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校本研修推动学校高位发展

2018-03-31 09:29刘宝玲卜晓薇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组四位一体骨干教师

刘宝玲 卜晓薇

东风东路小学地处广州市中心城区,创于1948年, 73个班(含71个“人手一机”的网络班)。自2000年至今,东风东路小学从一个校区发展为一校四区的办学,每学年均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进教师,如何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东风东路小学秉承“适应时代,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依托稳定科学的制度、系统创新的措施和多元适度的平台保障,从问题出发,采取“凝聚教师团队文化、推动学校特色项目、拓宽教师视野和培养梯队人才”的 “四位一体”的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团队的高位均衡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校现有4名省特级教师、10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6名广州市优秀教师、8名市级骨干教师、30名越秀区教坛新秀。

一、校本研修溯源

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方面含义,具体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及教师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种培训资源,组织指导教师从事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校本研修的目标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师群体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二、校本研修策略

(一)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 挖掘校内资源,充实校本研修的基本力量

校内的名师、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资源。建立校内专业引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鼓励有一定的专业意识、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专业威望的教师主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充实校本研究的基本力量,储备后续资源。

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制度,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要求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每周需听前辈教师一节课,努力形成教学风格;而对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采用“智慧联盟”或“师徒结对”的“一帮一”活动,以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 跨院校协作,搭建专家教师的成长阶梯

新世纪以来,在不断深化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牵引下,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不少学校选择与大学教育院系搭建协作之路。学校在近年来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套精细化、个性化的院校协作方式:

建立网状结构的合作活动探究共同体,形成了从总负责人、执行总负责人、科研组组长、子课题组组长、子课题组骨干到子课题组成员的合作活动组织体系,每个成员都各尽其职,朝着共同的愿景努力。

构建丰富的协作形式。除了现场讲座和面对面交流互动,我们充分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落实了贴身式、个性化的协作指导活动。

要求参与教师定期撰写引导型日志,分别对教师对协作活动的满意度、自己有提高的方面、困难与建议等进行调查,并由专人统计分析,形成日志分析报告,反馈给协作双方,据以改进相应的工作。从而使教师深刻感受了以研究促进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价值,踏上了专家教师成长的阶梯。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学习提升

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一靠学习,二靠践行。学习型管理中的“学习”,应该是“产生型学习”或“变革型学习”,是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革新型行动的学习。因此,我们坚持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切入点,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聚焦点,支持师生行动体验、学习反思、思考探究、改革提升、创新发展。

1. 个体思考

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关键点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和改变自我的意愿。教师的个体学习非常重要:阅读身边的同伴经验、阅读优秀的名师经验、阅读理论经典,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其中,具有元认知评价的意识与能力尤为重要,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与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发展自觉”。

2. 团队研修

要保证校本研修的有序进行,还要组建适合教师自己的研修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是几个有相同研究目标的教师自愿组合成研修组,也可以是同学科组式、年级组学科式、年级组式,大家为破解同一问题进行分工、合作。学校采用“完全组阁制”方式,让老师们在团队中彼此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既减轻了各自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又有利于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使研修系统的工作有序地运转。

三、校本研修路径

(一)专家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学校在与多所大学院校协作中,得到了专家团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研究、多维课程建构等的高位引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鉴于教师教学技能较强而教学研究技能较弱,特别是研究成果表达技能较为欠缺的状况,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协作主要聚焦于书稿撰写技能和论文撰写技能的提升上,因此两校协同进行教师发展“学训研”基地建设,通过两个阶段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技能:第一阶段为提高学校书稿撰写技能,第二阶段主要发展论文撰写技能,并明确了研究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和达标程度,全体成员按相应的工作进度表严格执行及落实各项工作,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开展分解式、贴身式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实质性指导活动。以学校书稿撰写阶段为例,先将双方的协作主题分解为研究动员、提纲研制、资料准备、初稿研讨、二稿研讨、三稿研讨、四稿研讨和终稿研讨等,再进一步明确每一次协作指导的具体流程、目标和任务,并按计划进行具体指导。

实践证明,专家的高位引领使我校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使科研的根基更深入,教研的空间更广阔;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二)平台搭建,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1. 搭建展示平台,为教师输出式学习提供可能

在校本研修中,如何将高深的理论学习落地?如何创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这是检验研修效果的关键问题。因此,每次的校本研修首先采用“学练测”的集中培训,借助课例研讨跟进研修的实践应用,搭建“校际教师素养大赛”的平台,展示教师的研修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的展示活动亦是二次的研修,让团队中的成员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将研修的成果进行推广,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

在2014年7月,东风东路小学以《学技术 用技术 促发展》为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引导老师们走向新技术支持下开放、创新的课堂。围绕互动一体机和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为内容,由学科行政和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师,采取“学练测”的方式展开培训活动。首先,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科行政及骨干教师上课;接着,由行政作为主讲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以鲜活、生动的教学实例来展示一体机的各项功能。而老师们在自主练习之后进行逐一展示,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老师们纷纷赞叹:“这个功能真好!”“原来互动一体机还可以这样用啊!”这种“学练测”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大家感受到新技术的学习并不是那么高深,激发教师创新应用的意识,提升了培训的现实意义。

2. 跨科组协作,打造异质交融的教研形态

开展科组教研能发挥“以研促教”的强大引领力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研質量,东风东路小学尝试打造异质交融的教研形态——跨科组协作教研,即由不同科组的教师结成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这种形态的教研,既回应了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课程整合、教师具有跨学科意识等要求,也便于校内教师在更大范围内交流经验、激活思维、生成教学智慧,更践行了化“异”为“优”的大包容、大超越的文化心态。

自2014学年起,学校坚持每1-2个月推选一个学科的一位教师展示优秀的现场公开课,全校所有科组教师都到场观摩并参与研讨。整个跨科组协作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学科组集体备课、试教、磨课;第二,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学校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定为跨学科教研日,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或艺术科、创客课程等各学科教师轮流展示公开课。第三,跨学科评课。先由任课教师简要介绍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后反思;再由不同学科教师构成“跨学科”小组,就这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或“教学资源”等进行“主题式”讨论,小组内将发言进行整理并派代表现场分享;最后每位教师在学校“校本教研网”内,发表此次活动的教研心得,汇集成深刻而切实的协作教研收获。

通过跨学科协作教研,促使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学科教学,促成学科教学方式方法之间的大融合,进而帮助教师“取众科之长”,开辟出教学的新天地。

3. 跨界学习,延伸校本研修的宽度

跨界学习,是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更确切地说,跨界学习是一种学习思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跨界交叉活动,来获取创新灵感。学校先后组织了结合教育工作的心理学、急救常识等促进教育创新的参观见学、到中国电信客户体验云中心观摩高新科技的校本研修活动,借助跨界学习的拓宽眼界、激发灵感、挖掘潜力、提升能力的特点,打开教育教学的视野,激发灵感与热情,让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探索出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为教育教学创造新的价值。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科组四位一体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基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策略——以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三 例说2018年全国卷“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方式与教学启示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一 历史解释的两种考查类型及教学培养策略——基于201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题的探讨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教研活动掠影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