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村庄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以漳州市珠里村发展规划为例

2018-04-03 11:04李宝宏杨敏
福建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村落专业化村庄

李宝宏 杨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1 城郊村庄发展概述

1.1 定义

城郊村庄在本文中将其界定为:城市辖区范围内,毗邻城区,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等有密切联系的区域内的村庄(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等)。

1.2 城郊村庄特征

城郊村落具有以下几点典型特征:

(1)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2)城市化进程快,村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但整体缺乏竞争力;

(3)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集体管理体制;

(4)村庄建设方向不明晰,并呈现随机、分散发展的特征;

(5)村庄的自然空间及其文化底蕴良好,有着良好的生态基地和生产生活文化、印记,但同时容易成为城市环境污染毒瘤以及文化缺失的地方。

1.3 城郊村庄发展一般模式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城郊村庄的发展模式有以下4种:

(1)城中村模式: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以前围绕在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被城市包围或者半包围,并且延续原有村庄的形式和管理模式。

(2)“完全城市化型”。

(3)“古村落型”。

(4)“卫星小城镇型”[1]。

2 国内外村庄专业化发展

欧美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区域已有众多通过细分工专业化发展特色城镇和村落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成功案例的再次学习,深感专业化特色化是未来城镇村落发展的重要方式。

2.1 欧美特色城镇

小城镇是欧美国家的经济、人口、产业的主要发展载体,是它们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欧美特色城镇发展模式有以下3种:

(1)有产业为灵魂的特色镇,如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美国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门洛帕克风险投资基金小镇;德国高斯海姆机床制造小镇、赫尔佐根赫若拉赫体育用品小镇;英国sinfin飞机发动机制造小镇、“世界旧书之都”的海伊小镇;西班牙阿尔特索服装制造小镇等。

(2)“公司镇”,如美国的好时小镇;丹麦的比隆小镇等。

(3)乡村休闲文旅小镇,如美国纳帕谷小镇的葡萄种植业及酿酒业等。

2.2 台湾地区特色村落

台湾地区有很多特色细分工专业化发展的村落,如“猴硐猫村”三步一猫,猫主题的村落;“溪头妖怪村”萌萌的妖怪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梦乐园;“安平树屋”魔幻老房子;“九份山城”里探寻千与千寻的漫画世界。

2.3 我国大陆特色村落

目前,我国大陆城市及村落发展也有不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模式。如“马帮之旅”迷你小臧村的运营,运用村里原有马帮作为村落专业化分工的载体,提供原始马帮服务的马帮文化体验之旅、保留的自然生态环境、某个历史时期的食物、生活状态,吸引了很多国际驴友。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来看,产业是小城镇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小镇发展的前因,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是小镇发展的后因,优越的资源禀赋、书籍、漫画、电影、动漫等文化因素的植入是小镇特色发展的强心剂。

3 蔓藤城市理念及其规划模式

3.1 蔓藤城市理论

崔恺院士提出了“蔓藤城市”的规划理念:一种组团式的规划结构,使城市发展融入风景、保护田园,强调城市的发展过程犹如植物蔓藤生长一样的可持续。它是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型田园城市模式[2]。

蔓藤城市理论的核心价值表现在:一是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原有城镇及村庄的格局和形态、生态和文化;二是在城镇及村庄聚集区培育城市功能,建造出一个具有“蔓藤”肌理的城市形态;三是村落发展方向是就地城镇化、就地非农业或就地现代化,即让乡村渐近地成长为城市。

3.2 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规划思路

赵燕菁基于蔓藤城市的规划理念,提出了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发展规划的思路:蔓藤城市的规划模式由“藤”和“叶”两部分组成——“叶”是不同的运营功能区(边缘城市或村落),“藤”是连接各区的运输服务性干道。从产业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解读蔓藤城市,它是适应未来三四线城镇及城郊城市发展专业化竞争最有效的组织模式。边缘城市和城郊村落作为一条蔓藤上的若干独立叶片,在未来增长的主要模式将由规模竞争转向专业化竞争,跳出传统城市低端的本地分工,遵循“量身定做”“小而专”的基本原则,依托自身自然禀赋、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开拓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3]。

其实,城郊村庄的发展模式,除了城中村、完全城市化、古村落、卫星小城镇4种发展模式之外,还有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即专业化特色村庄发展模式——借鉴“蔓藤城市”理念,尊重、保护和利用原有城镇及村庄的格局和形态、生态和文化。

4 城郊村庄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借鉴赵燕菁[3]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规划思路,可以将城郊村庄与周边城区联系的道路系统看成“蔓藤城市”的“藤蔓”,散布在城郊空间的村落看成藤蔓的“叶片”。其中,道路系统是“独立叶片”生存的必要营养通道。村庄这一“独立叶片”强调其“独立性”“特色专业化”的特性。这种发展模式暂定义为“城郊村庄专业化发展模式”,它应该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

4.1 空间构成

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上来看,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城郊村庄与交通系统的联系,以此突出“藤蔓”的先导性、重要性。在城市市域空间层面上来看,城市的对外交通、区域内交通通道应成为城市空间格局中的最为重要发展的“蔓藤”,它们所联系的村庄应是优先发展的,也是构成市域空间范围内的大、中、小“蔓藤城市”的重要元素。因此,“蔓藤”的地位(道路等级和性质)、数量将决定“蔓藤城市”(独立叶片)的生长底蕴,并可通过这两个因素判定村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2)“叶片”(村庄)具有“独立性”“特色专业化”“生长性”的特点。其中,“独立性”体现在空间联系上,不强调村庄的生长先后、大小、主次分工,叶片可以依附于藤蔓独自生长或凋零,对其周边村落的发展不构成威胁。“特色专业化”强调叶片的独特性,依托其特性、自然禀赋、地形地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发展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在每一个“叶片”产业分工中,抛弃传统的本地城市功能分工和本地产业优势互补的分工方式,遵循“量身定做”“小而专”的基本原则,转向更高级的分工方式——它作为核心城市的功能补充而非核心城市的城市分工;分工对象由核心城市转向更大的区域甚至世界范围。

(3)在区域空间发展格局上,最终形成具有“蔓藤”肌理的城市空间——无数的“专业化村落(小镇)”串联形成大、中、小“蔓藤城市”。

4.2 人口构成

“专业化村落”人口构成,包括原住居民、服务人群、消费人群。

(1)原住居民,是“专业化村落”的精神灵魂人群,主张村落与原住居民共生。原住居民的生活习惯、居住形式、在地风俗、传统食物、亲属关系构成等,承载了村落众多的资源禀赋。在村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人口属性会发生变化,由农业化人口转为非农业化、现代化农业服务等。

(2)服务人群,是“专业化村落”的新生人群。这部分人群的进入,带来了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意识、技术支撑、先进的管理等,是村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群。通常会有“公司运营者”“艺术家”“各行业发展先行者或技术专家”等。

(3)消费人群,是 “量身定做”“小而专”的产业受众人群。他们是 “专业化村落”运营的主要受益来源。

4.3 运营模式

城郊村庄专业化发展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运营、公司运营、集体运营、政府主导公司运营等模式。在此推荐政府主导公司运营的模式。在此种运营模式之下,首先,政府及其村落集体组织发起,整理土地及其外部交通的疏通和搭建,保留原有土地的公有性,原住居民参与部分收益分红。其次,公司运营,保证村落专业化发展的良性运营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5 漳州市珠里村发展规划

5.1 村庄区位

漳州市芗城区珠里村位于漳州市近郊区,是典型的近郊型村落。珠里村紧靠漳州市市区,紧邻 207省道、208省道,对外联系有319国道、漳龙高速与福诏高速。从“蔓藤”的地位(道路等级和性质)、数量可以看出,珠里村的发展对于漳州市郊区村落的整体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5.2 村落资源

依托良好的村庄周边众多“蔓藤”(交通系统)生长契机,珠里村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为“叶片”的“特色专业化”生长提供了土壤。珠里村的“语堂文化”“道家文化”“闽南古厝文化”,构成了它良好的文化底蕴,“万亩蕉园”“九龙江”“西溪湿地”等,构成了它良好的自然资源。

(1)语堂文化:①语堂纪念:以纪念文学家林语堂先生为主题的纪念园,以漳州市区居民为主,大多以家庭或旅行团的参观形式,时间集中在周末;②林语堂故居。

(2)道家文化:①玉尊宫正月初九天公诞;②玉尊宫日常朝拜。

(3)闽南古厝文化:村庄内部古厝建筑群。

(4)万亩蕉林:天宝香蕉是天宝镇的一张重要名片。林语堂纪念园以万亩蕉园为依托,架空长廊为连接线,串联各个空间节点,以供游客漫步蕉园。此外,此架空长廊业已成为一个新的功能名片——“全民步行健身道”,本村居民和市区居民开车过来,可以利用此无障碍架空栈道进行一系列步行健身活动,时间集中在每天傍晚4~7点。

5.3 珠里村的特色化发展途径

综合研究村落的未来发展,在城郊专业化发展模式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品文化盛宴,享闲适生活;共享养老社区,行走健身通廊”的发展目标。

将珠里村的语堂文化、道家文化、古厝文化融和共同发展,各个文化体验独立又相融。村落特色营造上主要有以下特色化发展:

(1)依托语堂文化,发展语堂文化节。依托现有林语堂文化纪念园与全市中小学联合推进读书活动,打造“语堂文化”名片,并逐步推进带动漳州市以外其他地区的认可。

(2)依托道家文化,玉尊朝拜,发展道教文化及素食文化(斋食文化街:斋食品尝区、道教文化工艺品展览区、禅修区等,以斋食服务为主),使珠里村借助“玉尊宫”“斋食文化街区”成为道教文化传播及其禅修的目的地之一。

(3)依托古厝文化,尝试提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共享养老社区。村落独居老人组团养老,由古厝建筑文化衍生而来的空间模式,注重独立、共享,老人自主自助互助式的生活。在养老社区的空间模式中,采用独立居住空间但共享院落;保留古厝文化的院落共享共用互助空间。

(4)万亩蕉园为底,打造“全民步行健身道”——步行运动栈道。依托现有林语堂纪念园内已有空中木栈道,增设园外健身廊道连接,串联道家文化区、古厝文化创意区、居民居住区、村落中心水塘、滨水步行健身步道、养老社区,构建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此外,可通过手机APP采集步行健康指数,分级兑换本村落其他体验活动,推广珠里村步行运动栈道的知名度,并将其打造成为珠里村一张名片。

5.4 村落发展的愿景

珠里村发展规划,注重现状山水格局,尊重原有生态环境,逐步发展为“漫步珠里,悠闲生活”“上香朝拜,修身养性”“解读语堂,止语健身”的闲适生活的代表,城郊养老社区的代表,步行健身专项运动的代名词。

6 村庄特色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本研究在城郊村镇专业化发展模式做出了一些思考,旨在为城郊村落的发展找寻出路。概括来说,城郊村庄特色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以特色产业带动村庄发展。产业形式主要有农业产业型,如特色植物种植、生态农业采摘、创意瓜果王国、大地景观、花卉等;文化产业型,如画家村、陶瓷村等;乡村酒店模式,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乡村酒店”;文化民宿模式,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度假乡居模式,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主题庄园模式, 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主题庄园,基于乡村优势农业产业之上的田园休闲度假综合体;其他创意产业,可以结合农林牧等产业创新。

(2)以技术创新带动村庄发展。节能技术;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运用GIS等技术,如运用GIS设计雨水收集水窑等。

(3)其他对原有城镇及村庄的格局和形态、生态和文化等尊重、保护和利用的方式。

猜你喜欢
村落专业化村庄
我的小村庄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村庄,你好
油画《村落》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村庄在哪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