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

2018-04-02 08:41唐云辉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变化生产群众

文 / 唐云辉

一、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逻辑点 在于“满足人民需要”

我党在发展中,主要的核心就在于为人民谋得幸福。带领人民向幸福生活发展,一直是我党坚持不懈的目标。而做到这一点的主要过程就是应关注与满足人民需要,不然这句话也只是空谈。

马克思主义注重实际人的解放以及发展,可以说其重视人的需要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属于人的自然必然性表现。其次,人会有必然需要,也随之会有想要满足需要的活动,可以说需要是人们各种社会性活动的推动力。再次,满足需要的方法属于人的一种生产活动,也就是马克思提到的“劳动对于人来说,就是满足需要的,以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一种方法。”最后,人的需要也包含递进攀升的客观趋势表现,因人们在满足某一需要后,就会形成新的需要,这就是需要的增长规律。

在发展历史中,我党一直以人的需要为主,也就是以人民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以此去明确社会矛盾的产生与转化。而且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到所有群众实际生活的问题,都属于我们要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足群众需要,那么我们将会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织者,而且群众也会围绕在我们周围,拥护我们。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而且综合国力也进一步提升,人民不单单重视文化生活要求的提升,也更加注重民主、法治以及安全和环境等要求的重视。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正在不断提升,使得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明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客观依据是 “社会生产变化”

针对需要满足问题,应重视唯物辩证法中的“两点论”,也就是要在人需要与满足需要的社会生产进行结合的思想上进行把握。可以说人的需要是通过社会生产来实现的,由此促进社会发展。人的需要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的,而且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提到人类生存的前提,是历史存在的前提,而这一前提就是人们为“创造历史”而必须要生活。

改革开放至今,我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路线,积极有效地团结与带领我国各民族人民注重建设工作的开展,通过长期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从某意义角度上讲,我国社会生产中存在的落后性问题有效被解决,但还需要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因原有落后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情况,成为我们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的客观依据。

三、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对策在于 “整体性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乎全局历史性的转变,对党与国家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发展学角度去分析,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解决,那么就应制定整体性思维来开展工作。

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解决中,当前目标就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该目标中主要以覆盖全领域、覆盖全人口以及覆盖全区域等要求,由此更好地实现小康“全面性”目标,坚持整体性发展策略。对于以生产实践为主要基础的人类社会来说,属于可以变化且经常变化的有机体,社会生产关系就是统一的整体,可以说具有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在发展中也拥有整体性特质。而整体性属于内涵丰富的属性,涵盖事物发展的所有性能,换言之整体性是发展中的根本属性,是我国发展最高、最具价值的特征。

四、结语

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行分析中,应明确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点,认识社会生产变化属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性依据,并意识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就在于整体性发展,由此为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变化生产群众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9到3的变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这五年的变化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