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阿托伐他汀防治再狭窄的实验临床研究

2018-03-29 10:30童元焱
中外医疗 2018年2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童元焱

[摘要]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阿托伐他汀应用下对预防再狭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冠脉植架患者86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植架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TC、TG、APN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TC、TG、APN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架内管腔密度值(293.5±40.5)HU小于对照组(320.8±30.5)HU,支架内径(2.4±0.6)mm长于对照组(1.7±0.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植架患者中,对预防再狭窄情况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冠脉植架;再狭窄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1(b)-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stenosis after th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fter th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t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C,TG,AP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C,TG,AP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surgery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by comparison(P<0.05), and the internal lumen density value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93.5±40.5)HU vs (320.8±30.5)HU], and the stent diameter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0.6)mm vs (1.7±0.5)mm],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torvastat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reste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which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Atorvastatin; Coronary stent; Restenosis

作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得以植入支架方式为主,确保患者心肌供血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大多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情况,一般在3~6个月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极高,这种再狭窄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且可能需重新植入支架,患者承受的身心压力与经济负担均增大。对此,可考虑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预防。该次研究将就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冠脉植架患者86例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冠脉植架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52~65岁,平均(60.5±3.5)岁,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37例、29例、2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5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7例。入选标准:①与1997年WTO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标准相吻合[1],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为50%以上;②4周内患者均未用他汀类药物;③患者均行支架植入术,知情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冠脉造影检查图像不清晰;②移植血管病变;③合并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情况;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症类型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支架植入术 所有患者均给予冠脉植架治疗,具体流程: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导引导管,将其沿导引钢丝插入;②保证导引导管位置合理,取导引导丝置入病变血管远端,导引导丝一般以柔软导丝为首选;③于病变位置送预扩张球囊导管,保证球囊充分扩张,使支架顺利植入;④将球囊导管退出,取硝酸甘油注入后观察冠脉痉挛情况,无异常由导引导丝处将支架插入,支架选择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植入后需通过造影观察,若支架贴壁良好且无狭窄情况,将球囊导管退出[2]。

1.2.2 术后处理 术后主要做好给药工作,两组患者均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给予拜阿司匹灵(批文准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服用,同时可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选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3]。区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用药1次/d,20 mg/次。

1.3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包括TC、TG等,且比较APN水平。同时,利用GE宝石能谱CT(64排)对术后3个月患者支架植入情况观察,包括支架内管腔密度值、支架内径等。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录入WPS xls表格汇总,统计学处理借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现,手术相关指标包括血脂水平、APN水平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x±s)描述;CT扫描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数(n)或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脂水平与APN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TC、TG、APN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TC、TG、APN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GE宝石能谱CT(64排)扫描结果比较

观察组支架内管腔密度值(293.5±40.5)HU小于对照组(320.8±30.5)HU,支架内径(2.4±0.6)mm长于对照组(1.7±0.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关于冠心病,其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下,所致血管阻塞或狭窄情况,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等问题。临床治疗中,采用支架植入方法对解决管腔狭窄问题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冠脈植架方法应用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问题的发生率较高,有相关研究统计发现,冠脉植架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的几率达20%~30%,尽管给予药物涂层支架方法可使再狭窄发生率降低,但再狭窄问题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剖析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血管弹性回缩、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并机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等,特别术中操作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发生炎症反应,是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4]。

针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问题,该次研究中主要考虑给予阿托伐他汀,从其药物机理看,其本身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用于调脂方面可起到明显作用,同时有其他多种用药效果,如防止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稳定斑块、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等,且可对平滑肌细胞迁移起到抑制作用,所以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效果。同时,该次研究中可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在血浆APN水平上较高,可反映出阿托伐他汀应用下有助于APN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均提及血管内皮细胞胶原中有APN结合,损伤的血管内皮中聚集APN,反映出血管损伤修复中,有APN参与其中。因此,阿托伐他汀用药下,通过提升APN水平,有助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此外,部分研究中也提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用药,在控制MCP-1、MMP-9、ET-1水平以及提高血浆eNOS水平上有明显作用,其中的eNOS对内皮功能的维持与调节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他指标如ET-1是对内皮细胞刺激的缩血管因子,在阿托伐他汀应用下提高eNOS水平以及控制ET-1等指标水平下,达到修复血管内皮的效果[5-7]。

该次研究可发现,两组患者术前TC、TG、APN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TC、TG、APN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用药下,对修复改善血管方面效果明显。利用GE宝石能谱CT(64排)扫描方式,观察组支架内管腔密度值(293.5±40.5)HU小于对照组(320.8±30.5)HU,支架内径(2.4±0.6)mm长于对照组(1.7±0.5)mm,反映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阿托伐他汀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既往研究资料中,如王卓等提及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方面,选择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用药,可发现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有效率可达到95.00%,也反映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药物预防的重要性[8]。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用于冠脉植架患者中,对预防再狭窄情况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随永刚,滕思勇,裴汉军,等.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16(25):4851-4854,4872.

[2] 王玉平,赵树武,金娜娜.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38-39.

[3] 曾苗雨,易旦冰,陈晓亮,等.64层螺旋CT冠脉动脉支架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再狭窄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5):60-62,70.

[4] 姚远,梁峰,沈珠军.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4):1177-1179.

[5] 鲁文涛.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77-78.

[6] 刘浙波,夏豪,杨洋,等.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6(7):1088-1092.

[7] 李继敏,叶梓,邹誉,等.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8(3):56-59,65.

[8] 王卓,于彤彤,董媛媛,等.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7):679-682.

(收稿日期:2017-10-14)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