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下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2018-04-03 15:44刘得志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探究

刘得志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促进他们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效教学。

一、在教学中进行互动,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互动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进行指导,为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打好基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多收获,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测量”时,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后,组织他们进行测量,用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在测量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学会测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1厘米和1毫米,掌握1毫米和1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解放,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二、在情境中进行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进行教学,如生活情境、多媒体直观情境、故事情境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能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从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利用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能大大提高数学能力。在多媒体情境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到思考状态,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实现高效教學。

三、在竞争中进行互动,提高计算能力

竞争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为了获得成功努力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打破定式思维的局限,获得更多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教师出示除法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竞争环境下,学生用掌握的计算方法进行快速计算,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还能让他们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四、在问题中进行互动,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问题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推动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顺利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中,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把教学推向高潮,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多的精彩。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深入思考有效解决,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课本中的内容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根据重点内容挑选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再次分析和探究。在独立思考和多角度的分析下,学生不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要让学生学会知识,通过思考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指导,使他们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