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及其对学前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启示

2018-03-30 11:1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则儿童环境

高 宇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昆明 650500)

高瞻课程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Weikart和他的同事们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结合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结构形成的认知课程[1]。课程提出儿童发展的核心在于让儿童进行主动学习,通过结构化的“关键经验”建构出课程的主要框架,结合语言的积极作用引领课程发展。“五个时间”构成了该课程时间环境的主体活动环节,分别是计划时间、工作时间、整理和收拾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其中前三个时间“计划—做—回忆”是课程的主导机制,幼儿每天都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些活动[2]。这五个时间所构成的时间环境能保证儿童在自主活动的前提下去实施自己的计划、满足好奇心,在回忆讲述之后提高整体认知能力。社会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约定[3]。若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规则认知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其社会化。本文通过浅析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探讨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规律,获得促进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启示,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

(一)时间环境的创设

时间环境的创设是以灵活的时间设置为主线,通过灵活的时间安排让儿童自己探索发现。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促进儿童快速成长。灵活的时间安排旨在支持儿童进行主动学习,便于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课程时间灵活安排,表示儿童的自主时间增加,自主探索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在操作过程中,儿童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并保持高效的持续活动,更好地进行主动学习,最终培养其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儿童自主安排时间也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首先,因为儿童的计划安排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思考问题、完善计划、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其成长。其次,完全自由的环境易使儿童进行活动时不专注,在操作过程中思考下一步安排而停留太久,所以在时间环境中教师每天会做出儿童相对固定的活动计划,让儿童可以大概了解活动的基本环节,按照“五个时间”进行时间环境的组织,在井然有序的程序下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环境,专注地投入自己的操作当中。最后,时间环境中一些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反复实践中先适应并掌握时间环境的组成环节,进而帮助儿童去理解时间环境,以减少儿童因不熟悉活动环节引起的焦虑和紧张,保证活动的高效展开。

(二)时间环境的实施

高瞻课程主张让儿童自主展开活动,该课程的五个时间环境分别是计划时间、工作时间、整理和收拾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计划时间,顾名思义,是儿童针对自己今天想要进行的活动做出计划并与教师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计划的过程。通常,儿童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之前,会和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互动讨论,梳理想法和计划,为下一步活动做好准备。接下来进入工作时间,这是儿童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意愿,积极投入活动操作的时间,教师将在这一时间环节观察记录每个儿童的工作情况,扮演观察记录者的角色。当工作时间结束后,儿童迎来了整理和收拾时间,也就是将自己在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有序分类、整理、放回原处的过程。这个环节不仅是为了整理、归类物品以便下次使用,而且是培养儿童归类整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环节。最后,让儿童想一想自己的计划是怎么做的、工作时间做了什么并得到什么收获、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等,这是回忆时间。除此之外,在这个时间环境里,我们最常见到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小组活动时间一般以教师为主线,随机提出活动,让儿童以小组方式自发讨论并解决问题;大组活动时间主要是儿童与教师一同开展集体活动,比如唱歌、做有趣的手工、学习演奏乐器等,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加入大集体,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2]。

该课程由几个相对固定的环节构成自己的时间环境,在每天的操作活动中训练常规,将目的性贯穿到活动中作为指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监督儿童有序完成预设的活动并给予其大量时间自发探寻问题。在时间环境中儿童拥有较为详细灵活的时间表,可以协助其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完成这些活动。

(三)时间环境的应用

1.各环节的自然转换

时间环境中的各环节衔接自然,儿童做完这一阶段的任务就会自然转到下一阶段。儿童的活动大多都秉持动静交替的原则,这样不仅能丰富儿童的学习内容,而且也能让儿童在时间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情绪发泄。比如,操作时间和整理打扫时间属于动态活动,在动态活动中儿童更多地是自由活动和动手操作,儿童会耗费较多的体力,动态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让儿童拥有静态的回忆时间,主要是动脑思考,让儿童休息身体的同时对动态活动进行回忆反思,动静结合的活动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儿童手脑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在时间环境的要求下,儿童拥有大致固定的每日时间表,儿童能掌握时间环境的每一环节并在不同的环境中及时做出反应。这些较为自然的转换让儿童充分发展自我,形成和谐高效的时间环境。

2.儿童与教师的平衡与协调

在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中,儿童自主活动、小组活动以及集体活动这三个时间环节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儿童自主活动时间以“计划—做—回忆”为主线,儿童在这一主线的引领下进行自主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观察记录儿童的探索过程,详细记录儿童活动的兴趣点和遇到的问题。在集体活动时间,教师把自己观察到的问题以及记录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各位儿童,有目的地组织小组讨论。可以是讨论一个新的计划,也可以是讨论一个操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会通过集体活动带领儿童一起探索,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和儿童形成平等、协调的关系,是保证活动高效和顺利完成的关键,可以帮助儿童发掘兴趣或启发儿童解决问题,让儿童充满热情地进行探究活动,获得经验和发展。

二、社会规则认知

儿童社会规则认知包括道德规则认知和习俗规则认知,道德领域是指与公平公正性、他人利益和他人权利有关的事件领域,习俗领域是指与用来确保社会组织、团体顺利执行其职责和功能有关的规则领域[4]。儿童的社会规则认知,体现了儿童对当前社会规则的感知、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关研究表明,就遵守规则而言,具有良好规则意识并积极遵守各项规则的幼儿大多拥有较好的同伴关系,更受其他幼儿欢迎,也能获得同伴的更多信赖。反之,喜欢违反规则的幼儿,更容易和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并且不易建立较好的同伴关系,还可能遭到其他幼儿排斥。幼儿园作为一个小社会,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社会规则认知包含道德领域和习俗领域的规则,涉及儿童活动和发展的多个方面,拥有较强的社会规则认知能力是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依赖于感知运动经验和表象心理,其社会规则认知的具体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感知运动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规则认知经验→再次通过感知运动探索时产生物体原型(社会规则认知的相关实践经验)和运动性再现(社会规则认知实践后经验、概念再现)→动作表象形成(实践后具备一些表象概念)→延缓性模仿(刻意模仿运用已积累的社会规则认知实践经验)→内化了的模仿(习惯了自己的社会规则认知实践经验)→形成想象的表象(形成自己的社会规则认知概念)→符号性功能(能用符号代替自己的社会规则认知意愿)→动作图式建构(形成了较全面的社会规则认知实践概念)→认知基本完成”。

因此,学前儿童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和认知要经过一些必不可少的过程,其认知发展过程遵循一定的认知发展规律,顺应学前儿童的发展特征,给儿童更多自由操作的机会,让其通过自身的感知运动去获得关于社会规则认知的初步感知、理解。这样,儿童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最基本的事物表象概念,以便在下一步的引导中去实践社会规则。儿童只有在社会生活、交往中进行社会规则认知的实践和内化,才能真正去理解和运用。

另外,学前儿童在道德规则认知上基本受外界支配,因为他们不具备对社会道德规则做出完全独立的正确判断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父母的意志做出具体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儿童在道德上表现出来的他律。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道德这一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则认知多数来自家庭、父母以及教师的指导和教育。随着儿童社会互动的增加,其社会性得到不断发展,理智运算能力也有了提升,儿童学会了相互尊重,逐步开始理解并掌握一些道德规则。儿童从依靠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逐步转化为依靠自己的意识来支配行为这一过程,实现了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重要过渡,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起自我社会规则认知概念和原则。

三、高瞻课程时间环境与社会规则认知

高瞻课程以主动学习和发展为原则,融合、吸收了当前教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学说,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基点,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当前认知课程中的杰出代表。高瞻课程五个时间组成的时间环境,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轻松、自主的活动环境,儿童可以主动计划、积极实践,在动静交替的环节中全面探索发现,经过不断反思获得经验。儿童在感知和建立社会规则的过程中,也需要自由进行操作和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与教师、同伴交流社会规则认知经验。所以,教育者一旦给儿童创设了合适的时间环境,就是给儿童的实践和交流提供了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习得社会规则,进而更好地促进其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

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切实做到了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让儿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实践,进而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儿童可以自发地认识并建构起社会规则体系,而不是通过教师口头传授而掌握。根据认知发展阶段论来看,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1.5~7、8岁),其认知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受自身经验不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知也有局限性。社会规则认知能力是儿童正在学习、发展的一种社会能力,通过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并不能让儿童真正理解社会规则的实质及其价值意义,在儿童的后期发展中也不易养成遵守并利用社会规则的习惯。根据儿童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只有多给儿童提供亲自操作实践的机会,儿童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的内涵。高瞻课程对于提高儿童认知发展提出了关键经验指导,并在五个时间中通过自主实践完成每日的关键经验,能有效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众所周知,阶段性理论指出儿童下一阶段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发展基础,经过不断建构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更新,儿童每一阶段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若超越了儿童认知的现有能力范围,儿童就不能真正理解事物。当儿童进行社会规则认知时,其道德规则发展必须先依靠他律后逐渐学会自律,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早期的社会规则认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监督儿童完成所有预设活动时,仔细观察每个儿童的表现,启发儿童思考一些社会规则,然后给予其大量时间自主探寻问题,这可以有效提高其社会规则认知能力。当儿童面临独立选择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作为观察者的教师会及时提供帮助,与儿童进行交流,启发儿童思考更多的解决办法,进而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这个时间环境中,让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完成这些活动,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和回顾思考获得经验,形成新的建构和认知,促进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

近年来,部分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和“教师中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崇尚儿童中心的发展趋势下,学习高瞻课程,在儿童社会规则实践中,真正做到以时间环境为主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关键经验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因地制宜,促进我国学前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

四、启示

(一)时间环境为主线

以高瞻课程时间环境为主线,给儿童社会规则认知发展提供契机。时间环境中的计划时间,使儿童的真实想法被教师充分了解,同时,教师可以预测儿童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给儿童提供一些什么帮助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儿童充分交流,给儿童一些关于社会规则认知的建议和启发。操作时间:儿童将自己的计划落实到操作行动中,教师是记录者和观察者,看看儿童是否遵守了社会规则,以及在操作中的表现。回顾时间:让儿童想一想是如何认识社会规则的,自己的具体行为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否遵守了社会规则,为什么要遵守等问题。教师可让儿童在回顾的过程中总结评价自己,获得关于社会规则认知的深入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活动时间: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此时社会规则就显得尤其重要。遵守社会规则的儿童,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同伴的信任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儿童巩固自己的社会规则认知。在集体活动时间,教师通过关键经验引导儿童进行活动,儿童可以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也会对儿童违反社会规则的现象做出说明和指导,以便儿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其社会规则认知能力。在时间环境中,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得到了发展并提高了认知水平。

(二)儿童发展为中心

高瞻课程将主动学习的理念放在了课程的首位,给了儿童更多的主动权。积极主动也是儿童提升社会规则认知的关键。首先,发展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适宜的环境,五个时间的时间环境创设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预先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交流学习,以建构新的知识,丰富学习经验,更新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和家长一方面应该给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契机,调动儿童主动学习社会规则的内部动机,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儿童自己去践行社会规则;另一方面,在交流过程中启发引导儿童,帮助其完善计划,鼓励儿童通过实践和反思获得关于社会规则的知识。实践结束后,教师与家长需要及时引导儿童回顾、讲述其活动过程,帮助其修正错误的社会规则认知,形成更全面的社会规则认知观。

(三)关键经验为指导

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因其具有相对固定的活动环节,减少了儿童的消极等待时间,让儿童根据各环节的活动内容进行自主活动,关键经验就如相对固定的时间环节一样,是提示儿童展开活动的必要因素。儿童在社会规则认知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除了鼓励和帮助儿童发现、理解社会规则,还应该在儿童对某种学习内容的掌握处于最佳状态时,及时引导他们,给其提供关键经验,鼓励儿童对于自己的发展制订下一步的计划,促使他们继续发展。这些关键经验的习得使儿童产生适当程度上的认知结构不平衡,从而给重新建构认知结构提供了动力。当儿童已经学会并理解了基本的社会规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增加其难度,引导儿童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经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学,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

(四)活动是有效途径

3~6岁的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活动(即实践)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并记住社会规则。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利用高瞻课程中的关键经验和时间环境,贯穿主动学习的理念,鼓励儿童去主动探索,学习新技能。在儿童主动践行社会规则的过程中,首先让儿童自己制订相应的计划,通过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说出计划中都有哪些社会规则、应该怎样去遵守,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社会规则。然后,通过亲身实践习得关于社会规则认知的最好定位,并在后期“回忆”这一环节,经过对活动的回顾和讲述,了解儿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儿童自我修正关于社会规则的认知,从而进入认知的新一阶段。

(五)动静活动相协调

高瞻课程时间环境中动静协调转换给儿童提供了手脑相结合的机会,是有效促进儿童认知的重要途径。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必须是动手动脑相结合,如果只操作不思考,儿童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而只思考不操作,儿童在本质上又无法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社会规则认知不仅需要给儿童多提供动态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儿童自己去尝试和发现,而且也要给儿童留出静态的回忆反思时间,引导儿童思考自己实践中的收获和问题,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只有动态和静态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社会规则认知体系。

(六)发展顺应身心规律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下一阶段的发展必须在现有水平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新的建构和发展。在社会规则认知中,儿童从依靠别人管理约束自己转化为依靠自己管理约束自己,这一转化过程是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重要跨越,只有符合其发展水平的认知才能被其纳入建构图式之中,超越了儿童有限的认知能力,儿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事物。所以,儿童在学习社会规则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对于儿童暂时无法理解却又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给予适当引导。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在某些时候应该为孩子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儿童知道哪些规则是不可以违反的,使儿童在实践中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

(七)社会交往促进认知

社会交往在儿童认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限于儿童间的交往,还包括师幼之间、社会之间。交往互动让儿童逐渐意识到世界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可以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同时淡化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因为发展水平相似,所以他们采用的语言是双方最容易理解的,能得到更多启发和收获;若与比自己发展水平高的儿童交流互动又能获得新信息,能促进其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在家庭或幼儿园中,儿童与他人的交往也从不同角度锻炼了其社会规则认知能力。比如,如何礼貌地向教师及家长打招呼、如何遵守幼儿园规则等。因而,帮助儿童创建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社会规则,也是促进其社会规则认知的又一重要途径。儿童之间进行互动时,通过游戏规则和沟通交流,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养成良好的性格强化社会规则教育。

高瞻课程的时间环境与学前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理论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目前,部分幼儿园对儿童社会规则认知的培养还不到位,教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交流,教师和家长一起合作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让儿童在园在家都能统一践行社会规则。同时,很多幼儿教师对于社会规则认知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并不到位,幼儿园应该给教师定期培训普及理论知识,教师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结合教学实践,更好地观察、指导儿童的行为,促进其社会规则认知发展。儿童提高社会规则意识,有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都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婷,朱嫣.High/Scope课程在活动区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9(12):33-35.

[2]张娜娜.美国海斯科普课程及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2):16-128.

[3]李正华.社会规则论[J].政治与法律,2002(3):10-15.

[4]刘红敏.3-5岁幼儿社会认知领域发展特点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规则儿童环境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