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模式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体系构建

2018-03-30 00:47王春园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导向体系人员

王春园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办学规模日益增加,经费来源也越来越多。在这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越来越受重视,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对风险导向模式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自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逐步进行深化改革。作为我国审计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组成,高校内部审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尽快地改进以及调整,并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上,采用制度导向模式。首先,内部控制审计应着手于控制风险,在识别组织层面的前提下,将关注重点放在内部的业务层面控制上,客观地对组织管理风险情况进行披露,真实地对内部控制运行以及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健全性进行反映。组织内部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审计关注重点,同内部控制审计不同,风险导向审计所采用的是风险管理角度,借助风险识别,对影响到外部环境控制风险以及固有风险、组织战略发展目标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管控风险的策略。在内部控制审计当中引进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能够确保更为准确的审计结果,还能够基于此使审计效率得以提高。另外,更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风险管控的强化。

二、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现状

第一,忽视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一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没有一定基础,再加上没有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因此无法制定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系统的体系;二是高等学校的相关机构没有对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方针进行制定,致使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脱离制度;三是高校的管理者和领导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存有偏见,其有这样的观点:内部控制的强化对灵活管理极为不利;四是高校的风险导向额内部控制审计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需要动用较多人力。再加上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因此会对常规审计工作的进展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无法激起高校展开内部控制审计的热情。

第二,审计人员相关的审计经验不足。高校内部审计的业务已涵盖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并且已初步形成内部控制的法规体系。但是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明显没有足够的经验,有些审计人员,不知怎样把握审计业务流程,不知怎样对内部控制的审计理论进行整合;还有些人员不知在工作中对风险进行识别以及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验证,无法使审计风险降低,从而无法完成内部控制的审计目标。

第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综合审计,与此同时,它更重视高校多项业务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而言,高校的审计人员多为会计专业毕业,人员素质较低,并且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此无法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掌握,当面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时,其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办法。因此很难达到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应有的效果,很难实现高校既定的目标。

第四,没有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标准。直到目前,高校内部控制人员都没有将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标准制定出来。而完善、合理、科学、有效的内部评价,形成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建立的评价标准,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构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评价体系

组织的检查风险以及重大报错风险是风险导向关注重点,而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首先应针对组织控制活动以及控制环境实行风险识别,将风险点找到,确保更为有效的审查内部控制,从而强化组织管理,继而实现组织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所以,在展开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高校应以发展为目标,重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执行,同时要关注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一)重视内部控制审计

1.通过高校的多种媒介,内部的审计人员以及机构要加大力度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以及建设意义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正面认识内部控制。

2.高校要充分地对内部控制相关规范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同自身的科研管理情况和教学情况相结合,在实践中对内部控制建设进行完善。

3.高校应确保更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风险防范以及参与治理是内部审计机构的核心作用,而高校要确保执行权和决策权以及监督权三权互相制约,从而更有效地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

4.要不断地使审计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在转型时,内部审计的支撑要素有三大点,包括信息技术和过程以及人力,特别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内部审计人员。所以,高校应加大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让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和会计知识掌握,还要让其系统地对风险管理知识和内部控制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工作时,设计人员应基于评估风险以及高校发展目标,将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将可行的建议提供给高校的管理人员。

为验证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排课问题中的应用效果,与文献[10]及基本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种群数量设为400,基本遗传算法迭代数设为500,本文改进的遗传算法最大允许停滞代数设为20,交叉概率为0.89,变异概率为0.02。分别在不同授课任务数时,三种算法得到的平均运行时间及适应度值如图所示。

(二)对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规范的流程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足够可借鉴的经验。所以,高校可对过去一些综合审计项目进行借鉴并总结,找到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并将内部控制的审计流程建立起来,不断完善,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将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提升。

1.进行审前调查,防范对高校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重要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要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了解高校内部控制有无缺陷存在,应对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的证据进行获取。所以,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工作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实行审前调查,以高校的发展为中心,将审前调查的重点明确下来,借助符合性测试以及访谈等方式,对能够影响到高校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资料进行收集,对高校环境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审计人员要按照高校领导个性特征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对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以及舞弊风险是否存在进行评估。借助审前调查,按照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审计组可将内部控制审计方向明确下来,对有效的实施审计方案进行制定,强化审计,对实质性测试内容进行增设。

2.识别风险,对高校内部控制的风险点进行查找。按照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针对内部监督和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以及高校内部环境实行风险识别。识别内部环境风险时应注重高校治理结构有无职能死角以及职能交叉存在、高校资源配置是否同高校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注重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有无相关人员的轮岗和评价以及培训等机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应关注有无将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在识别控制活动的风险时,应关注一些事项的决策机制,包括采购和资产、财务和科研以及教学、关注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识别沟通信息风险的过程中,应关注高校有无将沟通信息的渠道建立起来、有无定期公开一些诸如奖助学金和财务信息等重大事项。而在识别内部的监督风险时,应关注业务活动以及组织活动有无评价机制,有无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有无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确保更为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和资产安全、更为合规合法的高校预算经费、促使高校完成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即高校内部控制应实现的目标。所以,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时,要同业务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同时,考虑高校自身的情况,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对内部控制调查的测试表进行设计,对影响到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的风险点进行查证和分析。通过分析风险要素,在宏观上,关注调整的关乎于高等教育的政策以及相关部门提出的一些要求。在微观上,应将目光聚集在高校内部机构的重大人事变动和调整情况、重大风险事项发生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资产使用情况和资产保护情况、会计控制情况和预算控制情况、新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新制度的实施情况上。通过分析多种风险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以及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判断,找出高效内部控制的一些缺陷,并设计内部控制设计的相关报告,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实行相关的整改,尤其是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存在时,要向校领导申请,让其给予足够重视。

4.跟着后续设计,及时地整改已发现的问题并加以落实。审计相关的准则明确指出,为检查和跟踪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针对其发现的问题,而采用的一系列纠正措施开展的评价以及审查活动,这就是后续审计。发出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的两个月内,针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有无采取恰如其分的纠正措施,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可根据预期效果进行后续审计。在后续审计的过程中,可充分地肯定那些已整改的部门,假如部门整改不到位,那么高校的领导者可找其谈话,追究其职责。假如考虑到成本或另外的一些方面,内部的个别部门无法纠正发现问题,也无法给出相应的书面承诺,那么负责人应将书面报告呈交给高校领导,这样才能够让审计部门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才能够更好地增加组织价值。

(三)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是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最后应实现的目标。所以,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更利于相关人员评价高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以及健全。本文主要遵循以下几大原则构建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1.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合理科学的整体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指标抓住,重视重大业务以及事项,容许结果在评价结果标准范围内有一定波动。

2.实际操作性原则。应考虑高校业务层面以及组织层面的实际情况,确保更为科学的指标,评价标准要结合高校管理实际,同时在评价时要防止以主观做出判断。

下表即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其以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的载体。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每一个阶段评价,都是以风险点和核心要素的内部控制为中心,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将高校管理风险点当成依据,设计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体系有更大的针对性。

按照以上相应权数计算以及多项指标得分算出高校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总分为X=Σxi·wi。假如总分低于60分,那么视为无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有众多缺陷存在;假如总分高于60分而低于70分,那么代表内控控制运行部分有效,有众多缺陷存在;假如总分高于70分而低于80分,那么代表内部控制运行部分有效,有部分缺陷存在;假如总分高于80分,则视为有效的内控控制运行,状态良好。按照评分结果,分析高校内部控制的几大缺陷,辨别是运行或是设计缺陷,并将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提供给管理人员,促使高校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实现组织价值。

评价高校内部控制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客观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使高校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保障更为准确的财务报表,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高校应强化内部控制审计,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并在实践中对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将风险导向思想应用到内部控制的审计中,从而使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得以提升,继而助于高校实现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幼桂.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J].新理财,2017,(7):81-83.

[2]郎付山.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月刊,2017,(16):23-26.

[3]厉洪.试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7,(5):192-194.

[4]刘宁博.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7,(1):42-43.

[5]张乐.基于财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控制改进措施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22):245.

[6]黄路瓯,何飞.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6-79.

猜你喜欢
导向体系人员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犬只导向炮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