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关于优化人力资源供求生态的调研与思考

2018-04-01 02:42张科勇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12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区域间人力资源

张科勇

都江堰市人社局着眼于优化人力资源供求“生态”,通过对市人力资源供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解决全市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引导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和优化,都江堰市人社局着眼于优化人力资源供求“生态”,在深入调研本市人力资源供求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都江堰市人力资源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都江堰市现有人口65.8万,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约7.6万、占11.56%,高中(中专)约13.6万、占20%,初中及以下约44.6万、占68.44%;劳动力35.6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4.16万人,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分别为19.3%、30.3%、50.4%。

虽然都江堰市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以及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协同上取得了发展,但仍然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市场供给不平衡、人力资源流动不充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完整、职业教育发展不全面、人才吸引力“先天不足”等问题。

二、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生态”对策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构建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工作平台,开展“智库”建设,大力挖掘本土实用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强化人力资源协同创新意识,主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作,及时研究调整相关政策,不断聚集各类人才;强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价值链对当地产业扶持的系统带动作用。

二是积极搭建人才培育平台。集聚产业,培育市场,全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地生根。转变办学思路,重点打造医护康养专业。与高等院校共享优质师资,积极打造都江堰市乡村振兴康养培训学院和康养专业培训实训基地。

三是优化市场供给渠道。宏观把控深入调研。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市场运作规律,分阶段开展全市用工调查和劳动力普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进一步丰富就业服务形式。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培育力度,完善就业援助机制,确保就业形势更加充分稳定。进一步完善全市就业薪酬指导体系。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业薪资标准,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有效对接。

四是强化区域间人力资源共享协作机制。通过扩宽和深化区域间人力资源合作渠道和模式,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互动交流,促进人才的开发利用。同时在政策范围内制定有利于双方的规则,明确区域间权利及利益补偿机制。

五是积极引导支持经营性服务机构发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圈,辐射带动行业良性发展。同时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打破“单一化粗放式”的低端发展格局,主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新业态进行延伸,与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有效利益互补。

六是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积极开发适应市场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职业院校、企业和盈利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动,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链,逐步将“短频快”低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终身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积极引导未就业群体实现稳定式就业。

七是改善引智育才政策环境。推进人才政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本市人力资源的供给及结构做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努力优化引才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安居办法,加强人才综合性服务和高层次人才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工作。努力改善育才环境,将人才工作与全市四大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紧密结合,做到产业园区建设与人力资源配置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并建立培训辅导、创业投融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平台,鼓励并夯实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区域间人力资源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