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8-03-31 06:16郑宁来
塑料助剂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产

贵州建600 kt/a聚烯烃项目

近日,贵州省发改委根据国家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有关规定,核准批复同意建设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600 kt/a聚烯烃项目。项目总投资167.7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聚烯烃600 kt。

项目位于毕节市织金县现代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依托当地富集煤炭资源,采用粉煤加压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等技术生产煤制烯烃产品。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1800 kt/a甲醇、1800 kt/a甲醇制烯烃、300 kt/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0 kt/a聚丙烯等4套工艺生产装置,以及相配套的储运、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系统。项目主要产品为聚乙烯、聚丙烯。

该项目是国家规划布局的全国9个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之一,投资规模大、技术起点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建成后可以有效拓展下游产品链,实现煤化工向石油化工产业延伸,有利于加快把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核准建设,省发改委此前已安排118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包含该项目在内的织金现代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

该项目环评报告已于去年获国家批复。核准批复文件要求,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评批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依法依规办理环保手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把项目建成绿色集约安全高效、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

(郑宁来)

DOTP连续化实现工艺新突破

8月15日,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所承担的环保型增塑剂连续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了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欧阳平凯院士和陈勇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连续化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可使单位产品的能耗降低20%以上,生产时间缩短10%以上。

鉴定意见显示,该成果以油脂、对苯二甲酸等为原料,科研人员从现有的工艺条件入手,发明了浆态化预处理和复合催化新技术,创新研发了无增塑剂迁移的反应型增塑剂、高闪点环氧二聚脂肪酸甲酯增塑剂等环保型产品,首创了环保型增塑剂DOTP连续化生产新工艺,解决了间歇法生产工艺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该成果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对环保增塑剂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据介绍,这种新型流化床连续化合成DOTP工艺,先将原料浆化后再反应,反应充分、时间短、能耗低,且可实现连续化生产。连续化制备工艺中的装置,包括反应釜,依次由浆料罐、进料泵、反应釜等串联组成,反应釜和循环泵组成闭合回路,反应釜、油水分离器、辛醇罐、回流泵和预热器一起组成闭合回路,反应釜中的物料通过循环代替搅拌实现均匀混合,并降低能耗。反应起始阶段的保压不高于0.3 MPa,有利于反应体系尽快进入主反应阶段,快速达到最佳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反应后期的负压使反应向正方向转移,增加异辛醇回流量和脱水速率来提升反应速率。

据了解,采用该技术成果,项目单位已经建成年产10 kt万吨环保型增塑剂连续化示范生产线,实现了DOTP生产的连续化,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以上,生产时间缩短10%以上。产出的环保型增塑剂DOTP产品达到行业标准并通过了SGS认证,在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后,效果优良。此外,该项目还发表学术论文53篇,其中SCI收录29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随着公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邻苯类增塑剂颁布禁令。DOT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环保增塑剂,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耐温电缆。且DOTP的原料对苯二甲酸可从废矿泉水瓶等废弃聚酯中提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物再利用。

(中国化工报)

平煤神马800 kt PC项目引进KBR技术

日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美国KBR公司在河南郑州签约,引进KBR技术,建设800 kt/a光气法聚碳酸酯(PC)项目。

签约仪式上,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每100 kt PC可消耗氯气 34 kt、折百烧碱 49 kt、高纯盐酸 9 kt,可以帮助氯碱企业增强对副产物的利用,并改变当前国内氯碱企业单一依靠生产聚氯乙烯(PVC)来消耗氯气的局面。此次技术转让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盐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河南省国资委主任李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梁铁山、总经理杨建国,KBR公司全球技术总裁John Derbyshire、技术副总裁Rik Klavers,中国区总经理杨大军等参加签约会。

(中国化工报)

辽阳石化聚烯烃科技专项通过验收

辽阳石化公司承担的新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与工业应用和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开发两个重大科技专项,近日通过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专家组的验收。

其中,新型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与工业应用专项从2014年立项至今,历经4年多的研发,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攻关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经济考核指标,成功开发出JM系列催化剂JM-2和JM-3及相应更新换代产品交联聚乙烯和氯化聚乙烯专用料,实现淤浆工艺聚烯烃催化剂国产化、系列化,并掌握了两种升级产品的中试生产技术。

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开发专项成功开发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新产品,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使辽阳石化成为中国石油首家实现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连续化生产企业。该项目共申报专利24项,发表论文5篇,培养各领域技术人才30余人。

(郑宁来)

通辽建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

通辽市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日前举行开工仪式,旨在按照“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的发展要求,加快打造可降解新材料产业之都。

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4670亩,主要围绕金煤化工聚乙醇酸、丰原集团聚乳酸,大力发展可降解薄膜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餐具、3D打印材料、弹性体材料、可降解纺丝、高端医用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到2022年,园区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建成国内首家聚乙醇酸和国内重要的聚乳酸主产区,打造国家级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郑宁来)

聚氨酯发泡剂ODS淘汰已如箭在弦

据8月1日举行的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消息,生态环境部已于7月28日启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执法专项行动,聚氨酯硬泡发泡剂CFC-11(三氯氟甲烷)的违法使用将成为执法重点领域,发泡剂ODS淘汰已如箭在弦。

据介绍,此次执法专项行动将对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全面排查,采取地方自查与部级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生态环境部表示,对检查中发现含有ODS物质的原料,将追踪原料来源线索,锁定ODS物质非法生产企业。对涉及跨省的问题线索,将统一协调移交相关省份联合查办。对涉嫌生产、销售ODS物质的企业(个人),将进行严肃查处。

近期,《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自2012年以来大气中CFC-11浓度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增加的排放很可能源自新生产的CFC-11,且主要来自东亚地区。随后,有境外媒体指向中国存在非法生产使用CFC-11情况。

对此,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蒙特利尔议定书》许可范围外的ODS生产和使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一直是我国重点监管和执法打击的对象。媒体和相关机构报道出来之后,生态环境部迅速开展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生态环境部对包括CFC-11在内的ODS非法生产和使用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任何中国境内企业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CFC-11,都将依法坚决打击,追究其法律责任。生态环境部还将组织打击ODS非法生产使用专项行动。

我国生产和消费的ODS包括六类94种,这六类物质分别是CFCs、哈龙、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HCFC和甲基溴。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相关条款,我国政府已发布禁令,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氯氟烃(CFCs)物质作为发泡剂。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启动聚氨酯行业第二阶段氢氯氟烃(HCFCs)淘汰计划。聚氨酯泡沫行业HCFC将在2025年底完全淘汰。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庆君介绍说,近期专委会已向广大聚氨酯泡沫塑料企业、组合聚醚供应商和从业人员发出倡议——树立守法意识,积极使用环保、低碳的发泡技术;自觉不采购CFC-11发泡剂,不生产或使用含有CFC-11的组合聚醚;已经完成HCFC-141b淘汰的企业,不再使用其作为发泡剂;积极支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的打击非法CFCs生产、销售和使用活动,主动配合相关执法检查工作。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茂良在年会上表示,2017年协会承担了国家环保部门下达的 “聚氨酯行业HCFC淘汰工作”培训任务,目前已完成3期培训,并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

(中国化工报)

智能无动力氯化石蜡工艺节能降耗

日前,由河北大景大搪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无动力氯化石蜡-52生产新工艺,在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线应用。结果表明,此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产品收率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万吨单套机组能耗节电达35万千瓦时。

据河北大景大搪化工设备公司董事长、课题攻关组长张大景介绍,公司通过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开发出智能无动力循环连续化氯化石蜡生产装置,并首创了国内氯化石蜡连续化无动力循环塔式生产新工艺。针对此工艺,该公司自主设计了DCS,实现了生产中全过程对液氯、液蜡、氯气、工业水流量的自动化调控,全程自动监控液位、温度、压力变化,以及超标报警连锁调控等。同时,开发的连续化液蜡、氯气、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新工艺,使重质液体石蜡净化率达到99%以上;研发的连续化精制重质液体石蜡新型工艺装置,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石蜡中杂质完全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了“黑料”现象,产品品质色泽更趋优良,透明度高。该公司还开发了盐酸槽罐自动化吸收酸雾装置,防止酸雾外溢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该公司已投资近千万元建成智能化无动力氯化石蜡-52生产新工艺生产线,先后在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多家氯化石蜡生产企业中应用,效果良好。

(中国化工报)

生物基新材料研发获进展

6月3日,河南省南乐县南开大学博士冒彬开展的生物基新材料研发获进展,研究成果包括原材料层面的聚乳酸合成技术和应用端层面的可降解育秧盘器。

2014年,冒彬来到南乐,积极参与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的申报工作。2014年10月,南乐的申报获批,这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不仅是河南唯一,全国也只有两家。

在生物基材料应用端方面,冒彬开发了可降解育秧盘技术。“它不仅可以大面积机器插播,不损伤秧苗,还实现了每亩水稻增产60千克。”冒彬说。目前,可降解水稻育秧盘已在全国8个省市持续推广3年,并在2016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年度十大主推技术。

在聚乳酸合成技术方面,冒彬团队实现了由L-乳酸直接到聚乳酸的转化,一举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大大降低了整个生物基材料产业的生产成本。

(郑宁来)

埃及将建世界规模裂解装置

埃及Carbon Holdings公司7月19日表示,塔里尔石化公司(TPC)投资109亿美元的位于埃及的世界级规模裂解装置和石化工厂的工程和建设工作预计在2019年初开始,因为公司已经完成了融资按排。Carbon Holdings公司持有TPC 51%股权,是控股股东。

Carbon Holdings公司表示,该石化工厂项目的债务和股权融资安排即将完成,该项目的进度时间表将在今年12月份发送给工程、采购和建设(EPC)承包商们。

公司预计该项目将用48个月的时间完成预投料试车准备工作,并预计将用55个月的时间达到机械完工。

该石化工厂项目将消耗4000 kt/a的石脑油,年产1350 kt/a的乙烯,然后转化成为1350 kt/a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此外还将生产1000 kt/a的丙烯,925 kt/a的聚丙烯 (PP),250 kt/a的丁二烯和350 kt/a的苯。

产品销售将针对国内和出口市场。

埃及拥有1亿人口,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来刺激国内下游制造业。

(郑宁来)

科莱恩推出新型种子着色剂

科莱恩7月2日宣布,其符合美国环保署规定的A-grocer白色006分散剂已上市。截至目前,科莱恩已能够为种子着色提供7种重要的着色剂。

科莱恩颜料业务单元大中华区总监吴宏智表示,种子处理是非常有效且环保使用杀虫剂的方法,也是农作物保护领域中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Agrocer白色006分散剂可当作水性颜料制备物使用,与所有颜料颜色兼容。通过种子安全性测试,该系列颜料制备物符合关于农用化学品、种子以及肥料行业的全球产品规格,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关于惰性成分的规定,使其成为企业研发全球性配方的理想选择。

(中化新网)

新型催化剂可高效绿色直接制备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如苯酚和甲酚等,是一类用途广泛、用量巨大的化学品,可以用于制备杀虫剂、农药、塑料、染料、药物、聚合物等等。但这些酚类化合物的工业生产,却往往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过程,而且生产中还存在过度氧化以及收率低、副产物多等问题。然而,现在这些酚类化合物可望采用双氧水等清洁氧源,通过环境友好的苯羟基化反应一步制备,而不像传统方法需要繁琐的多个反应步骤、能耗大、高污染、收率低(传统方法收率只有5%)。这是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学院王军教授、周瑜副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颜宁教授合作,在沸石分子筛催化的芳烃羟基化制备酚类化合物的反应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通讯》。

据周瑜副教授介绍,苯是惰性底物,而产物苯酚比底物苯更活泼,以往传统方法制备苯酚时,在产生苯酚的过程中,还会继续对苯酚氧化,从而发生一系列严重副反应(并产生一些不良副产物),并且使用传统催化剂的利用率不高,反应时间往往长达十至数十个小时,难以满足工业催化的需求。王军教授课题组采用创新方法,制备一种含钒、硅、氧三种元素的沸石分子筛(有规整的孔洞,接触面积大,有利于高效快速地反应)催化剂,用于苯与双氧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生成苯酚等酚类物质(即苯的羟基化反应)。

这一新型催化剂的应用,使得双氧水与苯反应产生苯酚时,不会再与比较活泼的苯酚发生不良副反应、产生不良副产物,而是让双氧水“定向”只与苯发生反应,直接一步制备出苯酚来,获得纯的苯酚的收率极高[苯酚收率和双氧水利用率均高达30%以上,时空收率10-5mol/cc.s远大于工业Weiss窗口(10-6mol/cc.s的十倍以上];且反应过程中只产生水,而没有其他废弃物及其他污染排放,绿色环保;而且这种新型催化剂,并非由五价变为四价产生自由基(因而产生的副反应就多)而引发反应,而是在反应中不需变价,经历一个非自由基的快速反应生成酚类,从而实现了该反应的瞬间发生,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反应时间<30 s),极大地提高了获得苯酚的效率。

能源和环境的迫切压力,要求发展绿色化学过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使用高选择性、高原子利用率的新催化工艺,而这一发展,主要依赖于新催化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王军课题组研发的这种高活性的催化剂,在芳环羟基化反应中具有极高效率,有望实现苯酚等酚类化合物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显示出重要的潜在工业应用前景。

这种催化剂的创新制备方法,还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能够进一步构筑出含有不同金属(如含铁、铜、锰等元素)的沸石分子筛,制备出高效的多相催化剂,有希望实现其它种类化学品的绿色生产过程。

猜你喜欢
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全面生产维护(TPM)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