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探索研究

2018-03-31 09:37祖国峰
商业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对策

祖国峰

[摘 要] 校企协同育人是破解职业教育难题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校、企、行、政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育人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体现与目标,需要持续的实践与探索,需要不断地总结与研究。经管专业的发展更需要校企协同育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这一需求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仍需突破一定的瓶颈。通过对新兴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企业的真实需求与参与程度不匹配,选择合作伙伴具有局限性,以及专业自身建设力度不够。因此建议顺应时代的潮流,遵循国家法律政策,不拘一格搞好创新,并积极争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借力的同时要做好内涵建设。

[关键词] 经管专业群;协同育人;对策

[中图分类号] D3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3-0095-02

一、经管专业群的特点

(一)涉及的专业类别广、行业岗位多

根据教育部2015年高职专业目录及2016、2017年增补专业的划分,广义经管专业群包括4大类、15个小类、60多个专业。

(二)要求学习者涉猎的知识面要宽

每个专业除了核心知识外,也要涉及经管公共知识,各专业间知识共享与融通普遍,对学习者和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多数专业从表面上总给人以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杂乱无章、假大空的感觉。

(三)对脑力劳动的要求要高一些

这些专业或岗位不会太多要求机械性操作,除了对记忆能力要求外,更多地是考验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团队协作等,对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四)缺乏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指导与约束

多数专业灵活性及不确定性过大,国家及行政层面缺少规范,对行业、企业缺少约束,对劳动者的准入与评价缺少标准,求职者比较茫然,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

(五)科研成果转化困难

经管专业很难形成实际的应用成果,成果转化较难。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法律依据及需要突破的瓶颈

(一)现实需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现实中用工单位招不到适用的人才,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矛盾很突出。企业不能按时开工、不能按产能开工,生产资源闲置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学生待业时间长、频繁地换工作,人力资源造成浪费,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遇到了瓶颈,这也成为教育目标能否全面实现的关键所在。

3.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微观经济组织的贡献,经济组织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才资源的稳定与持续供给。

4.大学生及其家庭的需要。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对唯一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

(二)法律依据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同高校、中职进行合作,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职业教育法”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国家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奖、贷学金及捐资助学,“企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校学生和教师实习”。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行业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指导。要推动5个对接,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这里应该是首次出现“校企协同育人”的表述。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支持高职院校与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这是对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需要突破的瓶颈

1.需要法律强制力的约束。纵观我国有关校企协同育人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鼓励、倡导、引导、支持、健全、完善、探索等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表述,缺少健全、威严的法律,对社会经济组织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模糊。

2.需要破解行业、企业的被动参与。社会上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缺乏对参与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履行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不到位。

3.需要突破职业院校的固有机制。教育者的思想不够开化,不能顺应潮流、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没有建立起来。

三、经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专业的创新

会计专业采用“校介企”人才培养模式,这里的“介”是指架起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和媒介,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公司、会计培训机构、投资理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组织,它们是会计行业和职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专业和工作的特殊性为会计中介的介入提供了平台和契机。这种“校介企”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学校、会计中介机构、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安排上包括课内教学、中介机构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方面。这一体系将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为培养会计实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人才培养模式已于2011年入选黑龙江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项项目,黑龙江日报对此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6年通过教育厅验收。

2017年,学院与北京阳光海天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在北京建立了会计专业的第一个实训基地。分两批次安排120名会计专业学生到该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跟岗实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新兴专业的探索

电子商务专业与省数商科技签署订单培养协议,采用“校政企‘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中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或跟岗实习,第三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与融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在:

1.学生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在2015年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是高职院校最好成绩;在2017年省第二届“互联网+绿色农业”点对点营销策划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7年第五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竞赛省赛区荣获高职组三等奖。

2.校政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2016年,学院与克山县电子商务创业园、合作企业签署协议,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实训基地,实现学院、政府、企业三方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先后组织两期共130多名学生入住园区进行为期6周的实训活动,实习成效显著。

2017年,学院与大庆市让胡路区政府和合作企业三方在大庆市让胡路区大众创业孵化基地签署协议,共建电商人才创业孵化基地、电商“双师”培训基地、大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先后组织两批130名大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到该基地进行为期4周的跟岗实习,组织60多名大三学生到该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3.合作企业投资助学。为了体现校企深度合作的诚意与社会责任感,天龙公司无偿捐赠给学院一座50个座位、价值50余万元的电子商务实训室。

4.校企共同开展科研工作。在国家民委委托课题及其子课题研究过程中,校企共同参与,共享研究成果。

5.提升专业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根据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省民委领导的指示精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广与销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提升电商创业能力,培育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电商专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省民委经济发展处和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少数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此项工作已经启动,首批电商创业志愿服务队3个分队奔赴杜蒙、2个分队奔赴齐齐哈尔梅里斯区贫困民族村开展调研工作。

四、经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真实需求与参与程度不匹配。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这类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企业虽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但深度和广度不够,各主体间配合不够协调。导致企业对人才不够满意,学生对工作环境及岗位不满意,学校对企业不满意,最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

2.选择合作伙伴的局限性。由于时间紧、信息不准确、人力的因素等各种原因,在选择专业合作伙伴时显现出一定的不足;而一旦签署并履行协议,则调整、中止或终止的难度加大,并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3.專业自身建设力度不够。由于是校企合作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忽视了自身的建设,实训条件投入不足,缺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企业依赖较大。

(二)对策建议

1.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服务于市场经济大量需要职业教育人才的大好形势。

2.要遵循国家法律政策。学习、吃透和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3.要不拘一格搞好创新。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要积极争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5.借力的同时要做好内涵建设。通过创新模式,借助外力的同时,专业自身也要抓紧时间搞好基本建设,如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14〕19号,http://www.gov.cn/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S].国办发〔2015〕36号.http://www.gov.cn/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