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2018-03-30 00:13陈晓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管控信息化

陈晓婷

(赤峰学院 纪委 (监审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高校管理结构和管控水平升级提供了保障,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切实践行信息化管控路径,在转变传统思路的基础上,整合审计工作的基本质量,为后续信息化建设工作和结构调整奠定基础,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全面优化.

1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逐渐从传统的人工转型为会计电算化,但是,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给予重视.

1.1 审计力度不足

在高校管理工作体系内,审计机构不健全的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人才短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门内审部门,仅仅是一些兼职人员进行审计工作,轮岗或者是转业到审计部门,其基本的素质参差不齐,内审工作不能有效完成.另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存在单一性,会造成审计工作无法合理性落实[1].

1.2 监督不到位

正是因为高校内部审计结构的不健全以及专业人员的缺失,就会造成相应的审计工作仅仅是对相关财务内容的预算和绝算,不能够建立全面的审计结构,进而导致全过程监督工作不能合理性落实,具体审计过程和审计效果也无法符合预期.也就是说,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造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滞后.

1.3 审计手段较为滞后

在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中,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依旧存在滞后性,相应的技术体系和运行操作流程还有待提高,部分高校还是没有摆脱人工审计的方式,仅仅是利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依旧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纸质内容的审计和凭证报账中,影响整体操作效果和审计准确性,也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造成影响,无法完成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目标.加之审核复查体系并不完整,整体审计工作和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结构出入较大,不仅会影响高校内部审计项目整体质量,也会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基于对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有效完成信息化管理机制对于高校和谐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真正发挥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优势.

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就要积极落实信息化监督管理措施,完善核算形式以及电算化系统处理效果,确保会计事项处理结构的基本水平和合法性,为审计工作管理和项目优化审计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高校要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方式的优势,提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结构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价值,实现辅助审计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在时代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专业化审计人员缺失成为了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关键,借助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仅能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实践技能,也能为高校审计工作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正是借助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审计的整体质量,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失误,强化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审计效果,也为规避审计风险、落实反腐倡廉的高校环境提供保障.在审计部门联合管理并且进行信息化监督管控的过程中,借助计算机联网体系能建立实时性计算机远程审计,确保各级审计部门能对高校的基本经济活动予以了解和实时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效果都能满足预期,实现审计监督管理的发展目标,也为管控工作的合理化升级奠定基础[2].

3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在高校管理工作全面进步的背景下,合理调整高校内部审计结构对于高校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践行信息化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能为高校提升综合水平奠定基础.基于此,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转变思想认知水平,真正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完善程度,也要建构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型,促进建设效果和建设水平满足高校发展的战略性需求.

3.1 转变管理思想

要想从根本上落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就要从思想转变入手,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更新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有效顺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并且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完善管理框架体系,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提升对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水平[3].

第一,转变思想理念,要树立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观念,确保能提升审计信息建设的整体水平,完善管理流程和管控路径,确保具体工作得以优化落实.也就是说,相关管理人员要顺应新时代财务管理的理念,将其应用在实际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从根本山增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为后续工作项目的开展和落实奠定基础.

第二,高校要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确保能从思想意识层面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认知,借助相应的交互平台有效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借助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方式转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和理解,真正从思想层面建构完整的推动机制,引导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困难并且有效落实技术手段完成现代化管理工作[4].

3.2 完善信息化系统管理

3.2.1 硬件设施

要想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水平,也要对硬件设施予以关注,合理性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果,确保教育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在实际管理体系内,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审计的相关项目,只有保证硬件基础和管理水平,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和管控效果优化奠定基础,并且完善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管理,提升审计部门支持力度的同时,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一方面,要结合高校实际发展需求购置更加合理化的硬件设施,并且保证设施管理工作能保持动态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结构中也要关注硬件设施管理的整体效果,完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保证硬件设施都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为后续监督管理项目的和谐化进步奠定基础.

3.2.2 软件系统

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硬件管理系统外,也要建构符合高校管理要求的审计信息软件系统,确保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能在合理性应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确保具体信息交互渠道和管理方式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整合信息资源管控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并充实相应的信息资源和数据.也就是说,高校要想整合信息化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实际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软件管控系统,整合网络外部力量和校园内部管理机制,确保能将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系统研发和建立提供保障.要结合高校审计项目发展的现状,整合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控措施,提升管理系统以及实施系统的运行完整性,确保管控效果更加有效[5].

3.3 优化审计队伍培养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综合水平,合理性建构完整的人才培养规划十分关键,高校要积极落实系统化培训机制,确保人才队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进程中,依旧存在队伍老龄化问题,这就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滞后,相应的工作人员不能有效落实业务管理要求,造成信息监督管理机制严重滞后,且整体应用水平无法满足管理要求.基于此,高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完善的人才监督管理机制十分关键.

第一,要落实定期的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中不仅要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也要利用计算机技能培训完善审计队伍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按照计划有序开展计算机业务培训,确保高校审计人员能进一步提升综合水平和基本能力.培训项目中,计算机操作和相应信息处理是较为简单的培训.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计算机指导,确保审计人员能清晰地认知到学习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操作水平,为后续审计体系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6].

第二,要合理性开展相应的考核工作,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之间能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借助奖惩机制或者是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其能有效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在完善技能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真正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三,要定期开展交流会议,可以诚邀“兄弟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讲解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优秀经验,利用专业化的技术交流提升本校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高校管理部门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管控措施,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从人员管理、队伍建设、硬件、系统监督等方面入手,合理化升级管控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维护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管控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月“睹”教育信息化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