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小大人”

2018-04-03 01:19■文/黄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积木大人成人

■文/黄 杰

“你家孩子说话真像大人。”时常听到朋友间这样说。的确,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在说话方式,而且在说话内容方面都酷似成人,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幼儿园教师分享道:“当把积木拿出来放在桌上,许多小朋友的第一句话是‘来,搓麻将’,伴随的第一个动作是把积木搓来搓去。”“孩子说话像大人”的现象是喜是忧?

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孩子的教育水平提高,接受的信息量增多,发育速度明显加快,成熟阶段提前。总体来讲在发展水平方面,现在的孩子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孩子,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成人的一些言谈举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对这种现象应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冷静的认识,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缓慢而又有序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研究结论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每一阶段是不能跨跃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接近成人世界的连续过程。造成孩子言谈举止过早趋于成人化的因素有很多:社会、环境、教育、家庭等等,但作为家长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使孩子真正健康有序地发展。

让孩子多在一起玩。现代家庭多以三口为众,一些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稍小,易受大孩子欺负,而有的家长又顾虑自家的孩子稍大,与较小的在一起会误了成长。这样孩子被禁锢在家中,长期围绕父母过日子,又怎能不出现“孩子说话像大人”呢?有关小孩子与大孩子在一起玩的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小孩子不仅能受到大孩子的照顾,而且还能向大孩子学习;而大孩子也由此获得了更好的锻炼能力的机会,不但善于照顾自己,而且能关心同伴,变得能干。另外经常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能避免因缺乏伙伴的孩子在以后生活中表现出忧郁、孤独、离群等心理和行为。因此,家长应多想办法把孩子送出去或敞开家门多让孩子们能一起玩。

多让孩子做游戏。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专利”,它的种类多种多样,由于它没有强制的义务性而重娱乐,因此它与有些集体活动不一样,备受孩子的喜爱。游戏不但能使孩子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身体和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及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益。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大力提倡多让孩子做游戏。因此,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应大做文章。

多让孩子自主活动,独立思考。孩子认识事物总是建立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之上,他们的行为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如果我们仅用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做这做那,硬性地把成人的思想行为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过早地向成人过渡,只会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受到压抑甚至扼杀,自尊心受到损伤。

总之,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是缩小了的成人,不能让孩子跨跃年龄学做他不该学做的事物。循序渐进,顺理成章,才有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积木大人成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成人不自在
如果没有了大人
有趣的积木
Un rite de passage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