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设计表达

2018-04-01 12:14孙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园路文化景观公园

孙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保持水土和调节地域小气候的作用,具有极高的环境意义和生态价值。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随着湿地生态跨学科研究的逐步深入,湿地景观的地域文化建设显得越发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域文化的记录者,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演变的见证者,湿地公园的规划应该在发挥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基础上继承和延续历史文脉,突出表现地域特色,打造独具风格的地方文化景观,使其在同一种类型的湿地公园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何在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对地域文化进行设计表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新的解读。

1 湿地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地域文化作为历史记忆的延续,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风格特色。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地域文化在湿地公园中的表达原则十分必要,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域生态性原则

我国湿地广布,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俗风情会直接导致区域间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坚持地域生态性原则有助于更好的体现湿地公园的地域文化[1]。湿地公园地域生态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湿地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湿地动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和造景功能,不同地表肌理和地形构造形成了地域环境的显著性差异。为了突出表现湿地景观的地域性特征,在湿地生态景观的创建中应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多使用乡土植物,并对当地的湿地动植物群落进行保护、开发,从而体现出湿地景观的地域生态性原则。

1.2 时代性原则

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文化特点、民俗传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持续而又缓慢的动态演变过程。因此,为了表达和体现湿地公园的时代性特征,我们在打造湿地景观的时候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旧”的文化传统与“新”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用“新”的时代元素来表现“旧”的历史传统。在打造湿地公园地域文化景观的时候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用新的材料和表现方式来表达湿地景观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湿地景观。

1.3 整体性原则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是构成地域文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地域文化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自然、人文、社会三个要素通过一定形式的组合互相渗透,共同影响着一个区域范围内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者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脱离大的地域环境而独立起作用。只有当某种元素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并成为人们熟悉景观的一部分时,这种元素才会在感觉上和精神上被游人当做是地域景观特色[2]。因而,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景观时,我们要以整体性原则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注重文化要素的选取,合理的对自然、人文、社会三个要素进行整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景观。

2 湿地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内容

地域文化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性作用,经过分析和提炼,归纳总结起来,地域文化在湿地公园中的表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2.1 自然环境层面

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形态而被感知的,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区域内较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由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要素构成,不同区域间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地域文化必须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支撑,才能吸收源源不断的物质养分,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湿地公园的动植物景观也是对湿地系统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的自然环境进行适应的结果。正是因为环境要素的多样性,从而使湿地景观具备了独特的地域形态和文化美感。

2.2 人文环境层面

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交流方式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俗生活、科学教育三个层面,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它们对当地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源于一定地域生活的经验,其中的地方传统、风俗礼仪、道德及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亚文化区域[3]。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是湿地公园地域文化景观创造的主要灵感和素材来源,收集提炼地域符号和文化标记,并将其融入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创造中,能够更好的体现景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这些丰富鲜明的历史人文信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达内容。

2.3 社会环境层面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了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产物。社会环境层面主要包含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区产业等三方面的因素。

政策指向对城市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鼓励文创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政策指导下,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发掘更多的地域文化,创造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发达的地区经济自然不会落后,有条件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使用更多新技术和新材料。而湿地公园的地域文化景观建设还可以跟地区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旅游文化产业链,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3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表达载体

湿地公园的地域文化通常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达载体才能被游人所感知,而这些载体往往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抽象和加工,才能形成符合人们审美取向又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景观。这里笔者把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表达载体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3.1 植物配置

植物、山石、水体、建筑是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植物群落因其丰富独特的形态和色彩而在城市景观的营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的“形”、“色”、“质”、“绿感”是不同气候带中植物景观地域特色的主要区别[4]。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湿地植物群落,受各地域间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内部构成和外观形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并且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乡土植物群落。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应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湿地植物,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

3.2 园路设置

园路,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工程,如同脉络一般,起到了联系各个景观节点的作用。同时,园路本身也可以作为景观存在,湿地公园中的各级园路除了有指引和导向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起到美化和观赏的作用。在湿地公园的园路设置中,我们应该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务活动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设计[5]。一方面,园路的设计应该顺应场所的地形高差,合理的引导人流,将游客分流到湿地公园中的各个景观节点,避免因人流量过大而造成景区拥堵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园路铺装材料、色彩质地、结构造型的选取上应该有意识的融入地域特色,把园路的景观功能和形式美感结合起来,与湿地公园的地域文化主题相呼应。

3.3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作为景观中的点睛之笔,是湿地公园中造型最为灵活多变、色彩最为丰富、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发挥着重要的空间点缀作用。景观小品在湿地公园中表现种类非常多,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可以分为景观建筑、道路设施、生活设施三大类别。作为最能够表达地域文化内涵的设计语言之一,饱涵历史化记忆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具有冲击力的美感享受,而且能使参观者产生美好的情感联想。景观小品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变,跟地域文化结合后能够演绎出更加富有人文气息的艺术形态。它以人为本的功能性设计,能够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和立体感,并且满足各类人群的实用需求和精神需求。

3.4 水体水景

湿地公园作为以水为主体的公园,水体在湿地景观的塑造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景观当中的水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在湿地景观中,水体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和关键的景观构成因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湿地公园中的水体形式主要可分为动水和静水,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几大类。所谓水景,就是以水体作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景观形式。比如:江、河、湖、海、池塘、滩涂、沼泽等[6]。而水体与周围不同的景物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水景的表现形式又能够表现出变幻的空间感。把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湿地公园水景的营造中,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

3.5 景点名称

景点名称作为景区当中文字性的景观符号,最能直观的表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个好的景点名称往往就是一个好的故事,能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全国各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景区,很多景点的名字背后都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要么是当地的一段历史韵事要么是一段传说典故,有的更是直接取自历史文化名人的古诗词。把地域文化抽象提炼,融入到景点的名字中,能够很好的体现景观文脉的延续。

4 结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打造一个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我们应当建立健全地域文化的理论体系,以期使未来的湿地公园的建设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园路文化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在公园里玩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园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止措施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