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填充墙砌体裂缝的成因和预控措施

2018-03-29 19:27陈文松
四川水泥 2018年4期
关键词:窗台抹灰砌体

陈文松

(修好福建继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漳州 363005)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填充墙砌体裂缝作为建筑工程最主要的质量通病之一,早已成为业界人士长期关注的问题。因建筑物类型不同,裂缝产生的时间各有不同,产生的裂缝类型也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应当先分析墙体的各种裂缝的成因,再作针对性的预防控制。

1 裂缝的成因

根据裂缝产生的起因,填充墙砌体裂缝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温度裂缝

填充墙构件的伸缩变形最主要与温度变化有关。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砌块与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各自伸缩变化量不同,于是楼板和墙体两种不同材料构件产生了附加应力。在这种约束模式下,如果温度附加应力逐渐变大,会影响温度的变形,由此产生墙体裂缝。裂缝的产生有其内在的机理和外部的特征:

当建筑物外部温度不断增加时,温度变化沿着长度较长方向的墙体逐渐伸长,因钢筋砼材料膨胀系数较大于砌块,楼盖的伸长变化比墙体大得多,由此墙体产生了附加应力。因楼盖推力作用墙体产生剪应力、剪应力于拉应力同时作用则产生主拉应力,当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时,墙体就会出现“八”字或“×”型等不同形式的裂缝。例如,纵向两端楼盖下的墙、梁下墙和窗台因膨胀出现大位移,墙身外推及纵墙端受拉开裂,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小,屋面向两端热胀,下部砌体出呈正“八”字裂缝,冷缩时呈倒“八”字裂缝,一胀一缩呈“×”字裂缝[1]。

温度裂缝主要出现在纵向墙两端、墙顶、窗洞口和檐口下。纵向墙两端和墙顶裂缝一般呈对称性分布,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升高,上重下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面重背阴面轻等特点;墙顶的裂缝主要在顶层两端,并且处于1~2个开间内,一旦发展到房屋的长度,长度会延伸到1/3左右;窗洞口裂缝的宽度一般是中间比较宽,两端比较窄,且裂缝的数量也不一样,墙顶裂缝每端有一条或数条成组,甚至可以达到很多层;檐口下一般为水平裂缝,是由横向或纵向温度剪力超过了墙体的水平抗剪强度而产生的,裂缝沿外墙顶部分布,两端较多,向墙中部逐渐减小。

另外,不同材料温差变形差异导致墙体裂缝有:沿柱、墙交接处产生的垂直裂缝;在楼板标高附近的板缝处,墙面上产生的局部竖向裂缝;楼板标高互相错开时,在错层处的墙面上产生竖直裂缝;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介于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之间的墙面上,墙面会会产生竖直裂缝;在设置伸缩缝时,墙体设置而楼板不设置而造成的裂缝。造成以上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原因是由温度造成的。通常情况下,这些温差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经过一个循环周期后,逐步地稳定下来,但是裂缝还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略微的改变。

1.2 干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中常用加气砼、粉煤灰砖等轻质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砌块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而且自身收缩的速度较快。当墙体粉刷前进行充分浇水湿润时,墙体含水率较高,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墙体内的水分才开始逐渐往外排析,随着水分的不断挥发,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当墙体的收缩量大于砂浆拉应力时,则会将墙面的粉刷层拉裂。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以后渐趋稳定,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2]。

高标号的混合砂浆很容易出现裂缝,一般有裂缝的砂浆其强度相对较高,砂浆强度越高,它的收缩性也就越大。另外,如果砂浆中含泥量较高,砂子的粒径较小,也是造成砂浆收缩性较大的主要成因。

1.3 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一般是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发生相应变形对砌体影响而产生的。常见的结构变形起因有两种: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因地基施工处理不当或设计缺陷造成基础沉降不均匀,使填充墙体承受较大剪力时,填充墙体就会出现裂缝,在建筑物上出现的裂缝,一般从根部开始延伸,裂缝有水平和竖向等各种形状。当条形建筑的沉降量出现不平衡现象时,若中间的大于两端的沉降量,房屋两端延伸呈现正“八”字形,并首先突破窗口的对角;反之,若中间的小于两端的沉降量,房屋两端延伸呈现倒“八”字形状,也会突破窗口的对角,也有可能突破中部窗台位置,出现从上而下的竖向裂缝;对于一些底层窗台过宽的建筑,其荷载会通过窗间墙集中传递,导致窗台在地基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反方向弯曲,在窗台中部出现竖向裂缝;如果窗台下角出现的裂缝,且上宽下窄,在一定程度上是纵横轴交点沉降量过大所致,有的还会沿窗台下角产生水平裂缝[3]。

(2)承重构件的受弯变形:如果受弯构件上部荷载非常大,受力构件钢筋就会处于弯曲状态,从而引起承重构件受弯变形。当受弯构件荷载传递至下部墙体时,墙体也随之发生变形,使其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当其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极限强度时,填充墙砌体就会出现沿主拉应力方向产生的水平裂缝或墙中垂直裂缝。

3 裂缝的预控措施

作为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控制墙体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到杜绝有害裂缝、控制无害裂缝。为此,重点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预防控制。

3.1 设计过程的控制

砌体裂缝有多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组成,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胀缩系数,进而影响砌体附加应力。在设计过程中对墙体裂缝控制,可以减少一部分裂缝起因。在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人员从计算角度出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充分考虑和计算,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计算,选择与约束砼的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小和材料强度高的砌体材料,以减少在通常温差下变形裂缝的产生。

3.2 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每日砌筑高度不要超过1.8m,并要为填充墙体与梁、板之间的间隙留出一些高度,待填充墙砌筑完并至少间隔7天以上,砌体收缩变形相对稳定,再用立砖斜砌顶紧。

恢复施工洞口,要处理好接槎部位,在其接槎面加一定量的钢板网,并做好入墙线箱周边的后埋处理,管线集中的地方要浇注细石混凝土并加钢板网之后进行抹灰。

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工艺,做好分层抹灰工作,还要控制好抹灰的厚度,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再根据实际总厚度合理控制各分层抹灰厚度和各抹灰层施工间隔时间。高级抹灰厚度控制在25厘米,中级抹灰要控制在20厘米内(比如:中级抹灰底层是13mm,面层为5mm左右),每层抹灰须待六、七成干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在环境干燥并且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在成活后不及时进行养护是最容易出现裂缝,在房间内地面上洒水,浇水养护墙面,营造潮湿保水的外部环境。

对于新型材料的基层包括GRC板和钢丝网架聚乙烯夹心板,要在抹灰之前涂刷界面剂,成活后要及时养护,保持湿润状态,否则,就容易出现龟裂。

4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框架填充墙裂缝是建筑工程很常见的现象,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温差和干缩。而墙体裂缝控制的重点在于预防。总之,只要设计、施工等各参建方要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标准要求,做到工序合理安排、工艺标准控制、 监督管理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1]王健.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69-169.

[2]侯云飞.关于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75-175.

[3]王任强.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5(29):78-78.

猜你喜欢
窗台抹灰砌体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分析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种免拆模、免抹灰框架柱施工技术
磷石膏砂浆在内墙抹灰施工中的应用
爬窗台
外卖与快递
今夜窗台月光晶莹
论砌体结构破坏形式、砌体种类和材料利用成度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