新闻传播方式,使新闻传播范围更广泛。最后,对新闻的生产机制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使新闻传播领域发展得更加迅速。

猜你喜欢
工作者受众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