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是智慧社会的效率源泉

2018-03-31 09:33柳进军
中关村 2018年2期
关键词:源泉分工整体

柳进军

“分工产生效率”是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其源于贯穿农业和工业社会的“细分”思维,二十四节气、“曹冲称象”、微积分等都是通过细分解决问题,最终这一思维延续至工业生产中。不可否认,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简单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系统,其特点是部分机械组合几乎等于整体,这种情况下,分工确实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正在带领我们进入智慧社会,大量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系统将变得复杂,整体往往大于部分之和,我们不可能再通过部分求和来实现整体。在这种情况下分工是否仍然是效率源泉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在智慧社会中,场将代替分工成为效率的源泉。

场是一种作用时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旦物体(或人)进入这个时空,就会受到它的影响。场在物理和文化中都有所表现,磁场是最常见的物理场,铁屑进入磁场会被其影响,形成有规律的分布。而刚刚过去的春节就是一种文化场。每到春节,几乎所有国人都会回家和亲人团聚,并且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场在经济中同样有所体现,职场就可以看做是经济社会中的一种场,个人一旦进入职场,必然遵循特定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

那么场为什么能够成为智慧社会的效率源泉?农业和工业社会中,产业发展更多依赖迭代和产业链重构,智慧社会中涌现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而相较于分工,场更有利于产业涌现。

涌现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科学告诉我们,部分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当部分间的关系深厚和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涌现才可能实现。分工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切分、组合都是简单、机械的,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关系,而这恰恰是整体价值的核心,也是整体效率的源泉。这就像将大脑分解成细胞再人为组合,便不能再产生意识,而大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意识。分工思维将产业、企业无限细分,大大降低了产业涌现的可能性。场则主张聚集而非分割,在场的作用下,大量个体聚到同一时空,这些个体聚集和随机行为为涌现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在无规律中形成规律。例如在春节场的作用下,许多家庭团聚,他们各自庆祝和联欢,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春晚产生,他们也各自拿红包、抢彩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集五福活动迅速普及,并且还促成了交换福字、保险、年货等系列交易。

在智慧社会中,场的形成时间被大大缩短,同时也加速了产业涌现。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场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庆祝春天来临、游子归家、吃饺子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历经几千年才形成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双11购物节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年度盛事仅历时9年,双12购物节形成历时6年,而直播答题风靡全国仅仅用时5个月。

当场成为效率的源泉,产业发展就应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效率的提升。首先,传统思维要求产业在分工上投入精力,分工越精准效率越高,未来产业发展则需要在造场上投入更多精力,场形成的速度越快,作用力越大,效率越高。第二,抓住技术造场的机遇。技术的重大变革期是造场的重要时期,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都形成了技术场,他们互相交叉,成为一个场环境,就像电场、磁场、引力场交叉作用一样,阿里巴巴、微信、智能驾驶在这样的场环境中应运而生。第三,注重文化和技术场的结合。春节、双11的形成,无一不是文化场和技术场相互促进和融合,只有两者结合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智慧社会的到来将使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发生转变,进而使得原有的产业效率实现方式受到冲击,场将代替分工成为效率提升的主要渠道,中关村产业发展要着力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抓住技术和文化造场的機遇,利用场来提升效率,实现产业价值倍增。

猜你喜欢
源泉分工整体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我的快乐源泉——书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激活写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