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的文化拓殖
——基于对人民网原副总裁官建文的访谈

2018-04-03 18:38姜雯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媒介现象文化

□姜雯

新媒介的文化拓殖
——基于对人民网原副总裁官建文的访谈

□姜雯

笔者通过对人民网原副总裁官建文先生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了近几年来新媒介的产生使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拓殖出新的文化现象。本文着力从拓殖过程和媒介格局的角度,分析新媒介对文化拓殖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新媒介;文化拓殖;文化现象

一、研究背景

新的媒介方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界定。在当今社会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相继出现,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媒介、数字电视等被视为新媒介。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形态本身就蕴涵有意义信息,新的媒介形态对文化传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创新与广泛使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生成一种与传统媒介文化迥异的新媒介文化现象,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对新媒介越来越重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以“新媒介的文化拓殖”为内容的研究尚不多见。其中的原因,首先源于生活中常见现象和普及性话题,难以上升到学术的高度。其次是该问题包含内容过于宏大,不够具体化。最后,深入了解该问题可以发现其中涉及面甚广、材料众多,难以驾驭。其实,越是普及性的问题,其间可能蕴含着越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和挖掘的空间,鉴于此,探讨媒介文化拓殖过程以及发展特点,对媒介格局改变的趋势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风靡一时。他的媒介功能观与媒介进化观认为“传播媒介不仅是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它还决定了文化的类型、风格以及作用于社会现实的方式和范围”。①不难看出,麦克卢汉断言的“新技术的内化与文化的转型同时发生”的“技术决定论”,在数字化的今天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任何一种媒介能永恒地占据这一命名。大约500年前,印刷机就把这一称谓从雕版印刷术那里攫取过来。4个世纪之后,它又把该称谓拱手让给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媒介。今天,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等电子媒介成为新媒体的主流。②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介以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智能化和数字化是其首要特征。如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主流文化之外最大的亚文化,其功能和影响却远远胜于主流文化。邹韬奋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的媒介文化观有着明显的精英意识和事业性特征。他希冀借助媒介构筑亚文化场域,在人文意趣的氛围中,对大众进行教育和启蒙,以期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③手机是当代最为典型和影响最大的移动通信媒介。成为继互联网这个“一切媒介的媒介”之后新一代信息方式之王者。手机的广泛普及促成了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拇指经济。拇指经济的繁荣发展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拇指文化的兴起。

与其他领域一样,文化领域中的媒介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常常在截然相反的向度上发挥作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外观。④本文对新媒介的文化拓殖现象进行分析,基于对不同向度及合力的角度分别进行考量。

三、深度访谈设计与梳理

研究问题:本次深度访谈主要是想深入探讨媒介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新的文化现象?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何种媒介格局?传统文化如何在这种新局势下进行转型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数字媒介的出现,拓殖出什么文化?

研究方法:针对以上问题,一线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最有发言权,所以笔者选择了对人民网原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官建文先生进行简单的采访。

访谈内容记录:

问:互联网时时刻刻浸入在人们生活中,网络用语也随之出现。在您以前的文章中曾界定过网络用语,您认为这些网络流行用语是属于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吗?

答:应该是网络文化现象。这些网络流行用语列举出来很多网络文化现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算作是文化。网络用语是阶段性的,它应该是属于一种文化现象。

问:您有提到说“拓殖”这个词语的含义,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词语?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因素会影响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呢?

答:首先“拓殖”一词指的是植物的繁殖体在一个新的地区萌发、成长并繁殖后代的过程。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媒介文化一词表明“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媒介文化,媒介已经拓殖了文化,并已经成为配送和播散文化的基本工具”。

媒介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创造后被不断运用。它和物质生产的工具不一样。比如说一个镰刀在进行收割的过程中,是在运用工具,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有限。而媒介不一样,媒介这种工具是经常和不断使用的,同时也是用来表达、用来交流的。它肯定会产生与这个媒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媒介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印刷术出现了,才有了白话小说,包括我们的古典文学,是口头不断创造出来的。我们看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出现,电子媒介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呢?大家围在电视机前看节目或者是家庭聚集在一起看节目,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是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后才形成的。另外,电视文艺晚会这种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节目,也是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后才有的。那么进一步讲到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得各种知识,来进行交往甚至是来进行一部分工作的。例如键盘文化、快餐文化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文化,但是我们还很难用一种非常精炼、非常高度概括的语言去总结它。在大量地使用新媒介的时候,它们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例如弹幕。现在哔哩哔哩网站非常火。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中学生都看了,他们在不断地运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问:数字媒介的出现,拓殖出什么文化呢?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氛围下沉浸到文化中进行“深度阅读”呢?

答:首先,数字媒介的出现,拓殖出很多新文化。BBS中,跟帖“一楼一楼”地无限延续,它的滚动、翻页是一种新的行为,它对人的心理都会产生影响。网络社区、QQ,天天挂在微信、微博上,这种生活形成的人缘文化与三五天、一周一旬才收到书信所产生的人缘文化必定大不相同!社交网络去中心,多中心,它会强化原来并不强大的参与文化。参与、合作、平等、开放的文化与心态,在年轻一代中会越来越强盛。共享文化在新媒介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崇。这些新文化的产生并不会影响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数字化不会影响深阅读。而在转型的过程中,有无法适应的地方,浅阅读可能会因人而异。浅阅读和深阅读不能以时间长短来区分,是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拿着手机或者是拿着Pad进行阅读的时候,可能需要心理学家或者是行为学家来研究,因为此类新文化现象对人的思考会有影响,具体的影响分析需要量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媒介形式的转型必然要出现,数字阅读以后对现代人来说,叫“移民”。我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或者是始终感觉到不适应。如果现代人对其文化现象达到适应状态,就可能会达到深阅读。在浅阅读和深阅读怎么来很好地区分和研究问题中,媒介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是一个趋势,我们可以适应它。更深入一层来看,数字化阅读对我们深阅读也有帮助。新的媒介阅读方式对我们记忆和思考也有帮助。

问:在这样的格局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形成自我新文化发酵与拓展呢?

答:纸质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现代人讲究质感,纸质媒体是有质感的载体。2002年IBM也讲到这个问题,它提到当这个终端有质感的时候,环保主义者可能会觉得纸张很浪费,但是现在所使用的手机,拿起来并没有质感,现在的报纸、杂志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传统媒体现在事实上都很努力,在政府、媒体这些渠道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定的成效,这些都可以拿数据来说话。但是现在应该说,忧虑更多。所以需要转型,实施新的媒介形式和文化拓展。这个“转”是一定的,大家都在转,商业媒体或者是新出现的这些媒体,它们转得更容易、更快速。相比之下,传统媒体有优势,它是一个有权威的媒体,它有一支专业化的队等优势,它的问题在于机制和思维,思维上跟其他的相比不一样,它们对移动、网络、新媒体理解得更深刻。

四、访谈总结

基于对官建文先生的访谈,笔者认为,在新媒介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首先,传统媒体转型的业界实践都还没有完全看到转型成功的曙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转型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传媒业转型发展将是一条目前还看不到尽头的长路。其次,新媒体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快速消亡的状态,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网络文化,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网络主要指互联网,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是最为重要的应用方式。通过网络媒介的技术特征可以看出,其特点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网络媒介是一个无限巨大的多媒体综合平台,它能够同时传输文本、图像和声音信息,集多种媒介功能于一身,是一个远胜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的“第四媒体”,保罗·莱文森称之为“一切媒介的媒介”。但在其拓殖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网络新伦理问题、网络受众问题、网技术以及网络与消费文化的关系问题都是学界通常所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学理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优势突出,如何达到一种融合呢?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产业融合,未来传媒发展在三个层次或方面有较大的变化:一是传媒业的格局有变化,形成“小新闻、大传播、新业态”的新格局;二是媒介组织有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新型媒体;三是媒介组织形态有变化,形成各种社会化媒体、媒介平台、新媒体矩阵以及形形色色的自媒体。新文化现象也会在这种融合中,体现出千万种变化,但融合是大趋势,也是文化传播正面能量的最大保障方法。最后,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各种新媒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形式会变成“人—物—人”,手机、电脑等物品会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们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使人异化,被物所奴役。这种现象也是新媒介中文化拓殖的一种,媒介的多元化带来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表达渠道的拓展,但这未必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表达被聆听,成为新媒介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媒介技术的急速扩展,也必然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多元和质量的提高,所以渠道的多元与内容的短缺会带来新的问题。新媒体趋向于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注释:

①王雅洁.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2.

②李勇.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J].新闻界,2011(5):99-102.

③黄靖逢.邹韬奋的媒介文化观[D].河南大学,2005.

④石义彬,熊慧.媒介新技术与社会(笔谈)——从几个不同向度看媒介新技术的文化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3-88.

重庆大学)

猜你喜欢
媒介现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谁远谁近?
书,最优雅的媒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