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视角下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2018-03-29 06:11胡丽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董事会多元化战略

胡丽丽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公司要想提高竞争实力以及绩效成绩,应做好相关治理工作,并遵循多元化战略要求.根据实证探究得到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进而创新公司治理模式、改进治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绩效目标.

1 理论介绍

1.1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又有治理结构一称,这一概念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研究学者的出发点存在差异,进而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但研究方向大体归纳为四方面.从制度安排学说予以分析,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制度、战略规划来执行;从组织结构说予以分析,公司治理主要依据组织安排,并且治理权力具有独立性;监督控制说持这样的定义观点,即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相关监督体系,确保治理行为规范化;决策机制说认为公司治理指的是,利用有效性决策引导公司有序经营、良好治理[1].

1.2 公司绩效

专业学者将公司绩效这一定义划分为三种形式,形式一即公司效能,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市场占有率来进行业绩分析;形式二即公司效率,企业运行期间所投入资金与产出资金间的比例,被命名为报酬率;形式三即公司适应性,即用销售率代表公司在市场环境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公司绩效常用衡量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即财务绩效,第二方面即市场绩效.

2 多元化战略的基本现状

2.1 动因及分类

动因:多元化经营概念提出后,企业为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进行目标设定,相关学者总结了这一战略的影响因素以及持续应用目标,其中,影响因素总结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外部因素理论三方面,代表性理论分别为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力量理论.

分类:分类方法主要为Ansoff多元化战略分类、Wrigley多元化战略分类、Rumelt多元化战略分类.

2.2 基本现状

我国正式实践该理论主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理论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再加上企业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多元化战略理论实施初期经常出现经济亏损现象.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知识分析企业经营权利并制定利益提升战略,这不仅能为战略实施进行路径探索,而且还能降低企业发展风险,全面维护股东利益,同时,公司治理效果会大大优化,绩效目标也能及时完成.因此,本文探究治理同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现实意义[2].

3 公司绩效受公司治理影响分析

3.1 董事会治理方面的影响

公司治理决策实施效果以及经营绩效与董事会治理存在直接联系,制定适合的董事会制度,能够起到治理监督的重要作用,并且决策质量也会相应提升.董事会成员既要具备丰富的治理经验,又要全面提升治理能力,这对相关制度落实、治理决策有序实施有重要意义.董事会成员的权利独立于总经理权利,权利实施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权责分离现象,治理监督工作也能持续推进,董事会成员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制定发展战略,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假设内容:董事成员数量与绩效呈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绩效呈反相关;权责分离在绩效提升中起到推动作用.

3.2 股权结构方面的影响

数据资料显示,某公司2014年底,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为28.22%,最大值为66.04%,最小值为5.86%,从中能够看出,该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这种股权分配方式如果得不到有效调整,那么最大股东极易在自我利益引导下侵占其他股东利益.合理优化股权结构,这能为公司治理提供动力支持,合理设置控股性质,能够大大提升公司绩效.假设内容:股权制约情况与绩效存在正比例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绩效存在反比例关系;国有控股性质会降低公司绩效.

3.3 管理层规模方面的影响

公司上级领导的工作经验和治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司绩效,根据公司岗位情况合理安排上级领导,并对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丰富领导者的理论知识,提升管理素质,这能对治理活动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同时,领导者和员工间的沟通次数会相应减小.合理控制管理层规模、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这能有效提高经营业绩,此外,薪资制度也能在业绩效率提升中起到推动作用.假设内容:管理层规模、薪资制度分别与绩效间存在正比例关系[3].

4 实证探究及对策

4.1 实证探究

一方面,选取数据并设计变量.本文选取公司的过程中,应了解公司所在环境、行业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所选样本为上海M股制造公司,获取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2014年——2016年间,对于失效数据、丢失数据有效清除,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变量设计主要围绕因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来进行,其中,因变量选为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自变量选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性质、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频率、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可供公司选择的控制变量主要有成长性、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无论是因变量、自变量,还是控制变量,均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深入探究绩效受治理结构的影响,根据上述获得的数据以及相关变量完成回归模型构建任务,最后可供应用的模型有两种[4].

首先,描述性统计分析.上述公司相对控股性质较明显,公司绩效能在控股比例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大大提升;占有绝对控股优势的主体即第一股东,制衡度与绩效存在正比例相关,适度进行股权制衡,不仅能够维护股东利益,而且还能优化绩效;股权分置活动持续推进,有利于加快股权流通速度,同时,绩效水平会相应优化,进而能够证实上述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即流通股比例与其存在正比例相关;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控股企业在样本公司所占比例远远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后者绩效成绩相对较高;公司董事会规模经历由小到大的变化,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利于提高公司绩效,因此,只有合理控制规模才能提高绩效水平;合理控制会议频次,能在绩效提升中发挥促进作用;薪酬制度改进后,适当提高公司员工的薪资标准,能在彰显公司价值、优化公司治理效果的过程中,提高业绩效率,同时,员工工作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为高管持股员工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通过发挥激励作用,确保绩效任务及时完成.

其次,共线性检验.准确定位变量间存在的关系,利用共线性检验完成共线性问题验证,以此制定变量关系表,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具体了解变量相关性.在此期间,应掌握共线性判定标准、合理设定相关系数,必要时进行容差分析,以此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多元回归分析.实际分析的过程中应用最小二乘法,通过数据代入完成因变量、自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全面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一致的多元回归分析结论.结论表明:股权制衡度、薪资制度、流通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绩效间存在正比例相关,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多频次会议、国家控股与绩效间存在反比例相关,相关性较弱.

最后,稳健性检验.稳定性检验项目细分多种,不同项目的替代指标具有针对性,其中,衡量指标主要有最高高管薪酬对数、总资产收益率、股东的持股比例(排名前五的股东),最终得到的检验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无差异,这意味着稳健性检验顺利通过.

4.2 有效对策

首先,合理调整股权结构.重点扶持机构投资者,并为其进行适合的培养方案,同时,适当吸引海外资金,以此丰富投资主体、拓展投资渠道.股权集中度适当把控,能在优化公司治理效果的同时起到监督作用,并且公司业绩会持续增多.股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治理活动,为决策制定贡献个人力量,这对合作者利益维护、顾客利益保障有促进作用,股东制衡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够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公司资金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然后,做好董事会治理工作.根据公司治理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并控制岗位管理者数量,以此制约董事会规模,这不仅会减少企业治理成本,而且还能提高董事会成员间的沟通效率.全面提升会议质量,改变多频次会议提升绩效这一思路,通过优化会议程序、制定合理奖惩制度来实现董事会会议的召开目的,以此改正传统会议召开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健全股权激励体系、制定科学的股权激励制度.以往股权激励措施仅适用于单一的市场环境,在多元化战略背景中实施调整激励制度,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激励制度的不足,而且还能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确保员工端正工作态度,同时,员工会主动配合公司治理活动,为提高绩效贡献个人力量[5].

5 结论

综上所述,探究“多元化战略视角下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这既能推动多元化战略具体落实,又能适当调整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合理运用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为其制定科学的绩效提升策略,这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相关研究学者能够总结实证分析经验,深入探究公司绩效受公司治理的影响.

〔1〕雷卫,何杰.资本结构选择、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绩效——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18(01):1-10.

〔2〕程素云,胡进.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7(24):31-38.

〔3〕丁楠,李文涛.QFII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绩效——基于201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9):36-42.

〔4〕齐沛雯.基于多元化战略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5〕王凯俊.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3(09):228-229.

猜你喜欢
董事会多元化战略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