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析

2018-03-29 19:27王晓凯
四川水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过程招标费用

王晓凯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1340)

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全过程造价管理包括施工、设计和决策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确保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限定额度内,合理有效规划与分配资源,及时纠正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误差,有效规避“三超”风险。但是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因素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因此如何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合理有效控制项目造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建设工程造价作为整个项目建设所需要费用的控制,不仅包括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还包括承包市场、技术劳务市场和土地市场交易期间所形成的费用。其中这些费用又包括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工资、机械设备成本、建筑安装、建设贷款利息以及其他管理费用,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由于在实际工程造价控制中,各参建方对施工设计、定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注重施工预算和价格协商,导致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造成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甚理想。

2 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

2.1 工程招标

建筑工程的投标文件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为确保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需要以投标文件为依据,在合理范围内完善标底内容,保证满足规定要求。但是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建设招投标的情况来看,在竞标时各单位竞争激烈,经常会出现恶意降低标价的方式中标,一旦中标价过低就会造成施工单位忽略对项目质量的监管,一味追求成本控制,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即便是施工质量达标,也会增加工程造价,导致后期结算工作困难重重。

2.2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与深度对造价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因此在项目竞标成功并签订合同后,施工单位需要选择专业人员来考察设计,制定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而方案设计取决于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如果职业素质低,新技术理论知识不足,缺乏现场施工经验,综合能力有限,出具的设计方案不够合理,不够科学,存在技术漏洞,势必导致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期间重复修改,甚至返工,使得企业建设成本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

2.3 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工程造价负责在竞标、工程环境与施工准备期间做好有效控制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由于在实际管理时,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工作认识不足,缺少造价控制意识,不能及时调整工程建设成本投入方案。此外,对于材料设备的浪费也经常出现,且材料设备价格会随着市场变化发生波动,也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管理[1]。

3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3.1 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为有效规范完善建筑市场,实现工程招标的公平、公正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可采用公开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确定承包方式,及时采集整理有关数据,编制完善的招标文件,并明确工程标底,仔细比对竞标者的中标资质,做好评标定标工作,避免投标方恶意降低标价。此外,还需细化合同条款,确定条例合法、公证,才能签订合作。例如在某省公路工程项目的评标方案设计方面,业主委托当地的招标代理公司组织施工招标开标会及评标工作,严格依据本次工程项目和环境,完善招标文件,通过最低投标价法结合综合评估法对项目进行评标,以选出适合本项目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3.2 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该阶段属于全面规划和项目实施意图的过程,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因此在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中,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该阶段的监管,聘请行业专业或可靠的咨询机构对各设计方案的文件进行评审,选择经济适宜与工艺要求相符的技术方案,并实施项目经济责任制,对在设计阶段中出现问题而引起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理,同时追究经济责任。另外,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明确图纸规格,细化图纸注意的事项与内容,尽可能降低因设计阶段的出现问题而增加日后变更的概率。

3.3 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为避免造价控制出现纰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实施项目经济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岗位责任制,增强人员的经济意识,才能提高成本管理,减少造价。二是考虑到项目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长,人工价格、实际消耗的材料和投标阶段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需要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提前做好造价调整信息的采集工作,合理分析、推测应各种动态变化而引起的造价变化,确保造价动态管理贯穿建设项目工程的始终。三是加强工程项目变更、预算价格增减的管理,完善设计变更审批,对变更价款加以控制,提高施工材料的使用率。例如在某地铁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材料采购中,考虑到材料成本控制达到75%,需要从地铁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做好材料计划、供应、结算、管理和调度等工作,在充分考查采购市场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以甲控乙供和甲供材料有机结合为主、以零星材料自购为辅的供应方式,协调材料供应方法,防止因供应方式不当而增加施工造价。四是还需做好材料的入库验收和保管工作,安排专员看管,一旦单位需要使用施工材料需要详细填写材料领取的规格、型号、数量和日期,并在负责人上签字,实现材料使用的有效控制。

3.4 加强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对于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不仅需要做好工程量和清单为例项目的审核,还需做好合同价格调整的审核工作,严格依据综合单价来审核工程量,而不是依据预算定额来确定;在核查工程量的过程中,严格审查隐蔽项目,依据施工日记和签证等有关资料详细核对,防止出现漏算的情况,然后通过定额套用的方式审查各种费用,详细计算变更工程,确保招标文件项目与合同项目保持一致,提升竣工结算的准确性[2]。例如在某项工业建筑的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中,为了保证造价控制准确、完整,必须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依据规定及时收集承发包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认质认价单,并采集人工费、机械台班单、设计变更、竣工图、甲供材料、甲方代缴的实际水电费用等资料,加以整理方便计算,然后依据当地市场的劳动费率来计算人工费用,依据投标时常规计算方式如实计算大型机械进退场费、墙体加固筋、现场实际水电费用的调整单、植筋和甲供材料扣除等费用,对于合同规定的有关奖励费用、应变更减少部分分项工程和施工索赔费用,应依据合同要求纳入到结算中,详细计算,避免出现漏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造价控制中有效运用全过程造价管理,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需要和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加强对招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阶段的管理,才能确保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施工前后,必须对全过程造价管理给予重视,控制每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章书玲.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244-244.

[2]汪春香.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运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4):169-170.

猜你喜欢
全过程招标费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