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思考
——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2018-04-03 18:38赵一泽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走向世界金陵

□赵一泽

关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思考
——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赵一泽

张艺谋作为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是在影视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执导的《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存在着褒贬不一的说法,这说明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但从总体上看,《金陵十三钗》这部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例,浅谈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中国电影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一些建议。

《金陵十三钗》;走向世界;优势;问题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个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试图增强交流与互动。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方式,逐渐地成为主流。在电影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保留本民族的特色,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电影作品。

一、中国电影作品走向世界存在的优势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冲突”和“不适应”,如何减少摩擦顺利地走出国界,是电影导演需要深思的问题。中国电影作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是兼容并蓄的

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素材的选择上必须是丰富的。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文化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影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影作品《金陵十三钗》主要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城内遭遇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为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假扮神父的约翰·米勒,有着悲惨命运的、表面上看着放荡不羁的一群妓女,保家护国最后全部牺牲的中国抗日军人,一群正处于“花季”的学生以及教堂神父的养子陈乔治。这些人物之间本没有过多的交集,但因日本人在中国的残酷掠夺和屠杀,使本没有交集的一群人相聚在教堂中,在共同面对生死浩劫的时刻,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过程中,展示出人性善良的一面。

(二)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引发共鸣

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上,大多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不仅对中国展开了侵略,对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引发了世界大战。对于这样一个让人感到惊悚的历史,在很多被侵略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眼里都是有同感的。所以中国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从这个角度上讲在走向世界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金陵十三钗》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本国人民与外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日本人的过程,展现各个主人公在面临着生死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在电影里,两位女主人公眼神交接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日本人攻占教堂,妓女们和学生们都纷纷向地下室躲藏,片中的女主玉墨极力地留住了能让学生们进入地下室的通道,然而当学生们赶来的时候,日本兵也正好朝着她们的方向走来,而在学生书娟与玉墨有了一个短暂的眼神交流之后,书娟毅然决定保护妓女们的安全,带领学生跑向其他可以躲藏的地方。这也体现出战争并没有泯灭人性,在面临同一个敌人时,不管是国籍的不同,还是身份、地位的不一样都会达成共识,同仇敌忾地一起抵抗侵略。

二、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价值观念的不一致

从倡导的主流思想上看,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简而言之就是对待一件事情的价值观念上的不一致。影片《金陵十三钗》中以地位和身份为标准,对人的生与死进行区别对待,这种方式是不能被其他国家所理解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这种不公平。影片是以残酷的战争为开场的,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不堪。一场硝烟之后,让这群本没有太大联系的主人公相聚在教堂中,上演了一幕幕“舍己救人”的场景,然而在剧中也会掺杂着不平等的思想。比如妓女们来到教堂是非常不受中国人欢迎的,在他们的眼里,这群人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从其生活的环境上看,妓女们只能生活在见不到光的地下室,而那群被认为是“圣洁”的代表的教女们可以生活在“宽敞”的地面上。而在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上,玉墨等人以生命换生命的做法,让那些教女逃离了教堂。按照中国人的价值观,这种做法是值得宣扬和鼓励的,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而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平等的,也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异,在价值观上就形成了差异。

(二)过于迎合外国观众

一部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不能摒弃民族的、国家的特点。《金陵十三钗》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编排的内容过多地以“走出去”为目的。比如影片的男主是一个外国人,制片方企图通过人物的“红线”打开国外的市场,造成了一种以迎合外国观众为目的的现象。而这种人物的选择也会使作品在表达本民族特点方面变得逊色了许多。同时,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电影作品使得本国特色和国外的特点都没能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看影片的国外观众产生“错觉”,影响了影片的效果。

(三)电影在内容上有所欠缺

中国电影如果想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在题材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影片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金陵十三钗》是一个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描绘南京在被日本人占领之后一些人的内心想法和实际行动。可是在影片中又夹杂了一些与现实不符的感情戏,让人对这些情节有种“硬生生”加进去的感觉。在当时那种紧张的战争气氛下,那些秦淮河畔的女人们竟然还能悠闲地打着麻将、喝着红酒“谈情说爱”,完全没有民族意识和死亡意识,也没有生存在战争下的紧张气氛。这些场景完全不合乎逻辑。所以,对于一个与现实脱节的、不合乎实际的影视作品是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的。这部作品还存在着故事情节较单一、任务描述较夸张等不足。

三、关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思考

中国电影作品如果想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市场,得到不同文化的观众的认可,无论是从影视作品的内容上还是从演员自身的角度上都需要与国际接轨,不断地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首先,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向世界,得到认同,必须在价值观念上找到不同文化观众之间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进而得到认可。一部作品能不能被接受,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所传播的理念是否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它的内容是否丰富,剧情是否合理。《金陵十三钗》这部影视作品主要讲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呈现出不同人群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所做出的抉择,表达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们“舍己救人”的民族价值观。但从剧中的情节来看,主要是以一部分人——被认为是社会上低贱的人的性命,换取所谓的“纯洁”的、地位较高的人群的性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与国际上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因而从价值观的角度不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因此,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必须要以大众认可的价值观为主线。

其次,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要有本民族的特点,不能摒弃这种“根”。人们去观看一部电影,一方面是对电影中演员比较欣赏,另一方面也主要是观看影片的内容。影片的剧情起到核心作用,如果想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本国的、本民族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电影制作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金陵十三钗》展现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大无畏的精神,上演了一幕幕“舍己救人”的场景,但电影中也涉及到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内容,要将这些内容拿到世界上去“炫耀”,势必会影响中国电影在世界中的评价。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因地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形成自己国家的文化,而如果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文化融入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实现“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如果想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在突出本国特点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国外优秀电影的经验,从内而外地提高电影制作水平,避免出现只学习皮囊、“邯郸学步”的现象。

1.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曾彦斌.华语电影2010:电影人影评人眼里的壹零年华语电影发展趋向[M].广东:花城出版社,2011.

3.赵晓珊,韩薇.张艺谋电影作品的心理学解读——用艺术填补早期心理缺失 [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5)∶69-80.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走向世界金陵
阅读,让你推开门走向世界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张祜 题金陵渡》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