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剧改编对网络小说的超越与不足

2018-04-03 18:38范丽苏雅娟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故事情节影视剧

□范丽 苏雅娟

论影视剧改编对网络小说的超越与不足

□范丽 苏雅娟

网络小说以其通俗性与娱乐性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源泉。它与影视剧的联姻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二者达到双赢局面之时,部分改编的影视剧却存在制作粗糙、转化生硬以及过多商业利益渗透等诸多问题,从而丧失了其原有的审美性与艺术性。据此,分析影视剧改编对网络小说的超越与不足,借鉴其改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规避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二者的深层次融合以及影视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视剧;网络小说;改编;超越;不足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文学领域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它以题材的多样性、语言的通俗性以及传播的灵活性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影视资本的注入,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源泉。而影视剧改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原小说的知名度,丰富了其内在意蕴,加快了其创作与传播的速度,使二者达到了双赢的局面。然而,渗透了过多商业利益的网络小说,为了迎合改编,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自由性、文学性与艺术性,沦为影视作品娱乐化的工具。而改编的影视作品为追求商业利益,单纯地照搬网络小说的内容,而忽视了其内在的精神意蕴,多叙事的情节线索以及立体化的人物性格,使其成为网络小说的镜头翻译,而缺乏二者深层次的融合。因此,分析影视剧改编对于网络小说的超越与不足,对于发挥二者的优势、规避不足、实现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故事情节的删改

由于网络写手是以小说字数以及受众点击量来获取报酬的,因此,大多网络小说篇幅冗长,线索众多,情节繁杂。又由于大多网络写手是边发表边观察受众的反应,并依据受众喜好来调整故事情节,以迎合受众的兴趣点,因此,小说故事情节前后衔接往往不太紧密,甚至会出现跳跃、断裂的现象,致使整部小说的情节结构较为松散。而影视剧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展开戏剧冲突。为将情节松散的网络小说梳理为节奏紧致的影视剧,必定要增删部分故事情节。同时,考虑到影视剧的受众面更广、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拍摄条件、制作周期的限制,影视剧对原著情节的适当改编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究竟应如何取舍原小说的故事情节、增删哪些戏剧冲突,梳理出打动人心的故事主线成为了其改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的影视剧改编作品而言,在情节的删改上不乏成功之作。《欢乐颂》便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原小说虽有不少亮点,但篇幅冗长,叙事混乱,算不得佳作。而电视剧则充分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五位性格、背景各异的女主人公的故事进行多线交叉并行展示,各条线索又按照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而有条不紊地展开,营造出紧凑复杂的故事情节。其矛盾冲突时而紧张,时而舒缓,使整个剧情张弛有度,饱满生动。例如,曲筱绡刚搬进欢乐颂小区,便在家中举办聚会,吵闹四邻,从而在剧作开篇就营造出五人之间的矛盾,而后又通过电梯事故缓和了这一矛盾。同时,剧作还设置了诸多悬念,吊足了受众的胃口。例如,安迪大牌明星式的出场,她对数字超长的记忆力、她的华尔街背景、回国的目的以及拒人于千里之外害怕身体接触的特征,使这个女主人公充满了神秘感,不禁使受众好奇她为何舍弃美国的优厚待遇而决定回国,这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原小说开篇就点明她是一个孤儿,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回国的目的是寻找弟弟。电视剧对小说情节顺序的调整与删改,使整部剧更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引发受众持续观看与讨论。这些成功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

但并非所有改编的剧作都能像《欢乐颂》这样合理删改情节,为剧作增色。不少改编剧的情节平淡如水,经不起推敲,前后连贯性较差。为了延长剧集,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线索,人物对白冗长拖沓,回忆画面高频率重复出现,甚至将原小说删改得面目全非而备受争议。例如,《何以笙箫默》虽是改编较为成功的电视剧,但是在情节上却略显拖沓。校园回忆画面重复出现了两至三遍。特别是结尾将校园画面再次重复,显得有点画蛇添足。而赵默笙与何以琛同事的很多情节对于推动剧情作用不大,显得有些多余。又如电视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因违背了原有小说的纯爱主题而备受指责。诸如这些情节注水以及改编无下限的现象不仅使原著的内在意蕴流失与变异,而且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本身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影视剧对网络小说的成功改编需要将原小说复杂甚至是断裂的故事情节进行主次编排、重组及增删,从而梳理成完整一致且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使影视剧更具可看性。同时,又应保持原小说的韵味,不能损害其主题内蕴以及书写风格,否则便违背了影视剧改编的初衷。这不仅需要改编者熟谙影视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领会与揣摩原作所蕴含的价值倾向以及情感体验,并将其融于改编的情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既吻合影视创作规律,又能由内而外地实现网络小说与影视剧的成功过渡。

二、角色定位的转化

优秀的网络小说不仅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还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将或美或丑的因素融于形象之中,使这些形象由内而外具有了鲜明的特征。而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又在作者描述的基础之上,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文字展现的抽象形象具象化。因此,读者心中之形象已非小说作者创作之形象。正是由于二者的差异化,使得小说具有了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魅力。而影视剧在对网络小说的改编中,需要由固定的演员演绎读者心中各异的艺术形象,将其整齐划一,这难免会使观众形成心理落差,影响改编影视剧的接受度与满意度。由此可见,若想完美诠释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成功实现荧屏角色的转化是影视剧改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诸多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实现角色的顺利转化,甚至超越原小说形象塑造的改编影视剧也不在少数。例如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与赵默笙便基本保留了原小说人物形象的精髓。何以琛由校园才子变为职场精英,社会身份虽有改变,但对感情却始终如一。他英俊帅气、才华横溢,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却洁身自好,一心等待爱人归来,七年未曾改变。原小说运用许多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何以琛,使其笼罩于光环之中。而电视剧中,演员钟汉良帅气的外表、暖男的气质、深情的演绎将原小说中优秀男人的形象一以贯之,实现了角色的完美转换。小说的女主人公赵默笙一改传统女性的含蓄内敛,对何以琛一见钟情后,便开始勇敢大胆的追求,塑造出了当代女性敢爱敢恨、果敢率真的性格特征。电视剧中吴倩这一演员本身就具有清纯活泼的气质,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十分吻合,成功演绎了一个大胆直白、善良可爱的女生形象。而对于归国后与何以琛再次见面的内心矛盾与踯躅不前,唐嫣拿捏得也恰到好处,将七年前后人物性格的转变生动地呈现给受众。这两个角色基本再现了原小说的人物形象,并使原本抽象的人物形象立体丰富起来。此外,该剧对其他角色还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超越了原小说的人物塑造。例如,一直追求何以琛的女二号何以玫由小说中的商人变为了剧中的电台女主播。这一职业的转变使她由精明干练的女强人转化为集美貌与气质于一身的完美女人形象。这一转变不仅使角色本身更加立体丰满,而且从侧面烘托了何以琛不为其所动、对感情执着专一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加突出了男主人公的角色特征,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并非所有的小说形象都能实现影视的顺利转化。影视改编者及导演对原小说内在意蕴理解与把握的偏差,演员与角色不够匹配,影视剧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大众口味,随意改变角色的定位等都会导致转化受阻,改编失败。例如电视剧《泡沫之夏》虽选取大S、黄晓明等几位人气颇高的明星担纲主演,但与原小说所塑造的刚出校园、初入社会的年轻男女相比,在年龄上差距过大,导致该剧一经播出,便引起受众的纷纷吐槽。同时,电视剧删去了原小说人物的许多心理描写,又没有相应的情节冲突去填充,致使人物内在情感的挣扎与矛盾难以展现,某些行为跳跃性较大令人费解。

因此,影视剧在对网络小说进行改编时,首先应对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使角色的内在性格特征与情感体验神似于原小说的人物形象。这需要影视剧将原小说中难以转化的心理描写改编为一定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影视剧叙事的特长,通过叙事来塑造与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其次,导演及制片人在考虑制作经费、周期以及内容审查等多种限制之外,应仔细研读剧本,把握角色特征,慎重选取演员,使其不仅在外形上与原著人物形象相契合,更重要的是内在性格气质要吻合。同时,应尽量选取凸显角色特征的场景、服装、道具等,降低角色塑造在受众心中的偏差。最后,演员不仅应充分理解剧中的角色特征,并且应研读原小说,准确把握角色性格形成的来龙去脉,与角色达到共情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诠释出角色的内在神韵。

三、叙述语言的更替

网络小说是以文字为媒介来传递故事情节与思想情感的,而影视剧则是凭借图像与声音来展开剧情。二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使其叙述语言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小说作者可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用文字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情绪情感。而影视剧则需借助图像与声音,运用直观性的形象与矛盾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因此,网络小说的叙述语言具有想象性与抽象性,而影视剧则更具真实性与直观性。前者充分激发了受众的想象力,而后者则给受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二者各有优势。但两种叙述语言的差异又会使网络小说在向影视剧转化的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二者在情节叙述、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的错位,使得改编后的影视剧不能完全忠实于原著。这也是许多改编影视剧遭到诟病的原因。因此,对于改编者而言,既要契合原著的深层内蕴,又要充分发挥影视剧叙述语言的优势,这是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国许多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充分发挥了影视剧视听语言的优势,实现了叙述语言的成功转化。例如网络小说《欢乐颂》在介绍樊胜美这一形象时,只描述了她调休后,赶回家。“洗澡化妆做头发,换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终于选定一件烟灰色双宫丝连衣裙。该连衣裙剪裁简洁大方,不透不露,却将樊胜美包裹得凹凸有致。樊胜美娴熟地在穿衣镜前摆了几个POSE,得意地唧唧哼哼,‘我,有料!我,有品!你,值得拥有!’”这样的表述塑造出了樊胜美的美丽与自信。而电视剧则运用了几个特写的慢镜头,将她刷睫毛膏、戴耳环、喷香水等一系列装扮过程一一展现,最后才在镜子中出现她的全景。这一系列的镜头组合,将樊胜美的性感与魅力展露无余。同时,配合旁白以及舒缓的音乐,以全能的叙述视角介绍了她的年龄、职业、精于人情世故、为人仗义的性格特征以及想嫁有钱人而不得的内心渴望。最后,她才对着镜子说出了那句“我,有料!我,有品!你,值得拥有!”的台词。电视剧对樊胜美这一形象的声画处理,使得这一角色的外在形象直至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于受众眼前。相比于小说中的简单介绍,电视剧更突显了这一形象特征,使人印象深刻,为受众全面理解与把握这一角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并非所有的影视剧都能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将角色完美诠释。不少影视剧生硬地照搬小说情节,却缺乏必要视听手段的转换,使原本紧凑有序的故事情节变得混乱,人物原本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仅仅停留于外部表情的模拟,难以彰显原著丰富的内蕴与魅力。例如电视剧《泡沫之夏》中,尹夏沫为给弟弟治病,请求欧辰捐肾,并以嫁给欧辰作为交换条件,而放弃了深爱的洛熙。洛熙在婚礼当天拦截了她的婚车。这对昔日的恋人在特殊的场合碰面。作为情节的高潮,原小说运用唯美的语言,描述了尹夏沫痛苦、无奈、隐忍以及压抑的心境。当洛熙说她是“用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做成”而无法融化时,“她的心一阵猛烈的剧痛,如同心脏正在被寒冰般的剪子一下一下缓慢地剪开,每一片碎片都淋漓着鲜血”;当洛熙说梦见自己死了时,“她的脸色比婚纱还要苍白,胸口有一口血腥气往上涌……在恐惧和慌乱中,尹夏沫猛地闭上眼睛,死死握紧手指,掌心处隐约传来一阵阵尖锐的疼痛。”小说将尹夏沫由故作冷静到难以自抑的痛苦心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但电视剧中的尹夏沫则更多地呈现出对洛熙的冷漠,而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却并没有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去显现。因此,原本立体复杂的人物,却变得扁平与单薄;原本催人泪下的一幕,却被演绎得云淡风轻。由此可见,网络小说与影视剧叙述语言的转变并非仅仅将文字转化为声像那么简单,而需要根据影视媒介的规律,充分运用各种镜头语言、音效、音乐、旁白甚至是服装、道具等元素,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可听、声色并茂的动感画面,从而实现两种叙事语言的平稳对接。

四、结语

脱胎于网络小说的影视剧虽与原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非是对其简单复制,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全新艺术品的诞生。这需要影视剧对剧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改造,对人物角色进行重塑,并充分运用其特有的视听手段,将影视剧叙事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概而言之,就是按照影视剧创作的原则与规律,既保持原小说的艺术精华,又要发挥影视剧的声像优势,从而制作出符合受众期待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1.蒋建华.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研究[J].当代文坛,2017(04):140-143.

2.李倩.浅谈网络文学影视化的利弊[J].电影文学,2013(14):29-30.

3.张泰.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与小说原著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4):49-51.

4.唐明明.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题材、方法及发展趋势[J].传媒,2016(10):90-92.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消费文化视阈下中国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HB17YS005。参与调研人员有:范丽、白云霞、苏雅娟、王洁琼、田俊杰。

(范丽:河北北方学院讲师;苏雅娟:河北北方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故事情节影视剧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