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研究

2018-03-29 06:11马志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表现形式艺术作品

马志明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在动漫、新闻出版、手机、影视等很多方面的产业当中数字媒体开始被应用其中,成为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统称.数字媒体艺术和其他种类的艺术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创作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每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和科技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的不断变革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表现形式逐渐由视觉上的表现转变到触觉、听觉等其他的感官上,艺术家、作品以及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单纯的创作、展出以及欣赏,而这一体验方式的转变形成的数字创作形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交互形式、网络化表现、虚拟空间.通过分析和探究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更有助于我们对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审美以及体验之间的差异进行理解.

1 交互形式

“新媒体艺术中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和连接性”这句话是罗伊?阿斯科曾经说过的.在对新媒体艺术创作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中,总共需要经历连接、交融、互动、转变、出现这五个阶段.交互形式在数字媒体当中主要是观众以界面作为基础,通过知觉和认知与作品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作品的一种形式.在艺术界里,这种交互形式对艺术主题进行表现的方式又被称之为“经验艺术”.而我们当中所提到的经验实际上是,通过直接观察经验主体或者是参与其中所获取的信息对经验主体产生的影响.我们个人的经验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媒介来表达,而当代艺术当中的主体多样性所构成的一种交互性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艺术体验过程中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共鸣,参与到艺术创作交互性的过程中是整个作品的核心内容.

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最早表现出交互性特点的是录像艺术.而白淮南是艺术学界中医书录像之父,1963年时在白淮南《参与电视》这一作品中,观众借助一个扩音器和麦克风进行发声,而电视会根据观众发出声音的不同进行图形的展现.在他的作品《随机进入random access》(1963)当中,是把录音机粘贴在墙上来构成作品的主题,在这其中,观众可以带着可以移动的录音头来回走动,进而产生实时的音乐.在早期时,白淮南是通过观众参与到作品中实现对作品的展现,这一互动参与的过程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让人们深刻的明白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它还可以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通过实时反馈,以无法确定的样貌展现出来.

我们此时看到的数字媒体艺术,其中所用到的“交互性”参与与早期艺术的交互形式存在差异,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靠界面与观众之间进行互动,互动的界面汇集了各种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观众在使用互动界面后者是对互动界面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信息的接受,进而对艺术作品的呈现形态产生了影响.在卡米尔厄特巴克的作品《文字雨》(1999)当中,在屏幕上出现了如同雨点一样的文字,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屏幕上的文字就会被投影到观众的身上.还有麻省理工学院,戈兰?莱文在媒体实验室做的毕业作品,其中用到的很多的声音和图形之间的交互技术,而在《作品波纹Ripple》当中,则是借助人发出声音强度的差异进而将相应的图形通过投影投射出来.

通过交互形式展现作品,可以将观众带入到交互的过程中,让观众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实时影像给感官上带来的体验,即赋予了作品游戏性,又可以深入的解读出作品的含义.艺术作品不再是艺术家进行独立创作的过程,更是和观众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作品,交互形式是区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形式于传统艺术创作的关键元素.

2 虚拟空间

空间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展示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绘画作品也会受到内部空间的影响,二雕塑作品是受到了外部空间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应用透视原理后,艺术家们对平面画面中的三维空间感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这种表现形式是在20世纪初期实现重要变化的.在20世纪初期,达达主义领域内的艺术家们通过电影媒介来实现对艺术作品图形空间和真实空间之间的转变与创作,同时还借助拼贴与浮雕技术来探索作品的外部空间感的表现.

在第二次大战前后,在艺术表现当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进而影响了艺术空间概念的改变.同时计算机也变成了一种新的创作媒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艺术作品也出现了虚拟空间.而我们所说的虚拟空间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一个三维世界,让观众以及使用者能够获得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上的体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十分接近,虚拟空间可以将观众和外界进行隔离,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体验,在三维技术下增强画面的真实感,虚拟空间的出现让观众获得了感官上的沉浸.比如,《可阅读的城市The Legible City》(1988)这部作品的作者是邵志飞,在这个作品当中,观众可以通过与屏幕踩动相连接的自行车,改变屏幕上呈现的画面,这样参观者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作品本身展现出来的城市移动影响也不是单纯的影像,它可以让参观者进入互动的三维空间进行感受.邵志飞创作的作品都是结合了多种媒介来实现空间的模拟,在作品当中也更加注重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沉浸和知觉感受.在虚拟空间当中,观众通过自身与空间的接触和融合,实现与作品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并且真实的感受到美学的意义.

虚拟空间的使用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更加广阔的领域,同时也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提供了更多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也实现了由单纯的观众沟通转变成审美形式与艺术空间概念之间的变化.虚拟现实的本质其实更看重艺术不是技术,或许是艺术的最高等级.虚拟现实最后的目标也不是去通信,或者去娱乐、或者去逃避,或者去控制,而是去救赎、去改变人们对于实在的知性.

3 网络化连接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网络化连接是通过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技术,实现了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可以使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超越时空和时间的限制,将其以一种跨时空的面貌呈现出来.在网络化的艺术当中,观众通过自身的感官以及外部的装置实现了与作品的信息交流,因而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对编程语言以及外部的输入装置的利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各个区域的观众和作品两者之间的互相参与的过程,就是艺术媒体网络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网络技术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让大众参与其中,同时将作品进行视觉化的呈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图形能够直接的生产,展示期间可以不断变形,从而展现出更宏观更大的叙事内容.虚拟空间与现实通过网络实现连接,作品不再只是在固定的场所局限,而是要面向各个区域的观众,给予观众更多的参与作品额机会,在网络技术的带动下,实现群众之间的经验分享,构建一种新型的虚拟社会关系.

在邵志飞创作的作品《生命之网》(2002)中,借助于互联网将作品展示在不同国家的画廊中,观众能够通过经过计算机的掌纹识别系统扫描自己的掌纹,,进而将视频影像以及三维图像投影出来,再经过网络连接将各个画廊中观众的掌纹信息进行收集,最终形成一个跨越空间的数字图形影像.这个作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作品的跨区域展示,表示除去客观和主观以外的更深一层次的含义表达,人和网络、人和物、人和人以及信息和艺术之间的多层交叉表现出来,媒体艺术家马雷克·瓦尔恰克通过网页来对作品《公寓》进行了创作,他将观众输入的各种信息收集起来,之后建成了一个数据库,并且把与信息对应的内容进行了组合.之后,观众再次在网页下输入信息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分析观众输入的信息,然后形成一个公寓空间图形.网络仅仅是通过分析观众输入的文字信息就可以实现检索处理,同时将其作为构建三维房屋的依据,之后将其投射在墙上,再次输入不同的文字信息,最后将构成的房屋汇集到一起构成一座城市.之后再根据语义对其进行划分,给这些城市起好名字,例如“设计”、“工作”、或者是“艺术”等等.重复次数比较多的文字就会聚集到中心位置,最终构建成一个更大的语言空间.这一类网络技术的使用,主要是根据观众创作的文字数据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主动介入到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进而能够感受到艺术家般的体验感.数字媒体艺术的网络化表现形式,使得作品不再是单纯的在美术馆展示中体现,其突破了空间的束缚.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通过交互形式、虚拟空间展示以及网络化的表现形式,对艺术的表现空间进行了扩张.在这个融合空间感的基础上,使得这些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超媒体空间等得以形成,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

〔1〕刘丹.浅析互联网语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115-117.

〔2〕钟甦.移动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J].当代电影,2016,(02):182-184.

〔3〕王小琦,李东升,郑楠.浅析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才智,2015(05):313.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表现形式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