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云南芒市方言话题标记词“么”

2018-03-29 19:05杨雨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域芒市谓词

杨雨菡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汉语被看作是话题优先型语言的代表,徐烈炯、刘丹青认为,在汉语这种话题优先型的语言中,话题由语用平面的话语成分语法化为句法平面的结构,话题结构是多层次的,甚至存在形态化的现象[1]。话题标记具有强化话题、引进新信息以及对比性的功能,从语法的角度看,话题标记属于形态或附属性的虚词[2]。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芒市话类属云南汉语方言滇西方言片区[3]。一直以来对云南方言话题标记的研究较少,主要有:胡淇研(2016)对寻甸话的话题标记“么”“是”的研究,李晓静(2016)对云南石屏方言话题标记“嚜”的研究。云南德宏芒市方言中有 “么”[m44],“呢”[n44],“嘛”[ma31],“是”[211],“噶”[k31]五个话题标记词,但都不是专门的话题标记词,除了可以加在话题成分后,也可以加在非话题成分后,都是兼用的话题标记词。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云南芒市方言,主要从句法成分和用法、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芒市方言中的话题标记词“么”[m44]进行分析。

1 句法分布和用法

1.1 用法

“么”在芒市方言中有几种用法,分别可以作谓词、语气词和话题标记。

(1)你不要么了!他会那么轻易就放过你。(作谓词)

(2)么么,你太厉害了!(作语气词)

(3)香蕉么,我是从来不吃。(作话题标记)

在上述例子中,例(1)中的“么”作谓词,有表示痴心妄想的意思,例(3)中“么”有强调信息,有使话题身份更加明确的作用。在这几个用法中,“么”的读音不尽相同,例(1)和例(2)中读[m31],例(3)中读[m44],可见“么”在作谓词和语气词时的读音与作话题标记词的读音有所不同。全文主要讨论“么”作为话题标记的情况。

1.2 句法分布

1.2.1 句类选择

在话题句中,说话人首先要提出一个话题,其后加以述题对其进行说明,因此话题句一般都表现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还可以表现为少数的疑问句。在芒市方言中,话题标记“么”的句类选择也不过如此。例如:

(4)桃子给好吃?

(5)桃子心我最喜欢吃了。

例(4)、例(5)句子的谈论焦点集中在其疑问的语气和陈述的述题上,例(4)中的“桃子”后不能带“么”这个话题标记,而例(5)中的桃子后可以带话题标记“么”,以此承接后面述题要表达的内容。下文主要以陈述句的类型来探讨“么”这个话题标记。

1.2.2 句法分布

在话题句中,话题标记可以分布在介词短语、谓词性单位后,宾语小句、补语小句等小句话题成分后,各种次次话题之后。不能分布在句子的主要动词后,名词短语中的修饰成分后,谓词短语中的形容词修饰成分后[1]。芒市方言的话题标记“么”的句法分布也是这样,例如:

(6)在文化宫么,他倒是玩得开心呢,一回家就蔫掉。

(7)看电影么,他只会看恐怖片。

(8)老张告诉我啤酒么,他已经买好了。

(9)他讲句话讲得大家么,都不高兴。

(10)我劝小汤么学医,劝小张么学文。

(11)张叔叔要买两张彩票。

(12)新装修的房间。

(13)偷偷摸摸地看。

上述例子中,例(6)至例(10)中话题标记词“么”分别分布在介词短语“在文化宫”、谓词性单位“看电影”,宾语小句“告诉我啤酒”,补语小句“讲得大家”和置于动词“劝”之后的次次话题“小汤”和“小张”后,而例(11)至例(13)中,话题标记“么”不能出现在“买”、“新装修的”和“偷偷摸摸地”这三个词的后面,因为他们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名词性短语中的修饰成分、谓词短语中修饰成分。

2 语义分类

话题标记“么”还可以标记不同语义关系类型的话题。徐烈炯、刘丹青根据话题和述题或述题的组成部分的语义关系将话题分为四类:论元共指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分句式话题[1]。下面就来讨论芒市方言中话题标记“么”的这四类话题。

2.1 论元共指话题

在芒市话中,“么”标记的话题与述题部分中的一个代词或者空位形成共指关系,话题与述题间语义关系较为紧密[4],即论元共指话题。论元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施事、当事、工具、受事、对象等,在句法上表现为在主语、宾语等论元成分所占的句法位置上存在空位或复指成分[1]。例如:

(14)我这个香水么,(它)是从国外买的。

(15)这个人么,他们说刘先生见过(他)。

(16)中彩票么,我倒是不指望(这样的事)。

(17)爸爸么,只要是他说的都是对的。

例(14)中的“它”是话题“我这个香水”的复指成分,例(15)中与话题共指的成分是嵌入小句中的谓语动词论元“他”,话题还可以是例(16)中的动宾短语“赚大钱”,例(17)中的“他”是爸爸的复指成分,此处述题中的“爸爸”不能删除。

2.2 语域式话题

语域式话题为述题提供所关涉的范围或者框架[1],例如提供时间、地点和一些领属关系等,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2.2.1 时间地域式话题

“么”标记的话题为述题提供时间或是处所等方面的语域,此时话题是表示时间或处所义的成分,主要是时间或是地域性的名词,提供时间和处所的背景,是为了强调述题内容。例如:

(18)1992 年么 ,我()出生了。

(19)山上的草丛里么,经常有人()采到鸡枞。

(20)花园里么,一群老人在打太极。

例(18)和例(19)中的“空位”分别复指我出生的年份“1992年”和采到鸡枞的地点“山上的草丛里”,分别为述题提供了时间及处所的语域,例(20)中“么”标记的“花园里”是为述题提供了处所语域的话题。

2.2.2 领格语域式话题

此时“么”标记的话题在意义上与谓语动词某一论元具有领属格的关系[1],此时与话题共指的成分就是述题中的定语或是一个空位。例如:

(21)a.王叔叔么,他儿子今年考上大学了。

b.王叔叔么,()儿子今年考上大学了。(22)柯基么,腿短。

(23)这种牌子的平板电脑么,保修期很长。

上例中,例(21)中的“么”标记的话题“王叔叔”,在后面的述题成分中都存在一个与其共指的定语“他”。例(22)中的话题“柯基”是述题论元的一个部分,它的腿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领属关系。例(23)中未出现复指成分,平板电脑和保修期体现了整体和它某方面属性的关系。

2.2.3 语域式话题

此时“么”标记的话题跟述题中的成分存在全集和子集的关系。全集和子集的关系类似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

(24)这只阿拉斯加么,我喜欢它的鼻子。

上例中,例(24)中由表全集的“阿拉斯加”来充当话题,由表子集“鼻子”来充当述题中谓语动词的宾语成分。

2.2.4 背景语域式话题

此时由“么”标记的话题与述题在语义上并无直接联系,要将话题与述题进行联系,主要依靠的是当时的背景知识或者是谈话的语境。例如:

(25)那场火么,幸好消防队来的及时。

(26)小王长跑是全班第一名,跳远么,算不上拔尖。

例(25)中,由“么”标记的“那场火”与述题中的内容不能用任何形式化的句法语义关系来进行解释,仅仅只能靠人们的常识来理解,火要靠消防员来扑灭。例(26)中有两个主谓结构,“小王......是全班第一名,(小王)......不算拔尖”,长跑和跳远是插在主语后的次话题,是谓语所要表达内容的背景。

2.3 拷贝式话题

此时“么”标记的拷贝式话题与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存在完全同形或是部分同形的现象,并且语义一致,可以分为体词性拷贝话题和谓词性的拷贝话题。

2.3.1 体词性拷贝话题

体词性拷贝话题中,一般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话题,以此突出后面的述题内容。例如:

(27)水么水紧张,电么电不有,这个日子要咋个过。

上例中,例(27)中的拷贝成分为名词,结构为“NP(+么)+NP+VP,NP1(+么)+NP1+VP1”,此处的结构一般都是会以两个或是多个并列的,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小句出现。

2.3.2 谓词性拷贝话题

谓词性拷贝话题主要是指对形容词性和动词性成分的拷贝,拷贝的成分同形而且语义也是相同的。例如:

(28)他这个人,作弊么就是作弊,打小抄么就是打小抄,还说什么参考。

(29)今天的手抓饭,好吃么倒是好吃呢,就是辣了点。

例(28)、例(29)中的拷贝成分分别为动词和形容词,“VP1+么+VP2+其它”的结构,既可以单句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多个并列小句的形式出现,最后的一个小句有表示让步转折的意义。

2.4 分句式话题

“么”标记的话题是小句的形式,话题与后面的述题有逻辑上的关系。例如:

(30)你要是早就认真学习么,肯定考起大学了。

例(30)中的假设条件“你要是能认真学习”为话题,预想的结果“能考起大学”是述题,前后关系是条件假设类的关系。

3 语用功能

话题标记“么”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三种,可以在一段对话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话题与述题的语义紧密相连,强调述题的内容,还可以引出新的话题以及使前后分句能够产生对比的功能。

3.1 承前启后功能

话题标记“么”出现在对话中时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说话人可以先提及下文中要强调的话题,也可以不提,下文中听话人会对上文提及的话题通过加上标记“么”进行强调,若是对上文未提及的话题进行强调,就属于引进新话题,但是引进的新话题与上文说话人提及的内容紧密相关,是具有已知性的。例如:

(31)这个茶是咋个说?

这个茶么,香倒是香呢,就是有点苦。

(32)夏天到了,太阳光太厉害了。

是的,太晒了,冰袖么,该买一副了。

上述例子中,例(31)中的“么”标记的“茶”在上文提及,用话题标记“么”进行强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例(32)中的“冰袖”虽然未在上文提及,但是它与太阳太大,容易晒黑皮肤有关,因此属于已知的被激活的信息,通过“么”这个标记词引出。

3.2 强化话题功能

在话题后加“么”,起到强化话题的作用,同时还能让语义更加顺畅。

(33)这部电影么,我前两天看过了。

例(33)中加了“么”这个话题标记词,使得语义更加通畅,并且对话题“电影”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3.3 对比功能

“么”标记的话题,与其后面分句往往会带有对比和转折的意味。在强化第一个话题的前提下,凸显出两个分句中的话题之间的一种对比性和转折性。例如:

(34)我有两个姐姐,大姐么很温柔,二姐么脾气暴躁。

(35)原来么这种衣服算时髦了,现在么已经很少有人穿了。

(36)这个水壶,大么倒是大呢,就是不保温。

例(34)结构基本都是“NP1 么 V1,NP2 么V2”,分别通过话题标记“么”对比了两个姐姐的脾气。例(35)中通过前后两个分句中的话题标记显示出了“原来”和“现在”的一种对比性。例(36)中则是谓词性拷贝式话题句,“么”标记的话题与后面分句之间产生了转折的意味。

4 结语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用法、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德宏芒市方言的话题标记词“么”进行了探讨。德宏方言中的话题标记词“么”一般分布在陈述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主要用法可以作语气词、谓词和话题标记,可以标记不同语义类型的话题,分别是论元共指话题、语域式话题、拷贝式话题、分句式话题。其主要有承前启后功能、强调功能和对比功能,一方面将语境中的已提及的或是未提及但是被激活的已知信息作为话题,与上文紧密衔接,承前启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话题标记“么”起到强化话题性的功能,以及将话题在整个语境背景中突出与其他的话题或是与后续分句做出明显的对比。芒市方言中的话题标记词“么”可以看作是比较典型的对比话题标记词。

[1]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军.陕北横山话的话题标记“是”[J].语文研究,2012(3):54-58.

[3]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卷58汉语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4]李洁,李景红.拉祜语的话题句[J].民族语文,2014(1):48-55.

猜你喜欢
语域芒市谓词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利用语域预测功能突破听力语言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