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分析学学科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

2018-04-01 12:14范欢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学作曲分析方法

范欢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一、音乐分析学的提出

“跨学科分析”是2009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会”上提出的,在这个学会上,首次提出了“音乐分析学”的概念,将音乐分析学从过去简单的分析方法提升到一个学科的高度。这个阶段延续到现在。

“音乐分析学”是陈鸿铎教授在2008年《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中首次提到的概念,在这片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从1993年于润洋教授提出“音乐学分析”后,各类对作品的音乐学分析便层出不穷,似乎作为了与音乐分析并列的一个分析方向。但是单看字面意思,“音乐学分析”应该是包含在“音乐分析”之内的,而且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的名词术语或相关概念中也未出现“音乐学分析”这个概念。而且,“音乐分析”也不能单指作曲技术与曲式分析,所以作者提出可用“作曲技法分析”来代替“音乐分析”,这样,它与“音乐学分析”变形成了并列关系。而在它们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用“音乐分析学”来统领。将“音乐分析学”作为一门学科,并对“音乐分析学”做了学科定位,而在2010年作者发表的《再议“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建设》中提到对之前“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定位与提到的学科内涵不是很一致,这样的学科定位还是将重点落在了音乐分析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上,所以很可能会被认为是“音乐学分析“的一个代名词,而这,是对此门学科发展很不利的。于是作者在之前的学科定位上对“音乐分析学”做了补充:音乐分析学是一门关于音乐分析的学问,它涉及音乐分析的历史演进、实践类型和方法论的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的历史,为音乐分析“正本清源”,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各种分析实践,梳理各种可行的分析途径;通过研究分析的方法类型,总结和推广分析的方法论。音乐分析学不是一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对与音乐分析相关的所有问题的研究,促进音乐分析的体系化完善和在推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

而对“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在之前提到用“作曲技法分析”来取代“音乐分析”,而将“音乐分析”提出来作为一个学科。我认为音乐分析在之前乃至现在,都被人认为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如作曲技法研究,和声研究、曲式研究等等。而这个定义其实是一开始就是有偏差的,音乐分析不光只包含音乐本体,还应当包含音乐的文化意义等,所以在1993年于润洋教授提出来“音乐学分析”,这就是因为“音乐分析”的概念有误。但在提出“音乐学分析”后,没有人提出对“音乐分析”概念的质疑。大家都是将错就错。已导致现在“音乐分析学”学科的建立进程缓慢。

二、音乐分析学的内容

“音乐分析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内容。1.音乐分析的历史学研究;2.音乐分析的范畴学研究;3.音乐分析的方法论研究。虽然在表面上是作为三个层次,但是在实际中。这三个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

“音乐分析学”作为一个新学科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对于一个新学科的建立,它的定位以及整体框架,总体来说,“音乐分析学”已经踏出了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在2015年陈鸿铎教授发表了《建立“三位一体”的音乐分析课程体系》,文章中对“音乐分析学”课程的教材问题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并且引进了非常多西方的音乐分析教材,这对学科建设又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陈鸿铎教授提出的“音乐分析学”中始终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没有做很多的说明。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中国音乐分析中对音乐本体分析的方法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理论与方法。

三、音乐分析学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人们在学习西方音乐曲式结构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中国音乐结构的美感,建国后,针对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王世襄、陈应时、罗传开、李西安等好多学者都开始概括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特点并尝试用于作曲课教学,从80年代起,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分析中具体作品或乐种的独特性,使这一研究走向深入,李吉提教授就出版了《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一书,这本书分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分析,中西合璧的音乐结构分析,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分析。这个分类是按中国音乐发展的时间线整理的。这在中国音乐分析的道路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著,它抛开了西方分析技术的羁绊,综合考虑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审美取向。开创了一条对中国音乐分析的新道路,以往大家都认为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是不相容的。西方的音乐分析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在对中国音乐分析的研究上,还有很大的欠缺。李吉提教授虽然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知识,但是却并没有被固定的思维限制。在对于中国音乐分析的方法上,没有直接将西方的分析方法套在中国音乐作品里。而是创新出适合于中国音乐的分析方法。比如,界定了她指出的“结构分析”并不等同于“曲式分析”,而是拓展了她的“传统音乐结构分析”的范围,将音乐语言的构成与表现也纳入其中,如:调式、音列、音腔与表情的结构,等等,而对于西方结构体系分析中的“格式化”、“类型化”的分析方法则抛开不用,而是更注重对作品实事求是的分析。

四、总结

中国正是缺少这样的创新,用西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中国传统音乐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也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以前的分析方法对于逐渐更新的音乐作品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西方的音乐分析法也在逐渐更新。而我们在音乐分析的路上起步晚,更应该学习他们对于音乐分析的分析方法以及探索过程,并且打开自己的思维。使得音乐分析在中国也有自己的道路。

猜你喜欢
音乐学作曲分析方法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音乐学人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邀你来我家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作曲心语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