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实施特点及效果

2018-04-03 10:32林英杰张晓杰康振友
山东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昌乐县项目区田间

林英杰 ,张晓杰 ,康振友

(1.昌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昌乐 262400;2.昌乐县宝都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3.昌乐县西瓜研究所,山东 昌乐 262400)

1 项目实施情况

昌乐县自2011年开始承担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以来,共承担了2011年、2013年、2014—2015年 4个年度的项目。主要在所辖的营丘镇、乔官镇、鄌郚镇和营丘镇、红河镇4个镇实施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累计实施面积0.83万hm2,累计投资11 250万元。2011年和2013年项目每亩的投资额为500元,2014年和2015年项目每亩的投资额增加到1 500元。项目主要建设了机井、扬水站、大口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4年间共新打机井480眼,维修机井177眼,新建廊道井16眼,新建、维修扬水站121座,新建大口井26座,新建高位蓄水池17座,新建方塘、塘坝29座,共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866眼(座),铺设地下低压输水管道595.2 km,配套出水口10 022个,建设田间生产道路131.6 km。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田的灌溉条件,保证粮食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从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在规划建设中采用了地下低压输水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输水渗漏,通过整修田间生产道路,保证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道路运输。

2 项目实施的特点

2.1 结合项目区实际进行规划设计

山东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水源、地理位置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黄泛平原粮食产能区、山前冲积平原粮食产能区、胶东半岛及泰沂丘陵粮食产能区、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粮食产能区,各县(市、区)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水利工程模式设计。

昌乐县处于山前冲积平原粮食产能区,工程模式设计按照“巩固、改造、配套、挖潜、拦蓄、节水”十二字方针,坚持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在井灌区,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实施“浅机井+无井房 (小井房)+射频机 (控制箱)+管道+出水口+地埋电缆”的工程模式;在水库灌区,优先发展自流管道灌溉系统,在引河灌区,建设固定提水泵站,完善机电井配套工程,搞好节水灌溉,实施“泵站提水+变频控制+管道+出水口”的工程模式。

按照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要求,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前,由乡镇水利站组织人员对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进行摸排,设计单位在项目区进行全面的实地测量,结合项目区实际,根据需水情况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2 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减少输水渗漏

通过管道输水和防渗渠道输水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管道输水方案,在项目区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技术,4年共铺设低压管道595.2 km。通过方案比选可知,管道输水明显优于防渗渠道输水,在输水过程中明显减少输水渗漏。

2.3 整修田间道路,粮田成方

项目区内的道路主要起连接和机耕作用,工程布局按道路与排水沟同向平行布置。其布置形式为沟、路、沟。道路布置按照有利于生产、便于交通、少占耕地、省工省料的原则进行布置。机耕路满足农业机械通行,并具备相对的稳固性。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必须相通,路面平、直、顺,无断头路。田间道路的建设保证了粮食生产。

2.4 多部门审批监管,确保实施质量

2014年以前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由省发改委审批,省农业厅、水利厅共同监管实施。2015年度的项目由市级发改委审批、市农业局、水利局共同监管,省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备案。作为县级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四制管理。项目实施之前进行招标,实施过程中有上级监管,监理监督,实施之后适时进行工程审计。多部门的监督监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 项目实施产生的效果

3.1 增产节水效益

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溉条件,保证了项目区内粮食生育期内的需水,显著提高了项目区小麦玉米等粮食的产量,由表1可以看出,4年共增产粮食7 275 t。同时,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减少了用水量,改善了灌溉条件。由表1可以看出,4年共节水911万m3,增产和节水年增效益达1 181万元。

表1 昌乐县2011—2015年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效益表

3.2 增加粮食产量

项目实施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方田,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项目通过工程土地平整、节水措施、田间道路、防护林工程及管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而且能有效消除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出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地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前置手续复杂、产权移交不明确等问题。

4.1 项目前置手续过于复杂

项目前置手续过于复杂,需要能评、环评、国土等多个评价报告,每个评价手续都需要办理周期,导致项目从申报到批复的周期较长。建议简化批复手续,更快更好的服务项目建设。

4.2 产权移交不明确

按照“建管并举,管建同步”的原则,着力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及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制度,对路、桥、涵、泵站、机井等灌溉设施实行乡村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确保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但在实际建设中,有的建设主体为乡镇政府,项目竣工后镇政府协调村进行管护即可,而项目还要求产权移交,对于移交主体和接收主体都难以确定。另外,项目竣工后,需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后进行产权移交,目前,国有资产对项目的评估移交程序没有具体的管理文件,造成移交无据。建议尽快出台移交管护文件,明确建设单位、评估单位、接收单位、管护单位以及移交管护的详细步骤。让项目真正“建得好,用得住,留得下”。

猜你喜欢
昌乐县项目区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县域农村公路规划研究
昌乐县营陵古城遗址
昌乐县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控对策研究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健全农机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