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4550在漳州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018-03-31 00:22黄启晖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漳州市穗数结实率

黄启晖

(福建省漳州市种子管理站,福建漳州363000)

甬优4550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感温型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5—2017年先后通过浙江、福建、广东、安徽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15003、闽审稻2016025、粤审稻2016026、皖审稻2017036)。2015年漳州市龙海市、南靖县农业局开始引进甬优4550小面积试种,主要表现植株较矮,分蘖力中等偏弱,耐肥,茎秆粗壮抗倒,叶片挺直,冠层3片叶分布合理,叶色青绿,穗大粒多,粒形短、小,丰产性好、食口性较好,后期成熟茎秆腊黄。2 a来,甬优4550在漳州市沿海几个县(市)和内陆地区的南靖、平和等县均有较大面积推广种植。说明甬优4550在闽南地区可作早、晚稻,其生育期、米质、丰产性的优点,特别受到种植蔬菜农户的普遍欢迎,适合作冬种蔬菜前、后作水稻早、中熟搭配品种。现将甬优4550在漳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甬优4550于2013年参加福建省漳州市早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506.3 kg,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5.89%,达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574.6 kg,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23.62%,达极显著水平;2 a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14.8%;2015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46.2 kg,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9.4%[1]。

2016年早季,龙海市农业局邀请漳州市农业局、农科所有关专家对海澄镇甬优4550的6.67 hm2丰产片进行现场验收测产,平均每667m2产量556.2 kg。

南靖县农业局2015年对龙山镇菜后单季稻测产0.33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88 kg;2016年对山城镇下潘村菜后单季稻测产1 hm2,平均每667m2产量 568 kg[2]。

漳浦县官浔镇赵厝村农户赵建明2017年早季种植0.15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22.2 kg。

可见,甬优4550在漳州市大田种植每667m2产量500 kg左右,高的达600 kg以上,显示其有较高产量潜力。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根据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公告,甬优4550全生育期2 a区试平均137.2 d,比对照华优桂99迟熟0.1 d;株高108 cm,每667m2有效穗数16.3万,穗长23.4 cm,每穗总粒数202.8粒,每穗实粒数168.3粒,结实率82.58%,千粒重22.51 g;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1]。

2.2 抗病性

经2 a区试,甬优4550稻瘟病抗性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为中感稻瘟病,1 a稻瘟病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评价为抗稻瘟病[1]。在漳州市大田种植未发现稻瘟病。

2.3 米质

甬优4550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7%,精米率71.4%,整精米率48.5%,粒长5.4 mm,长宽比2.3,垩白粒率17%,垩白度2.8%,透明度2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75 mm,直链淀粉含量13.3%,蛋白质含量10%[1]。

2.4 生育期

因播种时间不同,甬优4550在漳州市早季生育期133~140 d,晚季115~120 d,与多年大面积种植的华优桂99相当,在漳州市属于中熟品种。

3 主要栽培技术

甬优4550分蘖力中等偏弱,属于大穗小粒型,而且生育期中等,适宜作早、晚稻种植,具有耐肥性强、茎秆粗壮的优点,大田若按普通栽培管理,产量表现一般,所以栽培上要发挥其增产潜力,获得高产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多年观察,甬优4550秧龄弹性较小,为防止早孕早穗,作早稻种植,可根据前作冬种作物收获期确定播种期。一般3月上旬开始播种,秧龄30 d以内;晚稻根据纬度和海拔高度差异,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秧龄20 d以内。单季稻根据作物季节安排播种期,秧龄亦20 d以内。秧田播种量每667m2为10~12.5 kg;大田用种量因移栽方法而异,人工插秧为1.0 kg左右,抛秧为1.3 kg左右;甬优4550较适宜采用旱育抛秧方式。为确保全苗,应在浸种、消毒、催芽后播种,对发芽率较低的种子可采用直播,注意秧地消毒[3]。

早季播种后要注意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止冻伤秧苗,2叶1心后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揭开薄膜练苗,防止温度过高而伤害叶片,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单、晚季播种期间,正值梅雨季节或者夏季高温雷雨天气,要抢晴天播种,防止播种后受雨水冲刷,影响种苗均匀度。

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到2叶1心时,要及时施断奶肥,移栽前3 d施送嫁肥、药,促进培育多蘖、不带病虫壮苗。肥料一般以氮肥为主,可施尿素或者三元复合肥;农药主要是防治螟虫,减少带病苗移栽到大田引起枯心,单、晚季秧苗亦要注意及时防治卷叶螟。

3.2 合理密植

通过多年种植,甬优4550品种分蘖力中等偏弱,属于大穗型品种,生育期中等,栽培上应以多穗、大穗并重夺高产。大田种植应强调多插基本苗,促进早生快发。各地因种植习惯不同,插秧规格不尽相同,考虑甬优4550品种的分蘖力、穗型、生育期特性,如果基本苗偏少,有效穗数就少,则产量不高;但若基本苗过多,影响主茎分蘖,穗粒数、结实率就降低,所以人工插秧强调穴插2粒种子苗,早、单、晚季插植规格以20 cm×23 cm为宜。采用旱育抛秧方式,抛秧后也要人工调整密度,保证大田移栽苗均匀,基本苗数每667m2应保证5万~6万。

3.3 田间管理

3.3.1 巧追肥 甬优4550属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大,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播期,其粒重相对稳定,穗数与穗粒数变幅较大。根据甬优4550特性,幼穗分化前虽然对氮肥敏感,但各地土壤肥力水平差异较大,必须通过增施磷、钾肥,合理用肥,才能满足高产栽培营养需要。因此,栽培上要主攻穗数兼顾大穗,群体结构设计为移栽后15 d茎蘖数要求每667m2达到16万,25~30 d茎蘖数高峰苗每667m2为25万~30万,不宜超过30万,力争有效穗数16万以上,每穗粒数250粒以上,实粒数200粒以上。闽南地区温度较高,施肥应掌握“攻前促蘖,保尾增重”原则,即下重基肥(占60%),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酎情补施穗粒肥,增施P、K肥[3]。大田每667m2施纯氮13~15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6∶1,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氮肥为4∶5∶1,钾肥为2∶4∶4,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基肥主要以堆肥和厩肥等有机肥为主;分蘖肥,一般在插秧后4 d左右施用,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速效化肥为主,促进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达到既促进生长,又避免贪青徒长,诱发病虫害;幼穗分化中、后期根据生长状况,适量补施复合肥、氯化钾,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4]。具体用量和比例要根据土壤肥力差异,选择科学合理的搭配。

3.3.2 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掌握浅水插秧,促进早分蘖;够苗及时晒田,以促使根系深扎,协调稻株个体与群体间的生长,保证理想群体结构;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有利协调根系对水分与氧气的需求,保持根系活力,达到控水促根、湿润强根,促进灌浆和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结实率,提高产量。

早季雨水过多,栽培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单、晚季主要注意台风强降雨引发内涝,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3.3.3 病虫防治 甬优4550种植3 a来,虽然田间未发现稻瘟病,但沿海地区台风后有发现个别田块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病害。栽培技术措施上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需重视分蘖期螟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以及插穗前后螟虫(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后还需要注意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病害,及时进行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漳州市穗数结实率
印 玺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印 玺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