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

2018-03-29 19:27庞玉玲
四川水泥 2018年4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工程

庞玉玲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发展尚未完善。当前,大部分企业将工程中部分构件工厂化生产环节与施工现场进安装作业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而缺乏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有效控制,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通过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应用,就能够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进而达到提升工程整体效果的目的。

1 概述

BIM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英文全称的首字母缩写。BIM技术在我国的起步发展较晚,尚有进步空间。在建筑行业中应用BIM技术技术,实际上就是将建筑工程相关信息数据上传到一个信息平台上,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建筑虚拟模型的构建。因此可知,建筑信息模型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建筑工程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技术,就能够将工程设计数据、建设数据与维护信息等都全面储存于信息平台之上,为工作人员后续对这些工程数据信息的反复使用提供便利条件。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建筑工程三维立体模型的准确构建,以便将建筑工程信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一来,当建筑工程部分信息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只需对BIM模型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就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信息数据库的有效更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变化性要求。同时,利用BIM技术还能让工作人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工程设计变更前后信息的变化,为工程各方信息共享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2 BIM技术优势

2.1 全面性

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这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的整理与收集。而通过对BIM技术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工程信息收集环节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信息收集工作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以便为工程设计与后续施工的实际展开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对工程设计的合理优化,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

2.2 关联性

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体现出了较强的关联性,具体是指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不同环节,都能够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来进行有效关联。这样一来,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能够有效避免工程信息的重复导入,同时也就降低了信息分歧问题的发生概率,有助于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这是由于一旦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某个信息数据出现问题或是被修改,那么其相关信息都会随之自动更新,进而形成新的信息关联网络。

2.3 可视性

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具有可视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建筑工程平面图纸设计模式而言的。当前,工作人员只需操作计算机设备,就能够实现对线条的拼接组合,将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以三维立体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就使得工程设计更加生动、更加立体可视,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使用。同时,可视性也是BIM技术商业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

2.4 协调性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具有较强的协调性,这是因为意见不一致是当前工程设计环节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不论是工程某一设计环节存在设计分歧,还是在不同施工专业方面都可能会存在设计分歧,都是工程设计环节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对BIM技术的充分运用,就能够在工程施工前,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碰撞试验,生成报告与协调方案,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5 模拟性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还表现出了较强的模拟性,这主要体现在三维立体建筑模型的构建是针对实际施工情况的真实模拟。BIM技术还能够针对一些特殊事件或特殊条件等进行有效模拟。在工程设计环节,工作人员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就能够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与热能传导模拟等。而在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与施工环节,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进行实际施工的4D模拟,以便为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有效参考。因此,BIM技术的模拟性是建筑信息模型准确构建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工程后续施工实际展开的重要前提。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构建三维建模软件平台,对建筑施工结构与模型等进行有效对比,进而形成信息化模型,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必要参考。在以往的建筑工程中,设计工作都是先以图纸为载体进行平面设计,再进行立体图形的完善,最终参照工程实际情况来对设计图纸进行系统修改。而通过利用BIM技术就能够弥补传统设计方式的不足,工作人员就能够对设计图纸进行数据模拟直至形成虚拟化设计,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对图纸进行修改。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时,建筑模型才是设计工作的关键,而非图纸。建筑模型的构建为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提供了极大便利,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在使用BIM技术来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时,就能够确保形成的视图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并能够确保建筑数据与相关计价能够一同生成。由此可知,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就能够有效改善以往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 BIM技术在生产制作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生产制作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指,企业将工程所需预制构件有关材质、参数与尺寸等方面的信息上传到BIM数据平台中,以便生产厂商能够从中准确获取,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际生产,同时还应将预制构件相关生产信息向BIM数据平台进行及时完整的反馈,确保预制构件相关要求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并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准确掌握预制构件生产进度,以便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方案。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预制构件生产质量达标,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预制件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与入场环节等进行严格控制,为装配式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注重对BIM技术与RFID技术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工程人员应利用RFID芯片来搭载预制件类型、尺寸与材质要求、安装位置等相关信息,并将其根植在预制件上。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能够通过BIM数据平台来准确获取预制件相关信息,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3.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预制件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的预制件数量较多,类型差异较大,一旦预制件使用错误或者是其性能受到影响,就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知,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且难度较大。而通过对BIM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综合应用,工作人员就能够对施工细节处相关数据与施工整体过程等进行真实模拟,为工作人员后续施工场地部署与施工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场地部署中进行二次搬运作业,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投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注重对BIM技术与RFID技术的综合使用,来达到提升预制构件管理质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将RFID设备安装在门禁系统中,以便对运输车辆上的预制构件信号进行准确感应,并向检验工作人员进行反馈,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质量达标,性能稳定。而在这一过程中,RFID设备还能实现对预制构件相关信息的准确记录。

3.4 BIM技术在工程运维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运维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部分:其一,运用BIM数据平台来实现对装配式工程记录模型的构建,确保对工程整体建设数据与维护数据等进行准确记录。还应确保该模型能够随着建筑空间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便实现对工程全部信息的有效记录。其二,应用BIM技术来完成工程维修过程表的构建,也就是针对工程信息模型进行全面记录,以便为后续维修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准确参考,确保能够满足业主与相关单位要求的同时,实现对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涉及了多个专业领域,所需预制构件种类、数量较多,进而导致工程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而通过对BIM技术的充分利用,企业就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标,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确保企业能够通过装配式建筑工程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1]杨鹏.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90.

[2]李红军.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19+244.

[3]何国俊,杨小荣.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7,48(16):106.

[4]白庶,张艳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3(11):106-109.

[5]许超,靳萧夷.基于BIM5D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J].四川建材,2016(4):258-259.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工程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