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与清朝促进大同地区发展原因

2018-04-01 12:14张凯凌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互市驻军军事

张凯凌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明代的大同及其发展

明朝大同地理位置特殊,使得其军事地位特别重要。明朝时期大同是防御和守卫京师的重镇,此地北临蒙古往南直面华北腹地,明廷都城。因此战略位置显赫。故从明朝初年开始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大同的防卫作用,将其视为重镇,加强经营。史料载“大同古并州地,春秋战国时北狄所居……国朝复置大同府,东连上谷,西北迫虏,西南捍畿辅。”[1]由此看出在明代大同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一旦失守便有可能危及明王朝的统治。

因该地区的重要性,所以明王朝极其重视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首先,大同城的建立便是其发展的第一步。城市是边防的重要据点,为维护保证京师的稳定,明王朝在该地区旧城的基础上修缮扩建,建立大同城,同时在周围修缮了许多卫所和城堡,加强防御,拱卫京师,由此形成了军事重镇。

其次,大规模驻军和军屯。为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定,明廷在该地大规模的驻军,《三云筹俎考》中所载载,“大同的驻军编制为,83144人,战马,36888万,不包括增援部队和临时招募的士兵,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候,大同驻军曾达到13万人。”[2]这庞大的军人是大同镇人口的重要的一部分,为了维持军队的粮草供给和日常运行,明廷在该地屯田,如洪武八年“中书省臣奏,山西大同都卫屯田二千六百四十九顷,岁收粟、豆九万九千二百四十余石。”[3]此外,为了保障驻军的生活,明廷还实施了民运粮和开中盐引等措施解决军队日常消费。这些举措都进一步促进该地的发展。

第三,商业贸易和互市促进城市的发展,明朝大同驻扎大量军民,是典型的军事重镇,大量的人口必然需要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同时朝廷拨发大量军费用于当地军民消费,这样便促进了商业发展。此外明朝政府在和平时期开放互市使得游牧地区的战马和农耕地区的物资得以进行交换,大同处于游牧和农耕的交界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促进了大同地区的繁荣。如史料中记载,“大同得胜堡自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十四日官市顺义王俺答部马千三百七十匹,价万五百四十五两,私布马骡驴牛羊六千,……抚赏费五百六十一两。” [4]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同城的建立,驻军,屯田以及互市是明朝大同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清代的大同及其发展

伴随着清朝入主中原,长城的防御功能也逐步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长城沿线军事威胁消失,伴随而来的便是长城沿线军镇功能的弱化,大同作为明朝长城沿线的军事重镇在清朝其性质也在默默的改变,清朝入主中原之初晋北地区保留了明朝的卫所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府逐步开始,裁撤缩减驻军的数量,撤销军事卫所,使得原来由卫所管辖的地区逐步撤归州县管辖,原来的军镇场所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点。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大同地区与明朝大不相同。

明清大同现状的不同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原因亦与明朝不尽相同。首先,社会的稳定是大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清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社会一度时期非常稳定,蒙古和汉族不在对立,大同地区不再作为军事重镇,社会安定,尤其在姜瓖叛乱被镇压后,大同长期处于稳定的局势,促进人口的增长,同时康熙时期推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人口的增长。社会安定,人口增长,商业发展,大同渐渐地繁荣起来。

其次,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大同发展的另一个原因,与明代大同的互市贸易不同,清代的大同互市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大同以一个北方商埠和重要补给站的姿态出现,明清时期商帮活跃,晋商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商帮,其经商范围遍布大江南北,前往内蒙和恰克图地区便是晋商经商的其中一条线路,大同作为此条线路的重要补给站,商业活动非常的活跃,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四年大同城有布行、杂货行、干菜行、帽铺、皮行、缸行、当行和钱行”。[5]由此便可以看出大同的商贸活动非常的兴盛,远比其他县城发达,甚至非本地盛产的布亦有专门的行销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大同商业远远比明代繁荣。明代大同的互市所交易的商品种类较少,且受战争影响经常关停,所以其商业的规模,商品的种类以及市场的繁荣度都远不及清朝。商业的繁荣使得大同商埠功能日渐突出,更加剧了外地人口,尤其是经商人口的涌入,进一步促进大同的发展。

第三,农业进一步发展是大同地区在清朝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大同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并大面积种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增加了农业的产量,乾隆《大同府志》卷中记载了这样一句“玉蜀秫,其苗叶胥似高粱,穗如秕麦,叶旁别出一苞,垂吐白须,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6]由此可见晚至乾隆,大同地区已经种植玉米。此外马铃薯亦引入山西,道光《大同县志》中记载:“白薯,其大如拳,俗名回子山药。”[7]这些高产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当地粮食产量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得贫瘠的晋北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大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小结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明清两朝促进大同地区发展的原因是不相同的,从现象上来看,明朝时期促进大同的地区发展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城市的修建,其二是驻兵和屯田,其三是商业贸易和互市的发展。清朝促进大同地区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独特的位置和高产作物的引进。从促进大同地区发展的主力和助推力来说,两个时期亦各有差异,明朝时期促进大同地区的发展受王朝边防政策的直接影响,无论是大同城的建立,驻兵,屯田亦或是互市,明朝政府所起的主导作用明显,其首要的出发点是维系明王朝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大同地区的发展,并且军民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之相反,清朝时期大同地区的发展,多是在政府引导下,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该地区不断地发展起来,其首要的出发点是发展经济,而非出于军事目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从根本原因来看,影响明清大同地区发展最本质的因素在于,明清时期大同战略位置的演变,明朝时期长城沿线的边镇军事职能突出,所以大同地区突出其军事职能,清朝大同地区军事职能弱化,其商业性质便逐步凸显出来。

猜你喜欢
互市驻军军事
中国边民互市研究回顾与述评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明代蒙汉互市贸易的建立及发展演变——以市口变化为中心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世界军事掠影
香港驻军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