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2018-04-03 05:40安志东太仆寺旗林木种苗管理站内蒙古锡林郭勒027000
防护林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耐旱性干旱地区北方地区

安志东(太仆寺旗林木种苗管理站,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7000)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是黄土较厚的区域,常见缺乏降水导致的土壤贫瘠,并且降水量非常不均匀,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植被稀少,想要恢复北方的生态链条,就得充分利用当地的有限水资源[1]。当下的生态环境建设到了新的发展时期,北方的造林树种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比对和分析,不断深入探究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努力加快旱区的造林和绿化建设,为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增砖添瓦,尽快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加速生态链的健康发展。

1 树种蒸腾耗水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仅占世界的4%,而人口比例却达到了世界的22%,我国的耕地面积更是占据世界的7%,这一系列的数字已经足够说明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不但偏小,而且还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当下很多地区都被洪涝和旱灾以及沙尘暴所困扰,这种比较突出的自然灾害都与森林的分布不均和覆盖面积太小有着很大关系,并且现存的森林也有着质量不好的现象[2]。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都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自然环境,加上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原因,早期的森林和植被都被严重破坏过,造成现在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已经寸草不生,失去了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受这种情况的影响,更加制约了当地的发展,所以植被的改善和修复就变得非常关键,在现有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加快建设和改善植被情况已经刻不容缓,研究本地区的树木耗水和耐旱性更为重要,是建设的基础要素。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特定的耐旱肌理以及蒸腾耗水规律,筛选出适合北方耐旱性较强和耗水量少的树种,并研究土壤中水分的承载情况和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北方的造林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耗水特性

北方地区由于自身的自然条件限制和制约,造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区域,干旱地区的土地一般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各种植被都深受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现象较为普遍,亟待改善。而且北方的灌木和乔木等非常耗损水分,占用了同时期降水量的60%以上,非常不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3]。在这种自然环境下,造林的树种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还有树种的耐旱性,对于树种的耐旱性要做出透彻的分析和了解。水分参数是其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再综合树种的类型和种植时间以及对于生态和空间的要求,获取最终的耗水情况,确定不同树种的耗水情况和抗旱能力。在苗圃内进行树苗的盆栽实验,测算出各个树种的耗水量,再结合北方造林地区的具体情况,最终选择和确定较为适宜的树种,需要尽量缩短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取得各个树种准确的耗水量,从而为北方干旱地区提供适应性强和存活率较高的树种,为北方地区的科学造林提供有力的数据和参考。

3 抗旱造林技术的分析和研究

3.1 集雨整改土地

干旱地区的降水很少,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当下的造林绿化需求下,应该推广人工收集雨水和整改土地的技术方法。在雨水能够聚集的山坡和丘陵等地带,通过土地的调整产生更多的连贯的雨水流经区域,尤其是在林木的生长初期,在周边打造雨水流经区和小量的聚集区,最终流入造林绿化区域,以满足林木的生长需要,最大化地利用干旱地区降水。

3.2 利用咸水滴灌技术

北方有些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形成了咸水地带,在这种地区也应该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实行滴灌的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进行造林,还可以清除盐结层,降低咸水汇集后对造林树种产生的危害。

3.3 储水灌溉技术

在北方的干旱地区,储水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对于造林和绿化来讲非常实用。在雨水的聚集区建立起圆形或杯状等造型的储水容器,在储水池的底部和内壁都要修建起防水层,才能有效储存水分,把当地的雨水和闲水等所有能收集的水资源都收集起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分配,满足造林区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3.4 覆盖技术

针对北方干旱地区,保持水分不流失也是非常关键的举措,在树种和苗木的周围铺设一些物品防止水分流失,比如地膜、秸秆粉碎之后的覆盖物、喷洒抗蒸发剂等,以石块和生草等覆盖物进行一定范围的铺设。在种植时还可以将种植面铺设成漏斗状,让土壤中的水分得以最持久的保留和存储,并且还可以保证水分直接抵达树木的根部,更加有效并节约水分。

3.5 保水剂的使用技术

保水剂是近些年经常使用的材料,可以在干旱地区树根部放置保水剂,可以根据具体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溶解,之后再进行使用。在浇灌完毕时将这种糊状的水溶剂放置搭配树苗的根部,一般每株为500 g左右,再用土壤进行覆盖,可以将水分长时间地保存,大大减轻了土壤水分的流失,降低了水分蒸发速度,让水分吸收时间得到有效的保证。

3.6 种子处理技术

在北方的干旱地区进行造林时,可以首先选用一些高质量的造林树种,将种子进行特殊处理,提高最初的种苗质量和自身抵抗力,非常有利于后期生长。加入质量是种子5倍左右的黏合剂,搅拌之后均匀调配,再加入成倍的特定配方粉料,最终制作成丸状,使用有机肥或者微肥以及保水剂等材料对造林种子进行大颗粒的加工。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让树种在播种之后得到更有利的生长条件,通过吸收自带的水分和养分迅速膨胀和发芽,缩短发芽的时间,提高树种的存活率,也增强树种自身的抵抗力。

3.7 截干无灌溉技术

在秋季土壤封冻之前进行造林非常关键,此时采用截干技术进行树种的栽种,选用当年生和易生长的树种苗木,比如杨树和洋槐等,截去主干部位,地上和地下分别留出大约20 cm的长度,栽种完成之后,地上的部分用土壤完全覆盖,可以堆成小土堆的形状,无须任何灌溉,在第二年的春天会自己发芽,到时再进行培植,成活率和适应性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 结语

在实践中对造林树种的耐旱性进行充分测量和分析,找到准确的耗水特性和自身规律,最终选择出适合于北方特定环境的树种,北方造林对于树种的耐旱性和耗水量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所以树种的确定显得尤为关键。树种的耗水量不但是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研究环节,还是树种在空间和密集度上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树种对于水分的充分利用,提高存活率,增强水分的留存时间,从而助力整个生态发展。还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原材料,来加强整个北方地区的造林绿化建设进度,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率,更加有力的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朱妍.城市绿化树种不同密度苗木的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2] 陈昌毓,董安祥.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蒸散量估算和水分适生度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8,9(1):79-87

[3] 申登峰,周晓雷,闫月娥,等.绿洲防护林体系主要造林树种蒸散特征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3,28(1):1-6

猜你喜欢
耐旱性干旱地区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与耐旱性鉴定指标筛选*
北方地区农村环境整治措施探讨——以东北某村为例
揭示PTP类核苷酸酶的抗旱作用(2020.2.16 莱肯生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北方地区大规格梅花观赏树的嫁接和接后管理
水、旱稻抗旱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筛选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