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节水措施分析

2018-03-31 12:21董廷尉
纺织报告 2018年8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纺织

董廷尉,秦 景

(1.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

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近年来,工业用水需求增长趋势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纺织工业是全国41个工业行业的用水大户,根据环保部统计数据,我国年用水量超过60亿吨的行业共有6个,纺织行业是其中之一。纺织行业是耗水大户,其生产全流程几乎都离不开水,从化纤原料生产、纺纱、织造到染色、印花、后整理,各工序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对近十年的国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十年间,纺织行业的用水总量所占的平均值,约占全国41个工业行业用水总量的2.0%,新鲜水取用量约为8.0%,水的循环利用在工业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印染行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不足20%。因此,纺织行业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1 纺织行业的用水特点

水系统服务于纺织企业各工艺设施和各公辅设施。服务对象的产品品种、工艺和布置的先进性、用水的合理性及节水节能、减排增效的技术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主宰着水资源的消耗量和单位产品水资源消耗量。几十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国内遍布着众多大中小型企业,先进工艺设备和传统工艺方式并存,供给水源和排水条件差异大,但总体看,随着适应各自资源环境条件,纺织企业用水工艺合理性有了很大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用水总量巨大,各分支行业在产品规模、产品品种等方面存在差异,纺织行业用水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产品种类繁多且用水量大

纺织行业涉及棉纺厂、棉麻厂等,用水单位所涉及的厂的种类也较多,且每个厂的工艺流程、生产阶段大有不同,产品种类多,用水量大。根据资料显示,不同纺织产品所需用水量差异很大,例如,生产100m的棉及棉混纺机织印染布需要取水2.0m3,生产每吨针织印染布取水量约为110m3,生产每吨羊绒制品取水量约为350m3等。

1.2 供水水质要求差异大

纺织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各品种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不论是新鲜水还是循环用水都要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供水。车间废水、生活污水、空调冷却水等经过不同程度的处理,达到一定的回用要求,再根据用水要求情况进行搭配组合,实行分质供水。不同的生产车间对水的温度、能量需求存在差异,往往需要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热交换处理,从而达到不同生产车间的用水水温要求,但在对废水进行热交换的处理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水中盐类溶解状态的平衡,导致相关设备管道容易遭受腐蚀、产生结垢等危害,对水运行安全问题造成很大的威胁[1]。

1.3 排水系统布局复杂

纺织企业的排水系统分布在厂区各个角落,厂区的集中供水、循环水、雨水排放、污水排放等系统布局较为复杂,且受经济、气候条件和环保要求的影响较大。企业的长足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又面临着厂区建造面积有限,技术升级难度较大的问题。

2 纺织行业节水技术上存在的难题

2.1 节水意识不强

分布在区域水资源比较丰富纺织产业,如江浙、福建、广东省一带的纺织产业,企业在用水方面的支出较少,这些企业的管理层都普遍地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节水觉悟不高。管理层更多的注重产品的销量和市场的开拓,忽视了节约水资源对纺织行业实现长足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在纺织行业水资源的管理和回收方面,仍然是以传统的效率低下的模式为主导运转[2]。

2.2 节水资金投入不足

纺织印染是主要的用水大户,我国印染企业加工的产品总体上属于中低档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利润率较低。根据国家规划要求,我国纺织印染产能在不断降低,企业面临很大的节能减排压力,环保投入占比逐年增加。从清洁生产的角度考虑,企业应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上。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但纺织印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很少能享受政府的资金支持,加上金融信贷等难度加大,纺织印染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资金不足造成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顾此失彼,无法兼顾设备更新改造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纺织产业推行节水措施的举措

3.1 加强企业水资源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水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层要从意识上认识到节约水资源对于实现企业长足发挥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指导,在内部制定一套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约束员工操作行为。车间管理则是从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来提高节水水平。设备管理是通过对机器的操作和定期维修、养护以及合理配置生产用水来实现节水目标。在技术管理方面,企业的技术人员要通过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机器在运作的过程中节水的关键点和关键步骤,并将这些进行推广、实施[3]。

3.2 提高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水平

增加生产过程中水的循环利用,提高废水循环利用水平,不仅保证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也能够有效缓解纺织产业用水紧张问题,推进产业绿色节水发展,切实维护企业的利益[4]。

生产过程中,水的循环利用相比废水的循环利用更具有经济性和合理性。以毛针织服装缩毛洗涤为例,我国毛针织服装年产量约在16~18亿件,在毛针织服装后处理工程中必须要进行缩毛洗涤,这个工序需耗用大量的水资源,按处理1吨毛衫需15吨清水计算,仅此工序约需要5 000万吨清水,若不加以重复利用,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会增加企业实际废水处理成本。通过采用循环装置增加水的使用次数,可以实现节水66%,节约化工助剂33%,既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真正将生产用水做到了资源性和经济性的有效利用。

3.3 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培训和交流

企业一线工人多注重车间设备维护和产品质量,对节约用水缺乏足够的重视。通过培训和技术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员工节水意识、激发员工创造性,还有利于节水技术和设备在企业的推广使用。加强对节水技术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和行业会议的平台,将不同的节水技术的适用范围、节水技术、节水效果以及经济效益传递给业内人士,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节水技术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5]。

3.4 加强用水计量和统计管理

企业应严格按照《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配备安装用水计量器具,避免“跑冒滴漏”现象,促进企业用水的规范化管理。准确、全面、连续的用水记录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用水的综合信息,包括用途、技术水平、用水效率等。通过用水统计,使企业做到用水量清楚、用水关系明确和用水投入产出清晰。开展水平衡测试是用水企业加强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用水现状,便于对企业用水情况进行合理化分析,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和用水潜力,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以达到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水资源政策和市场相统一的弹性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水资源法规和阶梯水价制度倒逼企业加深对水资源政策的理解,唤醒生产经营者的节水意识。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根本上优化企业水资源配置和提高用水效率,从而引导纺织产业在持续改进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纺织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澳洋纺织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