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徙矣,而法亦徙

2018-04-03 15:44杨彪年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试反省答题

杨彪年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教师要明确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研究《考试大纲》,关注高考动向。教师要精心备考,学生要主动复习,注意激发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根据考纲要求,针对考纲变化和目前高考复习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高三备考复习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抓大纲,以纲为纲,明确目标任务,清理盲点

汉朝学者郑玄在《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备考复习的依据。它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它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践,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因此,《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各学科备考复习的总纲,我们必须依据考纲而行。近年来,虽然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有变化,但通过仔细研究《考试大纲》,总能找出一些导向性、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借鉴,可以弄清每个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懂得不同要求在高考中的体现程度,为备考复习提供帮助。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全方位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多方收集高考信息,密切关注高考新变化、新要求,牢牢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紧跟高考改革步伐,做到零距离贴近高考,努力提高备考复习含金量。我们要认真落实考纲,通过专题复习、模块复习、综合练习和专题练习,清扫知识的死角,重拾遗忘知识点,确保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典型习题的掌握,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力。

二、抓课本,以本为本,增强复习效果,夯实基础

儒家经典《礼记》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对高考复习而言,课本就是教学之本,考题之源。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就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在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高考的选材都来自课外,加之复习资料繁多,于是就把课本抛在一边,一味沉浸在复习资料里,这实在是个大误区。以语文学科为例,这几年的文言文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如实词、虚词、句式等都是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的;基础能力方面的考查点也均能在课本里找到对应点,如现代文考查试题: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概括要点,理解表达的思想以及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等。由此可见,课本是抓手,是高三复习的关键,教师要以课本为根本,依据课本、用好课本,紧扣课本进行一切备考活动,才能有助于备考复习质量的提高。

在备考复习时,凡是涉及学科相关基础知识与能力点的,可以让学生多翻一翻课本,研读一下原题,这样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注重积累,不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一旦用好课本,熟悉课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梳理和归纳,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只有抓好基础知识,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知识网络,不断提高备考应战能力,促进高考成绩的提高。如在语文备考复习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六册书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名言名句、修辞知识、文言知识等进行归纳整理,认真清点这些知识储备,及时筛选归纳整理的内容,使之更合理、更系统、更科学,会大大方便学生的复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抓课堂,阵而后战,注重课堂建设,查漏补缺

宋朝名将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高考之战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然后才能谈“运用之妙”。在备考复习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根据试题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熟练掌握应试技巧,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同时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打造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重点讲解答题思路、方法、技巧,精选考试练习题目,提高习题训练质量。要整理所有做过讲过的试卷,提炼出典型问题,在抓基础的同时抓好学生的答题能力训练,通过做题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备考复习课堂应在“备、讲、考、练、辅”等各个环节上做实功课,做到基础知识复习到位,思维方法训练到位,综合能力培养到位,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高效的高考备考复习。

四、抓纠错,有错必纠,改进学习方法,反省提高

宗圣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三教学其实既是一次知识强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对以往知识能力缺漏点的一次补救机会,更是一种对“传不习乎”系统的反省。备考复习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整理错误,积极总结得与失,时刻关注出错的地方,分析和反思出错的原因,是高三教与学都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

在高三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落实“四个强化”。一是反省自己是否强化分层教学,在备考复习中设计好练习的梯度,注重基础,分类指导。二是反省自己是否强化思维训练,在备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三是反省自己是否强化审题训练,在备考复习中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在高考中,往往是审题决定成败。注意审题是高考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然而审题却是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要加强审题训练,要求学生在审题时首先弄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其次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接着弄清已知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已知条件与所求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思考所求解的题目与以前曾经做过的哪个题目相类似,都用了哪些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圆满求出答案。四是反省自己是否强化答题规范训练,在备考复习中引导学生精心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了解答题规范,对照自己的应试习惯,查漏补缺,力争减少失分,做到会做的不扣分,不会做的尽量能得分。

在备考复习中,学生也要注意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听,看看是否专心听老师上课,注意以前没注意到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易错易混点。二是结合练,看看在老师指导下,是否独立开展了有目的的练习。三是结合思,看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反省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刻,并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四是结合悟,看看是否从听、练、思中总结归纳出学习规律,并加以运用。

五、抓演练,精练多思,增强应试能力,熟能生巧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备考复习,备战知识是一个方面,但另一个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知识、熟悉技能,熟能生巧,便于检测和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确保没有知识盲点、思维乱点和表达缺点,实现“晓声”“识器”的目的。比如语文中的古文鉴赏,若多做多练一些鉴赏类训练的题目,分析其答题规律,不会鉴赏也会鉴赏了。再如作文方面,要多练多思,注意揣摩一些优秀范文的结构、思路、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也可以研读经典作品,储备一些写作素材,积极进行作文练习。长此以往,作文水平自然也會提高。高三教学和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习惯,普及应试技巧,克服心理障碍,纠正不良的应试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在训练形式上,可以安排综合训练,也可以安排一些专项训练,如应试心理素质训练、实验能力训练、涂卡训练、审题能力训练、限时训练、规范表述训练等。这样坚持按照高考要求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应试指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可以优化答题策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在高三教学和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

猜你喜欢
应试反省答题
记事簿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见贤思齐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