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美术教育中新技术应用之我见

2018-04-01 22:05刘金潇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媒介美术时代

刘金潇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美术教育

大数据时代对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不仅为学生获得更加形象的视觉效果和更为全面的美术素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使教师的教学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开辟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促进着人们的交往、娱乐和工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广泛的被大数据影响着,例如,微信、新浪微博、贴吧、知乎的使用等。在美术教育中,新生的数字媒介取代传统的电子媒介,使得教育体验的过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我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了我们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格局,顺应了核心素养下“读图”时代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中技术的新与旧

正如《为生活而艺术》一书中讲到:“从最广泛和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讲,科技仅仅是对我们自身功能的延伸和扩展,例如,使用铲子和钳子是对双手功能的扩展,使用望远镜是对眼睛功能的延伸,使用雷达是对耳朵功能的拓展,等等。在美术教育中,技术无处不在,我们使用一大块炭条在粗糙的棕色纸上画一条线,或是使用数码相机和电脑程序,都是技术的表现。” 在美术教育中,技术的应用随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电子媒介转变为新生的数字媒介,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了教师上课的热情,丰富了美术课堂的资源。

(一)“旧”技术——传统的电子媒介

之所以称是“旧”技术,是因为过去以至于现在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美术教师所依赖的教学工具局限于纸质媒介以及传统的电子媒介。纸质媒介,顾名思义就是依赖于课本上所传播的知识;传统的电子媒介,意在表明通过电视电脑所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评论或者模仿的层面。在信息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获取信息已不再是奢侈,而如何分门别类的处理信息才是当下的突破点。传统美术教育的定位、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的生存空间与审美方式都因为“新”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对美术素养的更高追求也使“旧”技术显得力不从心。放在美术教育中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学生易于接受也是美术学科新的突破点。

(二)“新”技术——新生的数字媒介

之所以称是“新”技术,是因为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带来的是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认知方式,新的沟通方式,而美术课堂所做出的改变——学生成为资源的收集者,整合者,传播者。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质量的美术课程与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将媒体应用与美术知识技能合二为一。大数据时代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类数字媒介,通过新生的技术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新的知识,同学之间合作,将大家所知道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各类新媒介在课堂上展现,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运用各类软件,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开创美术教育的新局面。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们很少在数码相机、计算机软件等方面遇到瓶颈,他们充满兴趣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之中,美术素养与媒体素养以及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从实际出发:在美术课堂上巧用新技术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用“活”演示方法

演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传统的演示法教师更多的是带着繁琐的材料走进美术课堂,通过演示的方法讲述颜色是如何调配,此种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人直觉的认识作用。目前,一个新的艺术学习领域——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借助于新技术,新的数字媒介,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体验新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改变死板的繁琐的教学方法,使之转变为现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根据每节课的需要。用“活”演示法,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用“动”营造氛围

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跨学科的帮助,最常见的是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在课堂的导入中,很多教师善于用一段视频,一段音乐来创设所需的情境,营造或悲凉或欢快的氛围,有利于诱发学生丰富的情绪,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本科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以“变废为宝” 课程为基础,着重用“动”营造氛围,开发了帮助学生予旧于新的有效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思考,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当下许多年轻的美术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美术知识,不断更新各类数字媒介的应用,不仅真正实现手“动”起来,而且使美术课堂的氛围也“动”起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教学难点的突破——用“趣”理解难点

教学难点的解决一直是美术教师难以突破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难点以趣味的形式呈现,恰当的加以运用新技术,比如将教学难点转化为有趣的定格动画,或是我们生活中有意思的片段,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得原来较难讲清楚的问题变得简单,这样就能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在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来教美术,而不一定让孩子仅仅在教室这个单一的环境中创作。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可以在音乐室、实验室、操场上、校园里,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乡间或小溪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美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美术的快乐,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审美体验。

(四)顺应时代的发展——用“精”图像识读

引用尹少淳教授《谈美术教育》一书中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关系图来阐述,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专擅,是美术学科所独有。大数据时代,信息丰富且更迭速度之快,意味着对于学生视觉形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读图”时代的发展,图像识读不仅仅停滞在看见的层面,更多的是如何用“精”它,这里的用“精”意在表明识读层面。提起图像识读,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但眼见未必为实,真正需要学生做到的是如何甄别,如何分析,如何应用。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初熹发起以中小学生为策划团队,展映并评选他们自己创作的动画,使每名学生“精”读自己的作品,挺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巧用新技术所产生大量的图像,激发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识读思考,让图像不再是满足一时的视觉享受,而是识读之后更多的反思。

四、结语

正如约翰逊所说,“我们必须学会为虚拟的合作空间扩展我们的手工能力”。最关键的问题是当我们扩展自身和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时,不要忽视我们同当下身边的现实的联系。大数据时代中美术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不管数字媒介的使用多么的先进,多么的便利,它也只是一个教学的工具,它可不能代替我们的手工劳动,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新技术,巧妙地利用新技术,它虽然仅仅作为我们教学环境的一部分,但是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储备,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欢
媒介美术时代
创意美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