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非诚勿扰》字幕的翻译解读

2018-04-02 13:46贾立平马海娟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非诚勿扰字幕隐喻

贾立平,马海娟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诚》)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真人秀,自2010年开播以来取得了极大成功,主持人和嘉宾们风趣幽默的互动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自2013年起由澳大利亚SBS电视台引进,配以英文字幕、普通话原声播出,时至今日英文字幕版的《非诚》传播已经超过200集,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相亲节目,收视率高达11%,创下了非英语节目在澳洲本土播放的最高纪录。SBS官方也认同《非诚》的文化传播效果,官方介绍为:With a viewing audience of up to 50 million per episode,this popular Chinese dating show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且从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反馈来看,观众对文化差异的好奇以及幽默言语的感触是最深的,《非诚》受到澳洲观众的追捧和喜爱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中国真人秀相亲交友节目的翘楚地位,更是反映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明镜。不可否认,该节目成功传播的一大因素在于妥帖的英文字幕翻译。英文字幕由现任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首席字幕师兼任西悉尼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高级讲师韩静主持翻译,作为字幕和跨文化沟通的汉学家翻译了200多部中文电影和电视节目。其中《非诚》的字幕翻译形象生动地贯通隐喻思维,以隐喻认知为媒介,带领澳洲观众以赏识接受的姿态来对待译文本身和中国元素,避免了长期被某些外媒引导孤立、片面地理解中国元素,增强了《非诚》的社会效果。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充分阐释人类理解的关键所在。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但并非是该事物的亚种,仅是进行部分相似特征的构建、理解、实施和谈论。概念以隐喻的方式构建,活动也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因此语言也以隐喻的方式构建着[1]。翻译学界就影视字幕翻译一般以研究人物对白为主,即出现在银幕下方,与角色台词一同出现的语言。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字幕翻译时译者应该明白字幕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输交流的过程。原语和译语间具有认知、文化差异,因而译者应在充分理解话语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这些差异,将那些不能直接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为观众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同时,遵循通畅与连贯的原则,选取简洁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的文字,使观众无须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便能轻而易举地明白字幕含义[2]。在《非诚》的舞台上主持人和嘉宾们互动时为了达到风趣幽默、良好沟通的现场效果,对话语的灵巧运用随处可见,这就为字幕翻译如何表现原意兼通顺易懂增加了挑战。本文拟从认知隐喻角度挖掘话语深义,分析译文中如何再现源语的隐喻涵义,并试图分析中外影视交流中翻译成败的若干要素,为跨文化交际拓宽思路。

1 隐喻的认知机制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性表达与隐喻性概念系统地紧密相连,我们就能使用隐喻性语言表达来研究隐喻性概念的属性,从而了解我们行为活动的隐喻性本质”。根据他们的观点,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大类。结构隐喻是借助一个高度结构化、清晰的概念来构建另一个相对模糊、定义不明的概念,达到交流中便于理解的目的。方位隐喻,是以人类的空间方位的基本体验为基础,组织形成一个互相关联概念的完整系统。本体隐喻是人类就自然物体特别是身体部位的经验提供把事件、活动、情感、想法等看成实体和物质的方式,从而为非常多样的本体隐喻提供了基础。本体隐喻可以细分为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叶子南敏锐地指出隐喻研究在语言跨文化跨背景下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味。同时,隐喻自身如何被动因激发以及不确定性又给读者营造想象的空间使语言更有活力,那么在不同文化下的人可以达到共识的目标就越远、解释的差异可能性就更大,这就留给了我们广泛的探究空间和斟酌余地[3]。从以上可以看出Lakoff和叶子南等认知隐喻学者的核心思想在于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更存在于思想中,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借用隐喻表达话语,更借用隐喻思想去认识理解周遭,在广泛理解的基础上译文会更加贴切。

2 《非诚》中隐喻的认知翻译例析

2.1 《非诚》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非诚》的舞台上形形色色的男女嘉宾抖机灵式的直率表达着自我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等,不仅使得自身的标识性凸出,也打动了观众加深印象;主持人邻家大哥式的幽默既委婉点中要害又饱含哲理使人信服。正是由于抖机灵和幽默的表现使得译文翻译更具挑战性,若译文不能体现幽默内核那么澳洲观众便不能在这个节目中体会到中国年轻人迥异于本土年轻人的形象与言语,更别说认识中国特色的方面、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图景[4]。

截止目前,如王刚、陈文雪、向凤雅等学者从各方面探讨了《非诚》现象,如从系统论角度探索新时代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5]、主持人话语标记“来”的分析[6]以及女性会话特征[7]等关于节目本身及衍生的问题,但是几乎没有人较多地思考如何进行翻译的问题。精彩的对话需要用贴切的译语表现出来,才能让国外观众通畅理解达到原文和译语交流与传播的目的,从而体现中国影视剧在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价值所在。

2.2 认知视域下《非诚》的语言隐喻翻译

Lak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认知机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沟通方式[1]11。若没有文化认知背景,便很难精准领悟《非诚》中隐喻语言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下面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个角度,对《非诚》文本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分析。

2.2.1 《非诚》语言中结构隐喻的认知性

结构隐喻指一个概念如何以另一个概念来进行隐喻构建。结构隐喻为人类在认知层面上扩展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无疑是一种重要的隐喻形式,并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结构隐喻在《非诚》的字幕英译中最为常见。

例1)好马不吃回头草。

译文:A good horse doesn't go back to graze on what he has rejected.

叶子南指出,由语言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文本翻译问题的“不可译性”,其原因可能是语言结构或者文化差异使然,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双关语或歇后语[8]。这类文本翻译时若能将语义和语言形式兼顾则为上策,但就舞台语言和观众接受度来讲,若在语义对等的基础上刻意追求语言形式规整致使信息的传递沟通出现障碍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回头看译者对这句双关语的翻译,该句中第一个隐喻是good people are good horses,第二个隐喻是rejected grass are rejected people.在这里隐喻的存在是加强修辞多样的作用。译者将精力留出来直接考虑“草”究竟隐喻什么概念。若在该句中译者翻译成A good horse doesn't go back to where it has already grazed on该句所要表达的“人不走回头路不找旧人”这层隐喻意义就很难被观众理解,而若译为A good horse doesn't go back to graze on what he has rejected借助隐喻认知调动结构隐喻知识寻找最佳关联就容易理解rejected在该语境下的语用意义,观众借助“拒绝”这个意义就能了解“不再回头”这层意思了。好的译者能够反映原文的语言特点,尽可能避免邯郸学步或全部抹掉原文意思的尴尬局面。

例2)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译文:As the saying goes,even if you never see a pig,you've eaten pork.

该句饱含幽默口吻,不同译者幽默的体现方式各有不同,但整体效果应尽量和原文一致。该句若保留隐喻,在英文中就会显得相当怪异Even if you never eat pork,you've also seen the running pig显得突兀费解。这个隐喻在汉语里属于基本语言体系中的说法,用以隐喻普通的事情没有亲自干过,但是还是见过别人做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祖先们驯养家猪,猪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代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但目标语国家人们无法理解猪的珍贵,猪仅是圈养在饲养场为生产猪肉而生,译者放弃隐喻的理由相当充分,翻译成you've eaten pork,这就减少了人们对于理解隐喻付出的精力,将原本抽象的道理植根于日常生活中和Pork的关系。译者充当了两种文化交际者的角色,结合认知经验致力于寻找最佳关联,达到在保留或失去隐喻的博弈中坚持原文信息传递的最佳状态。

2.2.2 《非诚》语言中方位隐喻的认知性

方位隐喻力图组织一个和空间方位有关的相互关联的完整概念系统,比如人体周围或物理环境中发挥作用的上下、里外、前后、深浅、中央外围等。但隐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我们的自然及文化经验为基础[1]11。方位隐喻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人体感官借助认知机制映射到空间维度中。因此在认知视角下,方位隐喻对人类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3)从房檐上折了一个后空翻掉地上了。

译文:I felt like falling from the top bunk to the ground.

隐喻是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至于哪些特征被映射则取决于文化。根据Lakoff 和Johnson提出的方位隐喻,由于具有满足映射的相似性,情感概念被赋予空间概念的例子有“高兴为上,不高兴为下”“状态好为上,状态不好为下”等,反映在语言上有“I feeling up”和“我情绪低落”等。这一类隐喻在英汉语中有很大的相似性,昂首挺胸意味着快乐和高兴,两种文化中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基础相同,双肩下垂、脑袋茸拉意味着悲伤。这句话的背景是台上的男嘉宾回忆自己误会了所暗恋的女生对自己的态度后失望落寞的感情流露,译者准确地把握了“后空翻掉到了地上”的感情变化隐喻,所以采用了filling from bunk来突出情感状态的隐喻变化从而传递给观众感同身受的情绪得以充分理解。

例4)我不会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

译文:I wouldn't be hyped up on adrenalin.

该句中打鸡血并不是一个意象鲜明的隐喻,在侧重传递主旨的舞台话语中并没有刻意对等保留的压力,所以译者直接将鸡血这个隐喻意象替换成英文中熟知的hype up on adrenalin便于观众理解,be hyped up有stimulate or excite someone意思,其中up一词契合方位隐喻,向上代表开心高兴的状态,向下则代表低迷消沉。在这里译者也并未采取I won't be excited everyday这样直白远离原文的表达,而是选取了一种更为恰当的表达契合了舞台话语信息快速传递的需要。叶子南指出,原文若为客观态度强烈的文字,翻译时也不考虑添加译者主观情感渲染。而若主观色彩浓的文字,翻译时就需要随机而动灵活处理,尽量用读者喜欢的文字表达同样的情感[8]126。该句译文明显符合后者。

2.2.3 《非诚》语言中本体隐喻的认知性

本体隐喻以自然物体或者身体部位某种相似性为根基,用具体的实物来映射抽象的活动事件、情感观念等,表达形式上直接将甲事物说成乙事物,为人们认知一系列比如行为活动、事情态势、活动进程等提供了便于理解的思维机制。

例5)我这个人特别能犯二。

译文:I can act silly,as people call such people "Two".

该句中最基本的隐喻是由Two is substance和Silly people is two构成的。很明显Two的词义扩大了,由原来仅代表数字在这代表了人性格里的某些特性。人类就身体部位或以身体为容器而隐喻的情感、想法等看成实体可表达的方式,便是本体隐喻的基础。对于这类关键词,译者应多加关注不可随意省略。若保留该隐喻显得突兀怪异,不如直接删除后面的解释内容,导致原文不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确实该排除让人感觉不通顺的字眼。但是适当保留并不影响理解的“异质”成分也是有必要的,这样的“异质”里包含了译者的巧思和主题性的标签,要进行跨文化互通有无的交流,因此这点不可省略。

例6)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译文:It's a sour grapes syndrome.

该句的syndrome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将通过自身情感态度判定的某一类特定的活动或行为特征的不良条件或情况称为a particular syndrome,比如the guilt-driven overwork syndrome为负疚感所驱动的超负荷工作方式。本体隐喻从身体感受为出发点,为人类了解表达提供了认知思路。舞台话语以重逻辑和内容保持信息通畅为特征,当该类文本中的隐喻所传达的信息涉及主题、切入重点,那么译者则应该尽量保留说话者的刻意巧思。本句把该本体隐喻译成sour grapes syndrome是时势使然、呼之欲出。酸葡萄心理出自《伊索寓言》,这个概念没有跨文化障碍,这样的情况下若舍近求远直白译为It is easy to despise what you cannot get是没有必要的。

3 结语

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中,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受众对翻译传达信息的认知、认可和接受。影响翻译成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译者要有很强的为受众群体翻译的意识,主动分析关照受众群体特点,积极调动隐喻思维透彻理解原文,才有产生贴切译文表达的可能;其次,必须明确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文化交流和互通有无,某些异质成分不可或缺;再次,没有任何概念在两种语境中一模一样,应多加关注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调节和让步。总而言之,《非诚》的成功传播离不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认知隐喻思维为基础且兼顾上述几点的努力。

[1] 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5-14.

[2] 程梦娉,李平.从关联理论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字幕翻译策略[J].四川戏剧,2017(4):158-161.

[3] 叶子南.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7.

[4] 王伟.真实的喜剧:解读《非诚勿扰》在澳大利亚的跨文化传播现象[J].中国电视,2016(3):67-71.

[5] 王刚.从系统论角度探索新时代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以《非诚勿扰》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107-109.

[6] 陈文雪.话语标记“来”的分析:以《非诚勿扰》中主持人话语为例[J].现代语文,2016(4):133-134.

[7] 向凤雅,罗玉兰,张明耀.女性会话特征中的沉默现象分析:以中国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J].戏剧之家,2015(17):122-122.

[8] 叶子南.英汉翻译:译·注·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10.

猜你喜欢
非诚勿扰字幕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浅析我国相亲类节目现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