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另类灾难片《生存家族》的创作手法

2018-04-03 18:38胡涛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灾难片一家人灾难

□胡涛

浅谈另类灾难片《生存家族》的创作手法

□胡涛

灾难片作为一种类型片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是以自然界、人类或幻想的外星生物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大规模灾难为题材,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和灾难性景观为主要观赏效果的类型电影。比如《2012》《后天》《日本沉没》等,都表现了灾难带来的大规模死亡,试图营造灾难来临时的恐怖场景和人类的惊慌感受。而2017年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则利用喜剧手法展现了大停电对现代社会的灾难性影响以及灾难中一家人的辛酸生活。本文通过分析该片的创作手法,阐释这种另类灾难片带给人们的思考,并揭示其人文意义。

另类灾难片;创作手法;《生存家族》

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伴随着遭遇灾难与化解灾难的历史。灾难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时刻出现在人类的视线范围内。早在默片时期就已出现以灾难为主题的纪实片和故事片。如1897年古巴的新闻片《扑灭火灾》,1902年英国的故事片《火灾》,1903年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埃德温·鲍特创作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等。此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描写灾难的电影越来越多,从第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灾难片《大火灾》开始,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从《大白鳖》中对鲨鱼袭击游客场面的直观呈现,到由艾默里奇执导的风靡全球的影片《2012》,我们会发现,电影艺术家抓住了灾难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主题,创作出近几十年来辉煌不断的一个重要电影类型——灾难电影。纵观世界电影史上出现过的灾难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直观的方式展现灾难,给人以恐怖、惊慌的感受。而2017年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则利用喜剧手法展现了大停电对现代社会的灾难性影响,其独特性开创了另类灾难电影创作的先河,引发的思考比直观表现更加深刻。

一、影片《生存家族》概述

《生存家族》是由日本导演矢口史靖指导创作的电影,讲述了日本东京突然停电,所有的电器都无法使用,铃木一家四口为了生存决定逃离东京,投靠住在鹿儿岛的外公,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缺水少粮、暴雨狂风、死亡威胁等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故事。矢口史靖作为日本新生代导演,从《秘密花园》开始确立喜剧风格,相继指导了《五个扑水的少年》(2001)、《摇摆少女》(2004)、《愉快的飞行》(2008)和《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等一系列电影。其影片通过喜剧手法表现人类的生活与情感,其关注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创作手法广受好评。

二、《生存家族》的创作手法

(一)视角全球化

《生存家族》在剧作上与其他灾难片有很大不同,它以全景展现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繁荣,一个个小格子似的窗户象征了数以亿计的家庭与个人。繁忙的写字楼里,人们在充斥着电器的办公室里忙碌着。这种开场方式很像小说的开场,抑或是全景式纪录片的开场,这与其他灾难片从个人生活开场完全不同。随后在停电时人们对停电区域的猜想从一个家庭、一栋楼、一个区、一个城市蔓延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使人感受到这是一场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性问题。

在当今这个人类必须依靠电器生活的时代,人民对于电,从好奇到依赖,直至无法适应没有电的生活。短暂的停电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但那都是短暂的。在停电的时候,人们会为寻找停电的原因而忙碌,直至电力恢复才感到生活回归正常,甚至可以说人类已成为电的奴隶。在这个大背景下,长时间的停电对于人们的心理恐慌是可想而知的。

在《生存家族》的开场,导演特意用全景展现东京万家灯火的璀璨夜景,随后便将视角缩放到铃木一家人的生活。铃木一家四口是现代城市家庭的代表,他们的生活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狭小的家庭空间内,充斥着各种电器: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烤箱等。同时一家人的生活也几乎被电器支配,女儿玩手机、儿子看电脑、丈夫看电视,这里展现了现代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电器支配下家庭成员关系的疏离。母亲面对外公寄来的活鱼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表现了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而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也为后面他们在灾难面前不具备任何生存技能和常识埋下伏笔,而影片的喜剧笑料也多是由这种巨大反差展开的。

矢口史靖在这部影片里并没有刻意地运用演员夸张的表演来获得喜剧效果,而是利用现代科技支配下的人类在自然面前的种种不堪来营造喜感。换句话说,在铃木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之下,每个观众都会思考自己在这种环境下会如何生存,同时反思科技究竟是带来了便利,还是使人类退化。因此《生存家族》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关注人类生存的命运,大停电的灾难更像是一种哲学情境,让人们思考和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这也不禁使人联想到加缪的《鼠疫》,也是一种大环境下人类所共同面对的灾难。而这种灾难并不是大自然造成的,而恰恰是人类自己亲手造成的。

(二)情节游戏化

影片在后面的情节设置上采用了游戏化的设定方式。铃木一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逃离东京投奔住在鹿儿岛的外公。所有人在目睹了所有交通工具失效后回归到了原始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上,也是由此电影变成了一场游戏,之后的剧情就像游戏中主人公的生存选择。刚开始一家人还有郊游一样的兴致,但后来面对暴雨、饥饿等各种折磨,不得不回归原始生活方式——徒步前进。“游戏”的过程中难度逐步升级,直到面对饥饿的野狗时,一家人几近崩溃。尤其是在一家人为了获得食物而去笨拙地抓野猪这场戏里,更像是对缺乏野外生存技巧的现代人的极大讽刺。在大停电的环境下,整个日本变成了一个游戏化的时空,没有时间和金钱的概念,人们为了生存而回归原始的生存方式,观众在空间解构与重构中获得未知的快感,并引发深刻思考:如果自己面临这种局面会怎么做?

(三)回归情感主题

矢口史靖的作品善于挖掘人类社会的情感主题,从人际间的情感关系入手引发观众的共鸣。《生存家族》的故事内核是一个现代家庭的和解,父亲的角色表面上保持男权尊严但事实上已经丧失了男性角色在家庭中应具有的能力,在逃亡的过程中,由于父亲并不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导致一家人缺水少粮,并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当遇上擅长户外活动的年轻人时,父亲却逞强好胜不愿接受帮助。直到抓野猪这场戏,父亲才回归男人应有的角色定位,为了家人的生存而战斗。父亲角色的成长也映射了当今社会里男性角色定位的缺失,当机器完全代替人工以后,性别的定位会更加模糊,那么家庭内部的角色分工还会以性别决定吗?这也许就是现代家庭种种矛盾的根源,影片通过喜剧的方式呈现这一矛盾,既有趣又深刻。影片中的两个孩子和父亲之间有很多矛盾且缺乏沟通,恰恰是在逃往鹿儿岛的过程中,父亲的成才才使儿女们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果没有这次停电,这一家人也许很难有这种长期相处的机会,更无法体会家庭的亲情温暖。映射到当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家庭成员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再亲密,当亲情淡漠之时才感叹只有贫穷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影片里的灾难和共同的经历让铃木一家人的情感更加亲密,也对所有观众提出了警告。

三、结语

《生存家族》这部另类灾难电影通过全球化的视角、游戏化的情节以及情感主题的回归等手法,向我们展现了矢口史靖这位日本新生代导演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独特思考。在CG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影特效制作中的今天,无论是地震、洪水还是病毒、核污染,几乎都可以被再现得淋漓尽致,技术再也不是阻碍电影制作者创作的瓶颈。但是,大多数灾难片在表现灾难现场的恐怖气氛时不惜重金打造,却忽视了影片最基本的精神内核。《生存家族》这部影片恰恰是将现代灾难与人性中最纯粹的情感结合起来,让观众在屏幕上可以体会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从开篇时铃木一家人对现代科技过度依赖的生活场景,到结尾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的方式,使观众不禁陷入思考。总之,《生存家族》这部另类灾难片以独特的视角和喜剧的创作手法,警示我们必须直面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弊端,正视家庭情感隔阂等种种现实问题。这也为未来灾难片的创作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朱凌明.灾难片的人文意义与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王婧.灾难片的审美诉求[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熊伟.灾难、死亡、生命——灾难片的审美意义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6)∶26-29.

4.刘卉青.中外灾难片叙事模式与策略发展探析[J].当代电影,2013(02)∶148-152.

商丘学院)

猜你喜欢
灾难片一家人灾难
雷击灾难
搞笑一家人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奇奇一家人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从电影《1942》中看灾难片展现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幸福一家人
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