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8-04-02 01:51李桂树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马克思中国共产党

李桂树

(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两次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以说,这既是对全党上下的及时鞭策,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勇敢责任担当和坚强政治定力,而且也雄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鲜明政治立场和执政为民的火热赤子情怀。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告诫表明,尽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不能丢、政治理想不能忘、政治立场不能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乃至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不能丢

(一)全党同志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主题。用列宁的话讲,“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1]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给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无疑是给工人阶级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向科学的跨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传播不仅加速了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而且也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黑暗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展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也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2]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民经过长达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4]10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那么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而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那么就不会有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基于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绝对不能丢,丢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丢掉了安身立命之本。

(二)必须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虽然中国共产党一建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用它作为考察中国命运的工具,但是马克思主义决不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也就是说,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它会给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不仅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要求。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恰恰是实践性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早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5]413-414。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产物,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诚然,党的个别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有较为清醒的认知,但就全党来讲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认识,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普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致使中国共产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实践上的挫折甚至失败,反过来,实践上的挫折或失败也必然会导致理论认识上的觉醒。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他们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起来,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自觉运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我们党不能自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教条化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遭到挫折,甚至失败。与此同时,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那就是我们立足于新的实践基础进行理论创新开辟“新境界”的同时,绝对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因为我们党的由来、目标、世界观、历史观都是源自马克思主义,所以丢掉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不能忘

(一)全党同志必须坚持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能忘

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和立身之本是马克思主义,那么中国共产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鉴于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主题的,且共产主义本身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就等于共产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如果离开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追求,那么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反之亦然。事实上,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向我们展示了共产主义的发展远景,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422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将因为彻底摆脱了阶级压迫和社会压迫而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为人类指明了发展前景,而且还找到了实现这一美好远景的阶级力量,那就是工人阶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5]410-411。那么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将不断壮大。再加上工人阶级卑微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阶级本身就有着一种不可抑遏的改变社会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动力,而工人阶级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使自己获得解放的条件又决定了它是最大公无私和最先进的阶级,因此,它能够担当起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历史使命,从而使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正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给出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阶级力量,进而使人类执着追求了300多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才使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工人阶级并通过工人阶级带动最广大人民的发展进步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客观上成就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413当然,之所以说共产主义是远大的理想,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实现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和一蹴而就之果,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用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话讲,“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总之,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如果离开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那么共产党人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基于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绝对不能忘。

(二)必须坚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既然共产党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呢?这就有了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关系的问题。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早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就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列宁在其《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那么马克思的未来社会三段论就变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不通过社会主义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单就我们国家来讲,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从此我国发展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长期以来自然而然以苏联模式为参照建设社会主义,事实表明,我们在一定程度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虽然毛泽东较早提出了“以苏为鉴”,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但是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局限最终并未跳出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果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沿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构成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等等,所以不存在单一模式的社会主义。为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动摇,一方面结合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不仅如此,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由于我国并未经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只有经历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地成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也就是说,我们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还要有相应的最低纲领。只有坚持最高纲领我们党才不会迷失前进方向,而只有不断完成最低纲领才能为最高纲领的最终实现准备条件。可以说,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缺一不可,应当将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基于此,我们党必须坚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否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成了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不能变

(一)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政治立场不能变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所有政党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一支充斥着所谓英雄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还人民群众以历史主体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英雄史观予以前所未有的讨伐。早在《神圣家族》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深刻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英雄史观,他们认为历史不过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已。“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英雄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之所以错误,一方面它是用社会意识来解释社会存在,用思想意志来解释历史,这是认识论上的错误。另一方面,源于它的阶级偏见。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只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从这个阶级地位出发,他们必然颠倒地观察社会历史,夸大少数统治者的作用,贬低和否定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作用,而英雄史观恰好满足了他们借以维护本阶级的特殊地位和利益,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需要。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前提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因此,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而且最根本的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同时也是生产者即劳动群众的历史,因为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就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并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如前所述,诚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对此,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669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并不是人们事先选定的,而是既有的,是人们开展创造历史活动的基本前提。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绝不像涅瓦大街那样平直,而是呈现着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再加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差别性、多样性、分散性更增加了历史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找到代表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交叉点,才能凝聚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合力,进而推动历史进程健康向前发展。单就我国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以实现标志着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所以除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它没有与之不同的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就决定了它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忠实代表。又因为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它就历史地成为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如此,鉴于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它必然在前进的路上充满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群众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独立完成这样的历史伟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一如既往地牢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在任何形势下都必须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造福于民,通过党风廉政建设的实绩取信于民,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4]62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党的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坚定信仰,才能把人民群众汇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洪流中来,并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胜利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信仰不变、理想不忘、立场不变”,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0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马克思中国共产党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