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媒体报道中新闻摄影的新应用

2018-04-03 18:38罗薇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媒体报道媒介摄影

□罗薇

浅析融媒体报道中新闻摄影的新应用

□罗薇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媒介融合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全球,成为新闻生产的新背景。融媒体报道中,对新闻摄影这一“独立兵种”的应用状态与策略成为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如何让新闻摄影在融合报道的形式中发挥最大价值,成为摄影记者及融媒体报道策划者的新课题。

融媒体报道;新闻摄影;应用

媒介融合是伴随着媒介技术升级换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由对抗到整合应用的转变发展起来的。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认为媒介融合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①在中国当前媒介环境下,“报网一体化”成为主流,“中央厨房”的建设也在众多媒体中开展,新闻报道的流程与资源进行着根本性的调整,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也经历着媒介融合大潮流下的思索与改革。所谓新闻摄影的媒介融合,“也就是把音频、视频、图表和静态照片结合在一起运用,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逐渐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对互联网的一个对策”。②融媒体报道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它打通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采编作业平台,集中采访资源,统一处理,多平台分发,是集合众多新媒介技术的创新报道形式。新闻图片是融媒体报道的一种报道资源,探索其应用价值至关重要。

一、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摄影的特征

读图时代,新闻摄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报道手段,蒋齐生认为新闻摄影应该追求“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讲求互动、共享、创新、即时,新闻图片除具有新闻性、形象性、现场性等固有品质外,还需配合报道程式作出创新性调整。

数码相机、照相手机的普及降低了拍摄门槛,面对突发事件,摄影记者往往无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当事人现场拍摄的照片则成为最重要的图片资料,被很多媒体采用,如2015年“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最珍贵的一线影像资料皆来自于当地普通市民。此外,很多非职业摄影师也纷纷加入了拍摄队伍,很多媒体及通讯社皆发展签约摄影师,建立起自己的新闻图片库,如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以备报道之需。面对民间力量崛起,新闻报道生产周期缩短等背景,新闻摄影要想达到报道目标,需建立起最快的反应机制,形成报道全覆盖、多角度拍摄框架,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达到图片信息容量的满足。

在新技术条件下,更多新拍摄器材及手段成为新闻摄影报道的选择,如无人机的应用、航拍报道的风行等。这一方面拓宽了新闻摄影报道的领域,能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等报道中,避免摄影记者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提供更多现场照片;另一方面也带来技术掌握上的要求及伦理方面的思虑,摄影记者需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做好应对新事物的准备。

平面媒体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主要载体。2003年《东方早报》成立视觉中心,明确提出以视觉中心主导报纸的图片新闻采集、编辑、设计、制作,并将新闻视觉化作为其新闻运作的理念。④同样,《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也拥有同等地位和规模的“视觉中心”。《新京报》视觉部的人数占报社全体采编人员的近1/6,平均每天刊登图像信息300多篇,包括图片、图表、漫画、插画等。⑤但在目前媒介环境中,单一媒体传播早成为过去式,网络平台更是提供了不同传播社群及对象,传播形态也挑战着单幅或组图呈现的方式,由单一形式走向多样融合。这从根本上颠覆了新闻摄影的传统路径,要求摄影记者尽量满足多渠道、多形式传播的需要。

二、融媒体报道中新闻摄影应用分析

(一)人文为本,视觉传播贴近用户

用户黏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计划的重要指标,在融媒体报道中,提升用户参与感是有效提升该平台用户黏度的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正在被重塑,强烈的自我意识使用户要求主动参与到他们阅读、视听、评论的内容之中,依据自己的兴趣融入其中并参与报道,如今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传播日益强大是最有力的例证,传统新闻摄影单方面呈灌输式呈现的思维遭遇冲击。

地图图集是融媒体报道中新闻摄影贴近用户、满足用户参与感的有益探索。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黄岛区的斋堂岛街突然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事故发生后,财新网记者主动出击,赶赴黄岛拍摄大量现场图片,前线记者与后方技术团队默契合作,由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媒体实验室制作了地图呈现互动图——《青岛中石化爆炸事故》。财新网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媒体实验室打造的图集充分利用前方记者获取的采访信息,在制作上通过引导及交互两个界面,以数据新闻的方式呈现事态进展,主要基于卫星定位技术,将前线记者所拍照片标注于Google地图上,以地图直观呈现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各爆炸点的地理位置与爆炸时间,帮助用户建立对事件起因、经过、影响等的直观感受。产品界面设置指导步骤,地图将引导用户视线由中国地图聚焦到青岛市黄岛区黄岛油库,加深受众对事故地理区位的认知,配合文字描述,完整交待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等背景。用户不断放大地图,会看到红色小标记标示该事件的众多小现场,点击任一红色小标记,用户即可浏览记者在所标记地点上拍摄的新闻图片,共计呈现88张现场照片。记者赶赴现场拍摄的高清图集是非常宝贵的采访资料,以Google地图为载体呈现,可拉近用户与事故现场的距离,进入预设“情景”,是一种很简洁的新闻形式。

(二)工具属性,拓展文本报道领域

融媒体报道往往集中很多报道资料,应发挥新闻摄影的独特价值,增加融媒体产品感染力并打通平台梗阻,网页制作中新闻照片的应用可提供有益借鉴。

2015年11月14日,国家批复启动南昌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国江西网作为当地大型媒体,精心创作了网络专题《千年大墓惊世挖掘——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化地报道这次历史性考古发掘。专题共设8大专题页面。“全景”页面里,制作者利用720全景技术拍摄,立体、动态、全方位呈现海昏墓,观看者可任意选择墓室地点,通过全新的真实“探索发掘”,介绍墓室发掘进展、现场、缘起和文物,并用七大关键词总结墓室历史文化价值,介绍相关背景信息,页面以红色和黑色为主基调,沉稳含蓄;“南昌海昏侯墓文物网上展厅”则别出心裁,分类介绍海昏侯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包括车马器、酒器、陶器等,页面附三维动画,交代文物出土过程。“墓主真身”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墓主身份进行猜想并提供相关佐证,史料翔实,论证严密,信息量大;“江西考古”以地缘背景为支撑,链接江西省重要考古遗址,页面横向递推,精美顺畅;专题每个超链接页面都设置受众互动通道,与大江论坛、微博、手机江西网、微信关联,“网友评说”“墓主猜想”等专题页面,集纳众多网络评论精品文章和网友精彩观点。通过无人机、三维图等形式延伸视觉体验,并将新闻图片穿插到网络专题的不同板块,可很好发挥新闻图片在互联网的传播价值。

(三)线索驱动,链接产品多维视角

融媒体报道中信息为组合呈现,众多资源的有效调度关乎该产品的传播效果,以新闻图片为产品空间线索,用新闻照片做“目录”,能发挥新闻摄影的统筹组织作用。

2017年1月10日,腾讯新闻推出融媒体产品《远洋梦魇:中国船员的印度洋生死劫》,讲述了中国船员被索马里海盗劫持1671天期间的所见所闻,是对前期采访后积累素材的创新融合。产品采用交互逻辑,通过地图来分发和强化整个专题的结构,引导阅读的目录本身也是一个图表,上面展示着这个事件中船员们被挟持、关押到释放的时间和行程。作品设置有导航按钮,将正在阅读板块与剩余三个板块连接起来,4个板块皆以新闻图片为连接点,主要发挥新闻图片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代表性,可有效组织内容,引导用户阅读,是新闻摄影图片在融媒体报道中的一次创新性运用。

三、总结

媒介融合大势之下,多媒体的融合报道无疑是新闻传播业的未来,这是传统媒体探索的方向,也是新闻摄影发展的必由之路。摄影记者需坚持专业精神,做好技能提升,以融媒体现有报道方式为蓝本,注重传播样式,追求互动式视觉传播,发挥新闻图片在网络传播平台的作用,加大新闻摄影在融媒体产品中的战略分量,挖掘更多新闻摄影在融媒体报道中的应用方式,发挥新闻摄影在媒介融合时代的独特价值。

注释:

①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J].中国记者,2005(9).

②刘宗礼.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J].新闻爱好者,2008(11).

③蒋齐生.新闻摄影应当“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J].新闻大学,1982(4).

④柯仲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摄影报道[J].新闻知识,2010(6).

⑤盛希贵,任悦,周邓燕.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系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媒体报道媒介摄影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技术开路 颜值助攻——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的实战心得
媒体报道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WZW—bewell摄影月赛
亲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全媒体报道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