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2018-03-31 08:45罗朝鹏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全市人才

罗朝鹏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决策部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幸福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近期,都江堰市人社局深入全市乡镇,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9812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1272人、高级技术人员76人,分别占持证人员总数的22.5%和1.3%。现有新型职业农民1589人,其中持农业职业经理人证的有1020人,占总数的64%。全市累计开展实用技术普及培训10.75万人次。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乏力。对农村实用人才认识模糊,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是人才,忽略了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才底数不清、培养方向不明、工作措施不具体的现象。

群众认知不够,主观能动性较差。多数群众存在“等、靠、跟”思想,对市场需求与发展思考较少,对政府提供的培训被动参与,尤其是对传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

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高,留村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相对较少,人才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培养政策措施滞后,培养方向需转变。乡镇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农业生产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研发等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以及具有酒店管理、民宿经营等能力的农村技能人才。但目前,各类培训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为主,难以适应农村实用人才的需要。

三、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需求

学习培训需求。创新持续发展猕猴桃、川芎、小微盆景等产业,需要不断输入新知识、新理念。因此,在培训上要结合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针对群众提出的增设乡村夜校的意愿,建议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开设晚间培训课程,组织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产业发展需求。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有一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需要逐步推广“大园区+小业主”“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和“公司化托管、专业化经营”等模式;发展农业文化旅游,需要结合全市产业规划布局,逐步打造乡村旅游典范。

涉农政策需求。多数农村组织对当前有关惠农助农政策不清、认识不到位,需要各级对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宣传,真正把政策交到农民手中,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转变思想观念,健全农村产业规划布局。全市要增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认识,切实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鼓励发展本土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打造,形成产销联动、品牌带动、基地支撑的营销格局。

创新培养模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全市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依托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阵地,形成以培养基地为中心,辐射乡、村的农村人才培养网络。

拓宽评价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全市要加大人才激励,对技术管理水平高、能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等实际问题以及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强,并具有特殊专长、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破格晋升和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加大服务力度,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全市要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培育精准农业和“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借助四川省专家服务团智力服务等契机,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全市人才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