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引导

2018-03-29 12:25张超苏晓茜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超 苏晓茜

摘要:大学生的偶像崇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淡化了地域的界限,信息触手可得。与传统的崇拜方式相比,大学生群体的偶像崇拜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从学生偶像崇拜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希望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新问题能够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并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偶像崇拜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不正确的偶像崇拜行为已经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作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起重视。加强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研究,更好地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

一、当前大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

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信仰的极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此为背景,偶像崇拜出现了新问题,要求教育者调整策略,认真面对。

(一)偶像崇拜的类型结构失衡

偶像崇拜的职业类型是指大学生崇拜的偶像主要从事什么职业。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大多数学生将娱乐名人作为了自己的偶像。娱乐明星已经成为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主体。有的学校中甚至有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明星粉丝团,他们通过包场看电影、组织大型活动为偶像庆祝生日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偶像。由于娱乐明星的职业特点,这些活动也大多是娱乐性质的,只能为大学生带来一时的满足,并不能使他们受到积极正面的能量。从偶像分布的地域来看,目前国外的偶像,特别是日韩偶像占很大比例。特别是女大学生群体,倾向于选择日韩偶像。因为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尤其是偶像剧中帅气的男主角和美丽的女主角一次又一次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韩流”,这种仅仅对外表的迷恋严重冲击着中国市场,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

(二)偶像崇拜的内容过于表面

从偶像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比如坚持、吃苦耐劳、为人和善、不抛弃,不放弃等。但是,从如今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来看,崇拜的内容比较肤浅。形象气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偶像选择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崇拜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会滋生大学生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心理。而且会使他们长期存在幻想之中,不能清醒的面对现实、处理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自己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实现与社会接轨。

(三)偶像崇拜的行为缺乏理性

偶像崇拜的行为具有盲目性。偶像崇拜的盲目性是指,许多大学生在没有全面的了解的情况下选择偶像。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没有对偶像形成完整的认知的情况下进行偶像崇拜,很多人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仅仅凭借一些表面现象就产生了偶像崇拜的行为。这种盲目的偶像崇拜会使大学生认为偶像永远是完美的,沉醉于营造出来的偶像的人设之中,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吸收偶像的优点,还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对偶像的选择

1、网络时代,加剧了大学生的偶像崇拜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休闲娱乐的方式、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等。几乎生活必须的活动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上的广告、推送信息随处可见。大部分是明星代言,或者是知名专家、学者发表言论的信息。因此,大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和人物的几率增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偶像崇拜。

2、媒体传播内容中,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例大

不论是印刷类还是电子类媒体,他们都乐于传播娱乐性的新闻。因为,这种信息受众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微博”为例,“‘微博是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 目前,“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相当高,几乎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都装有这样的APP,公众人物在“微博”中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账号。而这些公众人物主要是娱乐明星,这就会不自觉的引导大学生去选择娱乐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除了“微博”之外,“直播平台”也日益壮大起来。直播的主体主要是草根和娱乐明星,直播的内容也多是一些娱乐的内容。类似这样的平台还有很多,新兴的大众传媒重视娱乐的风气,无形之中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引导,导致偶像崇拜结构的失衡。

3、各类媒体推出的节目被过度商业化

各类媒体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推出各种真人秀节目。大學生是电子资讯最主要的消费体,他们的生活极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各种综艺节目充斥着电视和网络。如,国民度较高的奔跑吧、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形式多样,灵活有趣。不仅可以激起关注着的兴趣,而且充分展现了参与者的才华,不论是明星还是草根还是学术大咖,他们通过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但这些节目由于本身被商业化和世俗化,节目的呈现往往包含着许多不真实的成分,会造成大学生盲目崇拜那些被刻意包装和炒作过的偶像。

(二)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内容

1、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匮乏影响大学生对偶像的选择

精神生活的匮乏成为普遍现象使得大学生重视娱乐明星、企业家,而轻视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军事家等类型的偶像。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相应的文化产品和设施却发展较慢。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大学生功利主义的心理。而娱乐明星具有收入高、生活奢侈、衣着光鲜等特点,成为大学生主要崇拜对象。因此产生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结构的失衡的现象。

2、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注重表层内容的崇拜

首先,快节奏的生活使社会风气变得浮躁,许多明星当红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信息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公众人物的更新周期也十分短,如果没有曝光率和作品,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公众人物特别是偶像明星,利用媒体进行炒作,炒作的内容一般都十分肤浅,比如机场的着装、私人生活等。这样使得作为电子信息的主要接受者的大学生也不能沉下心来,通过公众人物的内在品质去选择偶像,而是会被明星亮丽的外表和抓人眼球的炒作新闻所吸引。从而造成崇拜内容的过于表面。

(三)榜样教育的误区纵容了大学生对偶像的盲目崇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选取榜样的过程中仅仅只看重一家之言,并没有深入学生中去,深入实践中去,对学生真正的需求进行了解,这就造成了高校的榜样与学生的偶像脱节。这些榜样形象过于高尚,难以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就不可能将榜样的精神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动,也就不可能去追随这些榜样的脚步。转而把公众人物、娱乐明星当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向导,产生了盲目的、狂热的追星行为。

(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选择

首先,大学生渴望独立的意识会衍生为一种叛逆的心理。他们选择长辈所不期望的行为,以示自己的独立。而流行明星一般不符合长辈的胃口。所以,他们会选择这些明星等作为偶像,这是使得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学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但刚经历了高中生活的他们还没有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因此,很多同学会把大把的时间用到毫无意义的追星上,看综艺节目、电视剧亦或是去较远的地方看明星的演唱会等。最后,大学生的财务受到家长的限制少,但是却没有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财务。在面对偶像代言产品或者是演唱会等文化消费品时,他们会不考虑实际情况,毫不犹豫的购买,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三、加强对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引导

许多人把“追星”当作大学的一节必修课。尽管教育者提出了许多方案,家长也千叮万嘱,但这种现象在大学仍然十分常见。如何有效的应对这种现象,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

1、规范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

首先,要控制娱乐性内容在所有的作品中所占的比例。积极弘扬主流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却没能跟得上,没有先进的文化,就会得软骨病。国家提倡的是有具有先进性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这些文化特征的作品应该成为媒体的主要传播内容。其次,要大力挖掘和宣傳精神偶像,可以借助网络和电视平台等来宣扬具有高尚品质的精神偶像。如,央视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就是很好的例子。最后,要坚决屏蔽低俗文化。这些低俗的作品不仅会花费大学生大量的时间,还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使他们误入歧途,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从业人员应该坚守职业道德

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拥有职业道德。网络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世界,会有许多地方是政府无力监管或者是监管不到的地方。这就要求媒体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不要因为利益而炒作失实的新闻,费劲心思做标题,博眼球。媒体要有职业道德,兼顾社会影响和经济利益,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要发出真实的声音,呈现出新闻人物真实的状态,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信息。同时,大众传媒的从业人员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准绳。不要因为利益而创作过分商业化的节目,要注重节目的质量和内涵,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作品。

(二)重视对大学生的榜样教育

1、注重榜样的建立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所能看到的银幕上的明星,他们都经历了过度的包装和媒体的炒作。他们的“人设”十分完美。像一种虚幻的影子,引得学生去模仿。但是,公众人物的丑闻,会对大学生造成误导。这些人物是包装出来的明星,却不一定是榜样。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优质的榜样依旧缺乏鉴别的能力。因此,在校园中或者是社会上应该注重榜样的建立,引导学生去选择积极向上的榜样。这些榜样,不一定是名人,不一定有非常伟大的建树,他们可能是身边的小人物,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是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的。这样的榜样更有利于大学生关注现实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榜样的选择要贴近学生

首先,教育者可以提供范围,让学生选择出自己钦佩或者敬仰的榜样。然后共同探讨榜样的价值,以及榜样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可以树立学生认同的榜样,也可以让榜样更好的发挥作用。其次,让学生分析他们所敬佩的榜样的优缺点,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崇拜和钦佩,克服盲目的偶像崇拜。最后,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会降低单方面的灌输带来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引导,发自内心的跟随榜样的步伐,不断完善自己。

3、榜样的宣传要避免单一

教育者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对于榜样进行宣传。首先,可以邀请榜样人物进校园,开办主题讲座。面对面的接触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其次,可以组织榜样人物的粉丝团,借助追星的形式来宣传榜样人物,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亲切感。最后,在宣传内容上,要尽量刻画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没有缺点的人物形象反而会使人产生距离感。

(三)进行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的分析和疏解

1、尊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

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一叶障目,因小失大。首先,既然叛逆心理是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在面对大学生崇拜的偶像,我们不能一票否决,认为偶像一无是处,禁止他们进行偶像崇拜,这样只会加剧他们的叛逆心理。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大学生所崇拜的偶像,用更加成熟的视角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向偶像积极的方面学习。其次,对于偶像崇拜的程度,应该教育学生做事要把握度的原则,不要在生活的重心放在偶像身上。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可以利用关注偶像做适当的消遣。最后,引导学生多关注政治、文学方面的人物、书籍。避免他们仅仅沉溺于对娱乐明星的喜欢。

2、着重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心理和思维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大学生盲目性和狂热性的追星行为是缺乏批判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结果。很多调查资料显示,现在不少大学生受报刊、书籍、电视、电影特别是网络的影响非常严重,他们把一切不确定的信息当作是事实真相和真理,缺乏筛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首先要打破对于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神秘感崇拜感,这仅仅是两种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其次,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通过知识灌输去树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模式。着重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最后,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起大学生的这两种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秀娥.试论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传承,2012,20:64-65

[2]肖畅.浅析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的态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

[3]李贵.大众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4]沈明泓.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透视[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报.2004(3):54-57

[5]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7):1-9.

[6]李春颖.关于“80”后青年偶像崇拜的探究[J].法制与社会.会.2010.5(14):172-173.

[7]李欣復.偶像崇拜的多维度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2):8-12.

[8]李文冰.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0(4):37-41.

[9]刘桂军,唐汉卫.对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学.2008(2):54-56.

[10]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超(1996.4- ),女,汉族,籍贯:山西长治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苏晓茜(1993.11- ),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晋城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