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018-03-29 19:27陈镇浩
四川水泥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施工单位水泥

陈镇浩

(福州理工学院, 350004)

自21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得以快速增加,使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不容忽视。与传统的建筑材料检测方式相比,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材料检测中,使建筑材料检测自动化程度较高,检测时间短,检测结果较为精确,提高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效率。

1 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中的不足

1.1 取样方法不当

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实验人员在对建筑材料检测时,应根据材料自身的强度、功能,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在取样时,应严格遵循取样要求,进而确保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水泥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避免抽样方式取样。由于多方因素极易对水泥造成影响,在对水泥检测完毕后还需定期进行复检,但从现实情况看来,大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未进行此项工作。

1.2 材料贮存难

因为建筑工程师中往往需要不同品种的建筑材料,所以施工单位通常会采购较多的原材料。不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建筑材料会存在较大差异,施工单位通过采购使用不同企业的建筑材料,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材料种类多样、材料差异性较大导致材料贮存难度高。一旦建筑材料贮存管理不当,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极易受潮变质,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

水泥是施工单位常用的原材料,由于水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水泥超出一定时间使用,水泥可能会变硬,难以进行材料检测。同时,水泥对贮存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水泥贮存环境湿度较高,水泥容易受潮变质,使材料检测结果误差较大。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贮存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材料损耗,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不高。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2.1 收样、采集

采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收样是指参考数据的委托单,由专业人员负责数据信息检测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检测系统加以完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科学性,为后续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通过信息技术采集检测数据,采集信息的标准性不容忽视,所以信息采集人员因使用精度高的数据采集设备,还需集中管理收集不到的信息数据。对于已采集的信息,检测人员需使用专业软件检验、核对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提高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2.2 数据处理

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生成报告是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的不同模块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并且与处理信息大小以及处理程度有直接关系[1]。因此施工单位在对不同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应及时更新数据处理系统。

2.3 检测监督

施工单位还可使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科学、合理的监督可以确保检测工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一旦检测工作出现失误,监督人员可以直接与检测人员一起分析失误原因。有关人员还可利用计算机保存材料检测每一过程的检测数据,为后续审核工作做好准备。

2.4 数据应用

管理人员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库,并且数据库需及时收集最新资料。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并且绿色材料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因此,施工单位应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并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合理地监督与管理。

2.5 数据交换

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多在实验室内进行,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越来越严格。通过信息技术校对检测工作,能够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降低检测项目费用。

3 改进建筑材料检测的建议

3.1 科学选择建筑材料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需根据建筑材料的种类与对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水泥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水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拌和质量,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水泥的质量检测工作尤为重要。检测水泥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应重点检测水泥的细度、强度、标准稠度以及凝结时间,并严格检查进场水泥质量。针对出厂3个月以上的水泥,进场时必须由专业人员复检,保证进场水泥的质量。施工单位使用水泥前,必须查看安定性检测结果。另外,必须随机重量抽检袋装水泥,避免袋装水泥重量超差。钢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比例较大,钢材的检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即在同批次不同捆中随机抽取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重量偏差、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检测[2]。

3.2 改善建筑材料贮存条件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贮存温度,改善贮存条件。以水泥为例,由于水泥受贮藏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如果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水泥变质,施工单位严格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与湿度,能够有效防止水泥变质,减少建筑材料损耗。因此施工单位在存放建筑材料前应检查其质量并加以记录。对于存放材料的仓库需严格控制仓库温度、湿度以及仓库管理人员,对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加以监督,并使用专业仪器实时测量仓库温度与湿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仓库湿度、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建筑材料检测完毕后,检测人员需将其放到规定区域,减少环境等因素对建筑材料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避免质量检测结果失效。

3.3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中,有关企业、单位须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防止检测数据丢失。建立健全实验室责任制度是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将每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位检测人员身上,一旦检测结果或检测过程出错,便于追查原因,若发生较大的检测事故,可对相关责任人直接问责。同时,完善实验仪器的检查制度与检测人员、管理人员的考察制度,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及时检查与养护,重视管理人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3.4 积极研发建筑材料检测系统

互联网服务转换器目前已被我国多数建筑材料实验室广泛使用,但是其难以稳定地传输检测信息,并且传输过程中数据极有可能被盗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不高[3]。另外,数据路径的故障多是由数据信息量过大导致的,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电脑故障,进而维修人员需要维修数据处理系统、储存路径以及电脑。基于此,企业积极研发建筑材料检测软件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减少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情况,提高实验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

4 结语

综上,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而且与建筑工程使用者的人生安全与财产权关联较大。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材料检测中,可以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提高质量检测工作效率。

[1]唐吉福.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7(02)

[2]刘彩虹,郭政,于建海,王锦.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0)

[3]余稳松,崔伟平.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3)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施工单位水泥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浅谈LNG接收站项目施工单位的外部协调工作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