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 激活课堂实效

2018-03-30 11:29仇德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巧用激活实效

仇德华

摘 要:本文从“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习自主探究;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能力”六个方面,阐述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上课时所表现出的错误,并将该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此来解决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从而激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巧用;资源;激活;实效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种资源,但不是仅有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教学资源其中一部分。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绝不能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更不能片面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而是允许学生出错,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来增加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些“错误”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巧用“错误”资源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科学可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出现不同情况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在所难免错误的存在,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真实。对于哪些学生不可避免的错误 ,要是教师直接告诉正确的答案,没有分析解决错误原因所在,久而久之肯定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并根据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还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在《串并联电路特点》教学时,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何特点呢?大部分的学生回答说:会越来越小。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电流应该与水流一样,越到后面就会越小。”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那大家能否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证明此观点呢?从而激发学生了自主探究的欲望。结果部分学生就设计了相应的电路图并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相应位置的电流,从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又例如在学习《电流、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有的学生从R= U/I出发,认为导体的电阻跟电流强度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雷同这样的错误的发生。为了避免上述的错误,起先我并没有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利用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来验证当电阻不变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设计相应的表格如右所示:然后让学生从以上测得的数据中归纳相应规律,再让学生计算每一组数据中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看看它们是否完全相等,然后在与原先的认识进行对比。

试想,要是当时我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不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那么,这么好的探究机会就会白白错过,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探究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不会获得很好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易被我们忽略且有价值的问题,要善于调整教学设计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探究,更要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将它们的价值发挥至极至,让课堂教学进入预设目的,从而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巧用“错误”资源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有这些错误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不但要善于捕捉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的“错误”以特有的形式呈现课堂,而且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在允错纠错氛围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水的浮力》这一课时,当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轻的物体浸入水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即浮力,那么教师提出:如果将重的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重的物体还受到向上托的力作用吗?学生开始出现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并开始讨论。在学生讨论不下需要求助时,教师顺势地让学生思考:“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作用呢?生:受不受到浮力,我们可以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是否变化就能可知;要是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浸没在水中的示数,那么就没有受到浮力;要是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浸没在水中的示数,那么就受到浮力。鉴于该问题的启发,在今后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学生所犯的错误时,并不是急于给予否定,而是顺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错误的原因,这样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并从中激活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巧用“错误”资源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者认为,引起学生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替学生纠正错误仅凭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且学生也很容易遗忘。若要想达到纠正的目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大脑里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前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这种“前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形成的概念进行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法进行再思考,以便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电功率》时,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道题:有PZ220V—60W的灯泡,接在220V的电路中,(1)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若将该灯泡接在电压为200V电路中时,此时灯泡消耗功率为多大?在求消耗功率时,有些同学是这样解答的, I= P/ U=60 W/220 V=0.27 A,P= UI=200 V×0.27 A=54 W,当时学生怎么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为了暴露学生的问题,我就在此题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三个问题, 具体如下:(1)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哪个量一般不变;(2)欧姆定律在应用中需要满足什么条件;(3)在计算用电器消耗电功率多大时有几种方法。当学生经历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后,体验了成功与失败,再引导学生反思,刚才错误原因在那儿,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思考方式对自身以后学习电学内容有什么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错误”资源,让学生多角度有效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学会反思,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激活课堂教学的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從而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激活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巧用“错误”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学意义的教学材料。“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加以利用,不但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一定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未预设的偶发事件,很多老师为了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计划,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之为课堂的“最大干扰”,视之不理。如果换一种角度,把偶发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的话,这样我们的课堂实效可能会大大的提高。例如在《温度计的使用》的学生实验时,为了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了一个烧杯和一些热水和不同的温度计来做实验。课上做实验时,当一个调皮学生把一支体温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时,体温计的玻璃管立即破了。此时旁边学生一下子便骚动起来,并传出了窃窃私语声。面对这个偶发的事件,我并没有骂该学生,而是抓住了这个错误资源顺水推舟,边处理水中的水银边问:“你们觉得体温计的玻璃管为什么会破的呢?”有的学生说是体温计的玻璃管本身破了,有的学生说是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回答马上接着问:“是啊!我们能否用体温计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呀。”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聪慧地利用学生偶发的错误资源,而不要被偶发的错误资源困住,反而要更好的运用它,从而为课堂教学所服务,让危机化为教学良机。

因此作为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并做到不斥责、不挖苦出错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不会有学习压力,才不会有心理负担而精神饱满,以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能更浓,课堂效果可能最佳,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课堂的的实效。

五、巧用“错误”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可以采用非常规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显现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看待自身在学习中显现的错误,打突原有知识条件,及问题锁定的框架,进行将错就错的问题训练或条件的修正,从而逐渐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我将二氧化碳同时通入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学生们经过观察发现,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了:而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在这个时候,我顺势问了一个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反应吗?

学生们脱口而出:不是的,二氧化碳能与氧氧化钙反应,而不能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个有明显现象;一个无明显现象。

师: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就一定能说明它们之间不能反应吗?大家能否用我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证明你们的结论呢?

生:(学生们分组讨论,展开探究……,几分钟后)

生:老师,刚才的结论错了,我们组发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可以用实验证明。将饮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迅速地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振荡,发现瓶子瘪了,说明它们两者之间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以至瓶变瘪。此时,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这样巧妙的设计,既让学生归纳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些知识点的落实完全是巧用“错误”资源所带来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适当地引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这样不但可以合理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真正激活课堂教学的实效。

六、巧用“错误”资源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比一个问题解决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发现意识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巧用这些错误资源,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简单机械》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一定省一半力吗?”结果,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能省一半力。但结果是否真的如此呢?针对学生普遍且不易发现的错误,我先让学生画出滑轮所受的动力和阻力,及相应的力臂,再让学生自主对比,正当学生刚要回答问题时,紧接着追问:“你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的错误?”学生在富有探究性问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顺利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所在。紧接着,再让学生分析归纳,归纳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前提条件,即(1)不计滑轮轴轴心的摩擦;(2)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自重;(3)动力作用在滑轮的边缘;(4)动力、阻力的作用线相互平行。

学生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的,而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或问题都是在所难免的事,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将错误资源发挥到极至,并善于从学生的错例中挖掘潜在的智力因素,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潜在问题,让学生在矫正错误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能力,活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激活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课堂教学中难得的生成资源,我们教师不但要理解学生的错误,而且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善于挖掘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作为一种宝贵教学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此来减少学生现有的错误,从而激活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巧用激活实效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