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表演学的三大矛盾分析应用戏剧引导者

2018-04-01 12:14安菲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引导者前台脚本

安菲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当作为一个应用戏剧工作坊的引导者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你便成为一个演员,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一种表演,这时,又该怎样准确把控自我与角色?在打破第四堵墙的表演空间中,又该怎样区分与控制前后台,完成前后台的转化?在面对特殊的观众时,又该怎样恰当的运用脚本与适时的现场的即兴自由发挥?这对于成功扮演引导者这个角色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以实践中的例子,透过社会表演学的三大矛盾,来分析引导者行动。

矛盾一:表演者自我与角色的理想形象——个体目的和群体规范的统一

在《社会表演学》一书中,作者讲述这一矛盾时,提到社会表演也有宗教般虔诚的和玩世不恭的两个极端,从艺术表演的角度来看就是体验派和间离说;多元的生存环境下,多重角色的诞生及各种角色的适应问题;角色规范与整体规范及社会规范下的角色自由;角色与接受训练后的角色,以及训练方法和现实意义;”主我“和”客我“的矛盾性存在以及如何保持各自的特色等。

在应用戏剧工作坊中,作为引导者,处理好自我与角色是十分关键的,在面对不同的群体,就要有不一样的状态和角色感,在进入一种新的情境中,我们试图规范角色,使角色在社会规范下,找到一种自由。

角色的适应与角色的训练对于应用戏剧工作坊工作者影响是很大的。面对不同的群体时,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在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特殊群体时,应用戏剧工作者也就面对了新角色的挑战,这种对于新角色的挑战,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提升自我的一个契机,哪怕这种新角色明显高于表演者的自身条件,只要角色和训练是对路的。在我们应用戏剧工作坊的实践中,有的同学作为引导者则会怯场,紧张之后,语无伦次,但经过反复的练习,实践经验,与课后反思,逐渐的能够摆脱怯场等不良情绪,以及能够面对不同的参与者,适应自己的角色。

在很多情况下,角色与自我是对立统一的,个体目的和群体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统一。掌握角色与自我这一矛盾,在戏剧工作坊中,在面对不同的参与者,能够顺利的转化角色。可以挑战新角色,找对角色的训练方法,使自我变得更好,在不同的情境下,也能够适应环境,并不会被角色吃掉,深陷其中。通过对自我与角色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参与者的心理,在设计课程时更能够深入核心。

矛盾二:表演的前台与后台——任何戏剧性行为必须遵守的程序规范

在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对前台有这样一个说明,前台包括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其中个人前台又包含外表和举止两个方面。不管社会表演的“舞台”形式怎么样,表演者都需要有明确和安全的后台区域。不论是落魄还是光鲜,我们都无可避免。当然在有些时候,一些表演者也会把后台搬上舞台形成前台区域。这样的扭转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他可以更好使观众信服,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观众看到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而选择远离。为了更好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表演者必须分清前台和后台。

应用戏剧强调的是通过过程中观演者的行动来达到让个人,社区或者社会受益的目的,打破了第四堵墙,观众用身体行动,观演关系不固定。伯奥曾经这样论述应用戏剧:第一,“了解身体”,由一系列能偶让参与者重新认识自己身体的练习组成,认识身体的局限性与可能性,人是身体受到社会制约及许可的部分;第二,“让身体具有表现力”,有一系列的游戏组成,旨在让参与者发现出声音之外的其他表现方式;第三,”戏剧作为语言“通过”同时演出“等方式,参与者逐渐认识到戏剧是一种”获得“,”当场“语言;第四”戏剧作为辩论“,通过采用特定的步骤形成戏剧场面,已达到讨论特定主题或语言特定的行动的目的。因为应用戏剧强调这种过程性,以及强调观众身份的转变,由观众成为演员,由观看变为观演。因此在应用戏剧工作坊开始之后,在这个空间中,后台基本与前台融为一体,没有严格的区分。而退出当时的空间来说,后台则可以是多样的。在我参加给蒙多贝自闭症儿童中心的教师做的最后一期工作坊中,采用了论坛剧场,首先我们在后台提前编排导演了一个15分钟的短剧,在来到自闭症儿童中心后,我们演出了这出戏,使观众坐不住,用身体参与进来,从而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出现在那个空间之后,我们便没有明确的后台了,虽然老师是坐在一排,但我们表演者的小声交谈,蒙多贝的老师还是可清楚的听见,此时如果信息很关键,则可能会影响我们工作坊的进行,所以再来蒙多贝之前,我们在后台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能将慌忙呈现在观众面前。

应用戏剧工作者,则要格外注意个人前台,即注意“外表与“举止”“外表”所指的那一类刺激功能,随时会告诉我们有关表演者的社会身份。”举止“所指的那一类刺激的功能,可以随时让我们预知,表演者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情境中扮演怎样的互动角色。因此,在应用戏剧工作坊中,我们要以怎样的外表与举止,面对参与者,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外表带给观众的是最直观的一种对表演者的社会身份的判断,而我们在工作坊中,强调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和外表也有直接的联系,其次,举止是接触过程中观众对表演者产生印象的关键。这得益于合理的举止,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坊中,我都会依照情境来调整自己的外表与举止。

在做工作坊时,当我们把后台搬到前台的表演区时,也许对参与者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的同学在做工作坊时,将原本应该在后台做好的道具,带到前台 直接供参与者使用,但他却让参与者和他一起现场制造道具,这时不但增强了参与者的动手能力,还调动其参与 积极度 。所以,我们要以情境来定,谨慎地的对待前后台的划分。

矛盾三:事先准备的脚本与现场的即兴自由发挥——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的表演

社会表演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表演的脚本,和艺术戏剧相比,它的脚本更隐蔽、更灵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脚本就是规范,就是依据。脚本与即兴,既不是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也不是一意孤行的自由发挥。它是根据交往行为过程中的对象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演以达到意料外的目的。

在应用戏剧工作坊中,应保持角色稳定。课程设计即是我们表演的脚本,是我们在脑海中预测的活动情景,更是我们对工作坊达成目的程度的一种预测,编写脚本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而是在发生突发情况之下有据可依,并且也是塑造形象,克服自我一些短处的需要。但在工作坊开始之后,将以脚本为基础,在观众做出的反应后,及时进行调整。但在编写脚本时,应进行实际调查,否则将促成巨大的挑战,也就需要更强的自由发挥能力。因此在设计脚本时,不能光纸上谈兵,而要依据实际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给角色塑造提供合理的依据,并且在表演时,做出机智的自由发挥。

在我国,应用戏剧尚属新型学科,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三所学校设立。应用戏剧脱胎于艺术戏剧,又再将戏剧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个应用与转化的过程中,引导者则成为载体。应用戏剧是存在与传统意义上主流戏剧或剧场之外戏剧活动,尤其是那些使个人,社区,社会受益的戏剧活动。在做这样一个特殊的戏剧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社会表演学则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猜你喜欢
引导者前台脚本
酒驾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快乐假期
小编的新年愿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