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睡前亲子互动行为的用户调研

2018-04-03 18:38戴冠宇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亲子调研

□戴冠宇

针对睡前亲子互动行为的用户调研

□戴冠宇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未来儿童数量增多,亲子互动的话题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以亲子互动为主题的产品。本文以亲子互动产品的用户需求为切入点,调研、了解和分析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于亲子互动的真实需求,由此总结归纳出亲子互动产品的设计关注点。

亲子互动;用户调研

一、调研的对象及安排

2015年3月25日,笔者在天津市南开区少年宫选取了10位家有2-8岁儿童的家长进行关于亲子互动情况的访谈调研。2015年4月20日,在网上对124位家有2-8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关于幼儿睡眠情况的问卷调研。2015年4月28日,在天津大学幼儿园再次选取6位家长进行幼儿睡眠情况的访谈调研。

二、少年宫关于亲子互动情况访谈

2015年3月25日,笔者在天津市南开区少年宫对家长进行了关于亲子互动情况的调研。访谈调研共有10位家长参加,其中4名女性,6名男性,主要了解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互动情况和对亲子互动类产品的使用情况。访谈结果如下:

1.相处时间:90%的家长表示由于工作原因,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有限,大多在下班回家之后或者周末与孩子相处。偶尔碰上加班或者应酬,时间会缩短,此时会由配偶或者家中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来照顾孩子。孩子现在的活动也比较多,没有太多时间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

2.互动情况:父母都比较倾向于带孩子外出活动,平常下班后,会和孩子一起打球、散步,进行身体锻炼;周末或者假期则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外出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如果在室内,父母则会陪伴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讲故事,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很快乐。也有一些父母反映,亲子互动的方式有限,有时也会觉得无聊。

3.亲子互动类产品的使用:在受访的10位家长中,有7位使用过亲子互动类产品,其中有4位使用的是早教机类,另外3位使用的是iPad上的APP;其余3位家长则反映没有使用过专门的亲子互动类的产品。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十分有限,家长一方面应该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则应该采取合适的互动方式,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第二,玩游戏和讲故事是主要的互动方式,家长们虽然都为孩子购置了电子产品,但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会限制孩子使用。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视,通常会通过小故事让孩子学会一些道理。

三、关于幼儿睡眠情况的问卷调研

2015年4月20日,笔者随机在网上抽取了124名家有2-8岁儿童的家长,完成了关于幼儿睡眠情况的调查问卷。以下是几个重要问题结果的分析。

(一)孩子一般几点睡觉

调研结果显示,47%的孩子的睡眠时间集中在8-10点,有的甚至更晚,儿童白天在幼儿园或者其他组织中,做的剧烈运动较少,精力释放受到限制,晚上精力会比较充沛。

(二)孩子睡眠陪伴情况

据调查,65%的孩子,晚上和父母同床睡,但孩子到3-5岁时,父母会选择和孩子分房睡,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此时,孩子将经历个人睡眠的适应阶段,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这个过渡。

(三)孩子夜间睡眠情况

调查得出,孩子在睡眠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夜醒现象,而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需要查看孩子的睡眠状况,看是不是尿床、踢被子等,这也可能是很多父母让孩子和自己同房睡的原因。由此可见,多数父母重视对孩子睡眠情况的考察。

(四)孩子睡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其中,以夜间啼哭(30%)和夜间醒来(26%)为主,因此,孩子在睡前对家长的需求和依赖性很强。除此之外,入睡困难和做恶梦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处于一个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中,需要家长的帮助来进行调节。

(五)孩子有哪些特殊的睡前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都需要睡前活动,其中睡前故事是主流(32%),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拍抱(23%),另外,听音乐和听父母唱歌也是儿童睡前活动的重要环节。家长的存在有利于孩子产生安全稳定的情感,从而促进孩子顺利入眠。

从幼儿睡眠情况的问卷调研结果来看,第一,孩子的作息时间偏晚,在晚间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父母进行互动。第二,大部分的孩子在睡眠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许多孩子和父母同床睡觉,但其独立性无法得到锻炼,而夜醒、害怕等睡眠障碍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决。第三,由于孩子容易在睡间踢被子、啼哭等,半数以上的父母需要对孩子的睡眠情况进行查看。第四,大部分的孩子对于睡前故事、音乐的需求较强,睡前听一听故事和音乐有利于促进孩子睡眠。第五,婴幼儿期是睡眠发展及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睡眠障碍源于儿童早期不良的睡眠习惯。因此早期睡眠障碍的处理,较少需要药物治疗,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睡眠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规律往往是首选措施。

四、关于幼儿睡眠情况及亲子互动情况的访谈调研

2015年4月28日,笔者在天津大学幼儿园随机选取了6位家长,再次对幼儿睡眠情况进行访谈调研。此次调研着重针对儿童分房睡的适应过程、睡前故事等活动需求和儿童睡眠情况进行访谈。从调研中,我们获取了以下信息:

1.儿童分房睡的适应过程:大多数儿童在3-5岁开始尝试分房睡,也有更早的,如2岁就能够独立睡一间房。在分房睡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会经历一个适应的阶段,时间约为2周-4周。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孩子开始由父母陪伴入眠,之后慢慢锻炼成自己自然入眠。

2.睡前活动需求:孩子在睡前都会有相应的睡前活动,如听故事、听歌等,在睡前活动的推动下,孩子一般20-30分钟内自然入睡。睡前活动有的是在家长陪伴下完成,有的是独自完成,对于亲子交流而言,家长更倾向于自己陪同孩子完成。

3.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夜醒和睡间踢被子等异常睡眠活动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家长晚间都需要醒来查看孩子的睡眠情况。

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产品设计关注点:一是孩子在适应单独睡眠的阶段是问题的高发阶段,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阶段,在产品设计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二是良好的睡前活动有助于孩子的睡眠,也是亲子互动交流的绝佳机会,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的睡前活动,且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产品设计重点突破的方面。三是家长对于查看孩子睡间行为有着强烈的需求,但这对孩子的睡眠也是一种打扰,应该借助产品设计缓解这一矛盾。四是家长对于儿童接触电子设备普遍有着排斥心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减少孩子直接与电子产品接触的频率。

五、总结

经过多次的用户调研,得出了产品设计的初步定位和使用情景的构建,同时也挖掘出产品的设计方向。

1.以晚间互动为产品使用情景。通过调查,家长在晚上的闲暇时间较多,一般属于非工作时间,即使晚上出门有应酬或者加班,工作时间相对于白天来说也更加灵活,能够有机会和孩子进行远程互动。

2.将音乐、故事作为产品内容。儿童产品的内容是家长和孩子的关注点,音乐和故事是非常适合儿童群体的一类内容,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采用剪影投影和智能灯光的方式,减少画面繁复的效果,让用户能够产生一种情景式的沉浸体验,也将会成为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形式。

4.以儿童睡眠障碍为切入点,在解决亲子互动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儿童健康,增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使用粘性。

1.黄小娜,蒋竞雄,马渝燕,安琳,刘玺诚,王惠珊.0-5 岁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06):585-587.

2.李忠凯.论照明技术与儿童视力健康的关系[A].中国照明学会(ChinaIlluminatingEngineeringSociety)、台湾区照明灯具输出业同业公会.海峡两岸第二十一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中国照明学会(China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Society)、台湾区照明灯具输出业同业公会,2014:9.

3.沈艳.基于行为方式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

4.蔡小芳.学龄前儿童在移动应用软件上的交互行为特点研究[A].清华大学.设计驱动商业创新:2013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清华大学,2013:7.

5.欧环.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卢岳.互动亲子活动火起来[N].消费日报,2014-10-10(A02).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亲子调研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调研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